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强,宁 凌,王桂花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与应用研究
——以广东为实证
张玉强,宁 凌,王桂花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本文基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统、流程和政策特性,构建一个融合培育系统、培育机制和培育政策的产业培育模型,并基于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在培育系统构建、培育机制优化和培育政策建议三个层面进行模型应用的实证分析,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困扰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问题。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广东;实证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其科技含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性为特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又发挥着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战略性的功能和作用[1]。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上升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抢占世界海洋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本文在理论层面构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并通过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应用实证,来进一步解决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困扰我国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实问题。
基于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理论和实践,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模型的构建应遵循以产业特性为导向、政府和市场双重互动、静态和动态培育相结合、具体性和针对性并重的原则。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的基本内涵应是,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性分析为基础和出发点,通过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作用,针对产业特性和需求,调整产业政策和配置科技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性的一种培育模型。其不同于一般产业培育模型,是以满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性作为培育目标、以如何满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性作为培育机制和政策的任务、以特性满足的状态作为评价培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的一个动态模型,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主要基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统性、流程性和政策性三个基点构建而成。
图1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
基于系统特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系统,主要包括培育主体、培育客体、培育工具及培育环境系统,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系统。①培育主体是在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组织者和承担者,主要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海洋新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海洋科技服务组织等培育主体,各主体在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②培育客体是需要着重培育的对象,该系统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平台、海洋新兴技术、产业市场、海洋高技术人才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着各自培育的重点任务。③工具系统主要包括指令性工具、引导性工具、鼓励性工具、保障性工具、合作性工具、规范性工具六大类。在产业培育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每一类工具,而且根据海洋战略性新产业所处不同阶段的培育需求,要形成该阶段主导培育工具和辅助培育工具相结合的结构。④环境系统主要由政治环境、海洋经济环境、国际竞争环境构成。
从流程的角度来构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是一个根据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全过程的需求变化,而实现培育重点调整和制度性的安排。①重点项目选择就是通过确立选择的原则和指标、进行项目储备和立项、项目申报到项目最终确定来完成的。②重点项目的关键技术攻关即培育科研攻关人员、进行科技评估和攻关技术保护,从而实现对重点项目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支持。③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也就是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机制来保障科研成果转化,规范资本的筹集和运作,形成海洋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品牌化。④社会化即通过产业扩张、产业链整合、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产业的规模化和社会化。至此,形成一个完整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
基于政策特性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网络,由纵向结构的分层系统、横向结构的分类系统及逻辑层面的政策过程三个维度构成。纵向分层系统包括元政策,即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基本政策是应该制定出台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规划》以及大量的具体政策;横向分类系统应根据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属性和培育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制定具体的促进其培育发展的政策配套措施,主要有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逻辑层面的政策过程是指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始终贯穿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政策体系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之中。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型构建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指导具体地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实践,一方面提高产业培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产业的培育模型。
在国家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下,广东省指出,到2015年,要初步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人海和谐,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省。而由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海洋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广东省的必然选择。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应着重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及海洋现代服务业五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培育海洋生物 (医药)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珠海深水设施制造基地、南澳岛海水淡化工厂、广州南沙物流园区、万山群岛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实验基地等12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并对五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规划布局[2]。因此,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产业和科技基础依赖性较高,在这方面广东省具有较好的培育基础。一是海洋经济基础雄厚,201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3]。这为培育海洋战略性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二是海洋产业基础良好,广东省海洋产业中,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盐业发展基础良好,同时,海洋新兴产业也发展迅猛,以滨海旅游业为例,2012年上半年广东滨海旅游收入2610亿元,增长高达20%[4];三是广东省海洋科技优势突出,广东拥有众多海洋科研机构,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能源开发、深水抗风浪网箱、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水养殖种苗繁育等方面的多项高技术居全国领先地位。
广东省目前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面临着来自山东、浙江、福建等国内海洋经济试点省份的竞争,但同时也具有自身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主要在于,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使命,在海洋经济方面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的合作有望被赋予先行先试权”[5]。因此,广东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经济实力,可以借助于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的战略发展,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虽然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较好,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培育的障碍性因素。一是海洋新兴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导致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东西两翼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呈现海洋资源闲置状态[6];二是管理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细致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相配套的海洋科技创新体制和融资机制;三是局部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大部分海洋新兴产业开发利用活动集中于近海海域,导致附近生态环境和近海局部海域受污染较严重,如宝钢钢铁基地项目落户湛江东海岛,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望无际,附近农田树木被毁,东海岛附近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龙海天”近年来受到严重污染[7]。
(1)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主体系统包括:①广东省人民政府及相关的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海洋、渔业等部门作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主体,应发挥着产业培育的引导、规范和保障等作用,加快编制《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规划》,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学布局,不断创新海洋管理体制等。②广东省海洋相关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在海洋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将部分资金注入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用于生产、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等环节,主动选择自主创新项目,实现技术产业化。③涉海类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进行联合攻关,引导其将资源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转移,建设若干有影响力的国家和省级海洋重点实验室,在海洋新兴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④金融机构方面,广东省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制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性金融项目,商业银行要根据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特点加大信贷支持,同时大力对中远航运等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融资的支持力度。⑤海洋科技服务组织要做好科技服务的工作,为海洋创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海洋科技交流和推广提供便利服务,为科技评估、海洋监测等科技活动提供社会化服务和管理。
(2)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客体系统包括: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建立海洋科技公共研发平台,如国家级的海洋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海洋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如企业重点海洋工程技术中心等;建立海洋公共服务与海洋科技资源集聚平台,如海洋科技服务超市等。②海洋新兴技术培育方面,培育基础性海洋技术,如海洋药物在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力研究;培育海洋共性技术,如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培育核心和关键海洋高技术,如海水净化技术、深海技术等。③市场培育方面,通过提高政府和消费者购买力,来培育国际、国内及潜在、现在、未来的海洋产业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贸易市场、金融市场等功能要素性市场;完善海洋新兴企业的行业进出机制,制定产业技术标准,规范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市场。④海洋高技术人才培育方面,广东省应充分利用广东海洋大学、汕头大学等涉海类大学的优势,积极培养海洋高技术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同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以满足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3)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培育工具系统包括:①应加强政府对产业培育的干预,运用指令性的工具,下达产业发展任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②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调整产品价格等引导性的工具,为企业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方向和支持。③通过对活动主体采取专项资金支持、财政补贴、金融贷款等鼓励性工具,鼓励产业培育主体进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④通过保障性工具,包括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和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各项保障。⑤通过海洋科技的协同创新、培育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合作性工具,推动产业培育主体之间的相互合作。⑥运用规范性的工具,规范市场主体、市场竞争行为和政府管理,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环境系统可以从政治环境、海洋经济环境和国际竞争环境进行分析。①主动抓住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治环境。当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快速和持续发展的政治性任务。为此,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要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尽量在海洋领域体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安排,以争取国家层面更多的政治性支持。②积极利用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经济环境。广东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这是当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最大的海洋经济环境,应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放置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位置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并利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良好环境,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创造便利条件。③正确把握国际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面对美日英等海洋经济强国海洋新兴产业猛烈的发展态势,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分析,明确国际海洋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进而制定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战略,并借鉴国际培育经验,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1)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简要说来就是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和工程。《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是广州国际生物岛、粤东、粤西与珠江三角洲海水淡化工程、广东核电与电厂海水冷却工程、珠海高栏岛风电场、珠海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项目、汕尾宝丽华陆丰甲湖风电场二期、江门台山广海、端芬、汶村风电场、湛江粤电徐闻、国电雷州东里、角尾灯楼角风电场、东莞市南海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项目、潮州饶平大埕、所城风电场、海洋生物 (医药)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等十二项[2]。这十二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和工程的选择,遵循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需求、比较优势的原则,对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重点项目的关键技术攻关。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主要可以通过培育科技攻关人才、对科技攻关成果进行评估以及完善科技攻关成果保护来实现。①培育海洋科技攻关的人才。广东省通过海洋职业化教育,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海洋高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培育复合型的海洋高技术应用人才;实施科技兴海工程和蓝色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培养创新型的海洋高技术人才。②实现对科技攻关项目的准确评估。对科技攻关过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重点通过对科技攻关项目进行评估,及时排除科技攻关中的障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③完善科技攻关成果的保护措施。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及专利技术的保护,包括做好国际贸易、技术进口贸易、技术出口贸易中的技术保护,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等。
(3)海洋高新技术的市场化。海洋高新技术市场化就是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规范资本筹集及运作,形成产业化和品牌化的过程。①加快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主要通过政府调控形成政策保障机制、企业主导形成投资主体机制、技术市场形成科技成果评估机制、高校及社会形成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②规范产业资本的筹集与资本运作,主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交易平台,建立激励相容的投融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投融资的矛盾。③尽快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化体系,实现产业品牌化,要根据国际和国家相关产业技术标准,建立适合广东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并通过产品及企业品牌化战略、区域品牌化战略和产业集群品牌化战略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化。④建立完善的市场化保障体系,包括建立现代港口物流在内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物流中心,以及建立包括公共服务系统在内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
(4)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社会化。实现产业社会化,主要通过产业融合、产业族群化、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①加快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产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如海水养殖、深海技术等环节上的技术融合,以及通过产业之间的融合,如海洋生物与海洋化工之间的融合来实现。②加快产业簇群化进程。广东应实现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集群化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和海水利用业在粤西地区的集群化发展,同时带动其他地区、产业、机构的集群化发展。③进行产业链的整合。通过股权并购型产业链整合模式、战略联盟型产业链整合模式、产业集群型产业链整合模式,实现产业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整合。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以及调节产品进出口等方式,实现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
(1)根据培育政策的纵向结构的分层系统理论:①广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元政策是广东省的海洋经济强省战略,该战略可以对刚刚兴起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具体培育措施提供基本的政策框架。②基本政策应是需要制定出台《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规划》,该规划应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定位、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链、海洋空间布局、海洋经济社会环境、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做出科学规划和基本要求。③具体政策层面应该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借鉴国际成功培育经验,结合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状和问题,在财政、金融、产业、科技、人才方面的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2)基于培育政策的横向结构的分类系统理论:①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如设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建立稳定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8]。②大力发展金融信贷,构建全方位的投融资体系,如积极推动适合海洋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包括建立海洋科技创新联盟,扶持建设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园区,加快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等。④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如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等现有科研单位,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等。
(3)依据培育政策的逻辑层面政策过程理论:①构建科学的培育政策制定体系。首先深入调查分析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发展重点和主要方向,然后根据现状与问题制定方案和规划措施,通过公开讨论和实证检验等方式,达到一致意见和实现政策合法化。②形成有效的培育政策执行过程。明确政策执行的相关机构和各自的职能任务,对政策执行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注重政策试点试验以及政策实施中的检测和控制。③建立合理的培育政策评估机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程序、方法,对阶段性政策实施效率、效益、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评估获取相关信息,作为培育政策维持、调整、终结和创新的依据。
[1]姜秉国,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5):78-79.
[2]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gdofa.gov.cn/index.php/Catagories/view/id/171117,2012-04-25.
[3]叶青.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N].广东科技报,2012-09-21(004).
[4]蔡华锋,东田.旅游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旅游产业支柱地位日益凸显[N].南方日报,2013-01-21(A10).
[5]谢奇,刘苗等.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正式进入“蓝金时代”[J].广东造船,2011,(4):20-25.
[6]张亿平.广东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25-28.
[7]王小明.广东海洋经济大而不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N].中国经营报,2012-04-16(B11).
[8]向晓梅.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11,(5):36-40.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Guangdong
Zhang Yuqiang,Ning Ling,Wang Guihua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ies,builds an industry cultivation model with cultivation system,training mechanism and training policy.Based on the basis of Guangdong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it conducts a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n the model appl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cultiv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current maritim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Marin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Cultivation model;Guangdong;Empirical study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1BJY00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现代海洋产业融资问题研究”(12YJA790211)。
2013-06-24
张玉强 (197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G301
A
10.13580/j.cnki.fstc.2014.02.009
(责任编辑 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