◇文/李燕 罗善平 康静(泰和县农业局)
竹篙薯是泰和县万合镇的一大特色产品,据县志记载,它是明朝弘治(1488-1505)年间,采用该县桥头山区的野生山药,经过约500年的栽培训化而形成的山药品种,营养丰富,享有“南方人参”之美称。2008年,泰和县万合镇竹篙薯种植大户及村干部、党员注册成立了万合竹篙薯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成员248户,2013年种植竹篙薯600亩,产量达1500多吨,实现产值180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4.5万元。
万合竹篙薯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以服务社员、谋求共同致富为宗旨,在制度约束、财务约束、利益分配、产品产销、市场对接、风险调节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并严格实行“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四会制度,形成民主参与、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格局。同时,合作社通过向上争资和社员自筹,投入资金110万元,在种植区打抗旱井14口,购买了微耕机、旋耕机、机械喷药设备以及喷灌设施。此外,合作社还以县农业技术部门为依托,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广“选用壮种、拱棚育苗、施足基肥、合理排灌、配方施肥、病虫综防”为主体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六统一”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产品准出、质量追溯五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推广应用杀虫灯和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技术,且所产竹篙薯注册了“曙标”商标,并于今年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为了拓宽市场,扩大产品销路,万合竹篙薯合作社设计制作了产品包装箱,以“曙标”品牌统一销售,并通过制作光盘及利用电视、报刊等进行宣传,在深圳等沿海城市大型超市设立了竹篙薯直销点,与吉安国光超市签订了供货定单,如此一来,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破解了卖难问题。社员种植的竹篙薯除合作社统一定价收购获得收入外,每年还从合作社对外销售获得的盈利中分到上千元的红利。为了引导农民发展竹篙薯生产,合作社还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为种植户提供农资、机械挖沟、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从而带动了周边8个村的农民发展竹篙薯生产。目前,全镇竹篙薯种植面积已扩至3000多亩。
当前万合竹篙薯产业存在“两难”:一是收获采挖难。竹篙薯采用地下根进行无性繁殖,在收获期地下根茎长可超1米,由于缺乏专门的挖采机械,而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又都外出打工,因此有些社员从自身劳动力考虑,不愿扩大种植规模。二是产品贮存难。竹篙薯品质脆嫩,如采挖后积压,就易变质腐烂,由于缺乏保鲜加工条件,为防止损耗,社员只好采取现挖现卖的办法,如果遇上市场行情好,往往会因为采挖不过来而错失商机,故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要破解合作社当前的瓶颈,这就需要对合作社“升级换代”。首先是农机部门要积极引进竹篙薯采挖机械,并争取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畴。其次要通过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引进具有一定农产品加工基础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由企业根据生产加工能力,规划建设竹篙薯基地,并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协议,实行订单生产。最后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合作社的对接帮扶,抓好技术培训,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