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饮茶习俗

2014-12-23 02:20张成志
群文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砖茶酥油茶酥油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在我国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实践中,藏族人民也积累了丰富的饮茶经验,逐步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茶俗、茶礼,是藏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茶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藏胞喝茶,乐意饮用性温、色浓、味醇、价廉的湖南砖茶,此种茶在紧压制造时,使茶叶发霉,在茶中间有金黄色霉花斑点,藏族同胞就以霉花的多寡来评论砖茶的优劣,尤其以印有藏、维、蒙、汉四种文字的湖南益阳、临湘等茯砖茶,成为藏区的畅销茶种。但藏胞“恃茶为命”淤还有其特殊的原因。其一,藏胞日常的饮食,以牛羊肉和奶酪为主,颇为肥腻,而茶叶中含有茶香精和咖啡碱能溶解脂肪,去滞化食。史书记载:“茶之为物,西域吐番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于也有“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盂就是说藏胞以饮茶帮助消化。其二,藏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常年不化的积雪,气候干燥寒冷,蔬菜难以生长,藏胞饮茶是补充无蔬菜之缺憾。所以藏胞常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其三,茶叶苦甘微寒无毒,有多种医疗功能。明代顾元庆的《茶谱》说:“人饮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藏族世代以牧为业,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强,不可能随时求得医药,无疑通过饮茶可以解除一般的病痛。饮茶对于藏胞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酥油茶是藏民族最佳的饮料,也是茶中之上品。藏族饮用酥油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据索南兼参著《西藏王统记》记载:文成公主下嫁到吐蕃时,创制了奶酪和酥油,并用酥油茶待客。由此算来,藏族饮酥油茶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酥油,藏语称之为“芒”,色泽为金黄或乳白色,是藏胞用传统的手工工艺从牛奶中提炼分离出来的,提取酥油的方法既简单又别致:先将煮熟的鲜牛奶,晾凉倒入高约1.2米、直径约0.3米的小木桶,桶口装有与内口径大小一样的圆盖,中心竖木杆,下按小木圆盘,打酥油者握紧木杆不停地上下抽拉,使圆盘在牛奶中来回翻动,油即从乳汁中分离并浮在上面,一边用冷水浸过的手捞取,边挤捏拍压,捏成圆团,压装于皮囊中,以便平时食用,这个过程就叫“打酥油”,这个木桶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酥油桶”。在夏秋,藏区盛产牛奶的季节,藏族妇女都在帐房前边打酥油边唱歌,情趣盎然,是藏区最迷人的乡土风光之一。而酥油茶是在烧滚的茶水中,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口味按比例兑茶水、食盐、酥油于特制的筒中搅打,使三者融为一体,即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酥油茶。高原的冬天是寒冷的,酥油茶中含有极高的热量,可以去寒保暖,是最适合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的饮品。

从小孩出生的第一天起,细心的父母便会在孩子的口中上腭上贴一小片酥油,以防孩子将来体质虚弱,从那一刻起便和酥油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内地的朋友初到高原便感到嘴唇干裂,吃药抹唇膏都无济于事,可喝了酥油茶后,便不治自愈。此外,酥油茶还有止渴暖身,解饥充饭之功效;一般来说藏胞清晨先饮酥油茶暖暖身,才去放牧;平时从早到晚大约要饮十几碗之多。酥油茶还是接待亲友的应酬品,每当贵客临门,主人端来美味可口的酥油茶,饮这种茶还十分注重礼仪,客人喝茶前,先要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佛、法、僧三宝;饮茶不能太急太快,更不能一饮而尽,而是要轻轻吹开茶水表面上的浮油,分饮数次,留一半左右,等待主人添茶,喝一次,添一次,随喝随添;细心的主人,使客人的茶碗常满,茶味常温,才算尽到了主人的职责;而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喝茶时不能作响,而是要轻轻饮啜,若喝茶时发出声响,就被看成是缺少修养的表现;到藏胞家做客,不能喝一碗就离去,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若你的茶碗已添满,不能再喝时,便不必再动茶碗,等到辞别时,再端碗一气饮下,表示对主人的答谢。藏胞对茶的礼节也极为重视,如亲人要出远门,家人敬上一碗又一碗的酥油茶,临上马,还得喝三碗,才能起步,藏胞相信,来自东方的茶叶是吉祥之物,可以保佑旅行者逢凶化吉;到医院探望亲友,一定要带上一壶酥油茶,亲友看到你带着酥油茶来探望他,会因此感到莫大的安慰。

奶茶也是藏族同胞平时的主要饮品。是把茯砖茶捣碎,然后放入壶或锅里用旺火熬煮好,待茶色呈褐红色,滤去渣滓,再倾入铜制的茶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和新鲜牛奶,搅匀煮沸,具有浓郁风味的奶茶便调制成了。煮好的奶茶,奶皮凝结,色如赭玉,浓香四溢,润滑适口。元代耶律楚材诗云:“雪花滟滟浮金蕊,玉屑纷纷碎白芽”,道出了奶茶悦目的外形。唐代品茶专家卢同在《七碗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除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现代科学实验表明,人体大肠非常适于细菌生长,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危害,是造成减寿,早衰的根本。而奶茶中的杆菌能有效地消灭细菌,有助于消化减肥,生发美容;所以藏区的男子,个个面色紫红,挺胸收腹,妇女们乌黑光洁的秀发和人人具有的洁白牙齿中,对于奶茶的健康功效,已用事实做了说明。

在藏区,逢年过节,迎新聚亲,奶茶是敬客的第一道饮料,被称为“喜茶”、“年茶”。结婚时滚的奶茶要红酽,象征婚姻幸福美满。新娘进婆家后,先要进灶房,由男方将锅盖揭开,新娘拿起木勺把奶茶扬三下,再把茶水盛满在男方长者的碗里,老人们唱起“扬茶歌”,新娘再将五个银碗舀满,供放在佛前;在宴席上,新娘向客人敬茶唱歌,然后新婚夫妇向媒人献奶茶,最后要唱以奶茶为内容的“送宾曲”。奶茶在藏族婚礼中,自始至终占有一定的地位。藏胞真诚地认为,来自汉地的茶叶和来自藏区的奶汁,在茶壶里相聚,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结合,是姻缘会聚的佳果。用以敬人,会带来吉祥欢乐;用以敬神,会召唤神佛保佑。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帐房奶茶,是藏胞朝夕相伴的高原佳饮,常饮才能真正体会奶茶之芳香,奶茶文化之意境。

在藏区,无奶的季节,一般饮用盐茶,也叫“熬茶”,是指沸水中加茶叶浸泡的茶水,或是水与茶叶再加花椒、盐等煎熬而成的。藏族有句谚语“,茶里无盐,水一般”,认为煮茶加盐,茶水才有味道,砖茶味苦,加盐有调节口味的效果。所以《物类相感志》中说:“茶芽得盐,不苦而甜”。也有在熬茶中加姜片、花椒、荆芥、杏仁等,似乎不可思议,但藏区的这种饮茶法,却是古色古香的正统“茶”。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将茶“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合煮而饮。以此看来,藏胞的盐茶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遵古炮制。清茶其实是经济贫困的藏族群众常饮用的茶种,旧时,因茶价较高,藏胞只好将日常熬煮的茶叶不再抛弃,留下来下次再熬。正如青海“花儿”中也唱道:“清茶滚成牛血了,茶叶儿滚成纸了,双手(啦)递茶(者)你不要,哪答些难为你了……”就是指这种现象。一般有儿女出生,藏胞就熬清茶,茶汁新鲜表示儿女将来英俊;在丧礼中也要煮清茶,并且茶汁要熬得暗淡一些,表示哀悼。

藏族全民笃信藏传佛教,在藏区的寺院茶俗中,更重视佛事中的茶事。大家往往把茶叶与神的功能联系在一起,与经书、珠宝一道装进每尊塑成的佛像体内,并经活佛加持开光,这尊佛像才有灵气。向寺庙求“神物”时,有药品、神水、还有茶;每逢藏历年或是其他重大节日,总要在神龛前供上几块优质砖茶,拉萨大昭寺至今还珍藏着上千年的陈年砖茶,按理说早已是无用之物,而喇嘛们却视为护寺之宝。茶既然被看作佛赐的圣物,其礼仪自然更为庄严,僧侣由于终日坐禅和诵经,需要用茶水来止渴和振作精神,为此,藏区各大寺院每年都有一定的收茶节日叫“滚芒嘉”。届时,信徒们拿砖茶,相继到寺庙为喇嘛们滚茶,放布施,寺院的厨房里,专门备有为几十人甚至几千人煮茶的大铜锅。清代的徐瀛在《旃林纪略》卷二中,曾叙述拉萨大昭寺正月大法会期间喇嘛施茶的情景:“寺放一庙,为烧茶之区。有大铜锅二,一盛水,一煮茶。每锅均数百石,十余万喇嘛一锅即能遍及。四面以干柴围绕,茶熟甚速。诏内银壶以千计,式样如一,蛮役用皮条挂置胸前。至散茶时,各喇嘛自带木碗,自怀取出,挨次接茶。”如此壮观的饮茶场面,在青海塔尔寺大厨房的大锅也说明了这一点,在藏区以外是很难找到的。由此可见,寺院茶俗规格之高,其行礼仪式也是庄重而浩大的。

藏族爱饮茶,也酷爱饮茶的茶具———碗。为了适应游牧生活流动性大的特点,藏胞用的茶碗多是木制的。唐代史书记载吐蕃人“无器物,以手捧酒而饮之,屈木令圆以皮作底,就中而食”榆。藏胞外出旅行,将木碗随身携带,人到哪里,碗到哪里。藏族有首情歌唱到:“丢也丢不下,带也带不走,情人是木碗该多好,时刻揣在怀里头。”生动地说出了藏胞与木碗的关系。木碗按质地不同,使用人也各有所不同,富裕的人家,用雕有不同花纹的木碗来招待不同的客人,主要是凭借木碗的雕花图案和花色来区别饮茶者的社会地位,尤其以雕绘有龙凤或八瓣莲花座图案的最为贵重,以灿黄为底色,这种木碗专供活沸、高僧或地位相当的人使用;次一等的木碗,以浅蓝为底色,雕以雄狮图案或半透明花纹,供一般僧侣,老年人、部落里的知名人士使用;再下来是绘有牡丹一类花卉的,一般以雪白为底色,供亲朋邻友等一般客人使用;至于描有蓝边的纯白碗,是帐房主人自己使用的。木碗不怕磕碰,结实耐用,且散热慢,既可保持茶水的热度,又不烫手,很适合在高原游牧中使用。藏胞也喜欢使用瓷碗,尤以绘龙的瓷碗最为贵重。客人临门,主人从“央岗”中拿出不同档次的碗,依次敬茶,就表示对客人最大的尊敬。有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到:“麋鹿和藏羚羊聚集在草原上,草原上有花草就更有幸福;男女老幼聚集在帐房里,帐房里有茶就更有幸福。”对藏胞来说,有了茶就似乎有了一切欢乐。

总之,藏族饮茶习俗的形成和发展,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茶作为藏民族传承已久的文化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藏族饮食结构的传承规律和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民族饮食习俗中的一朵奇葩。

注释:

淤《新安志》卷下《洪尚书》

于《天下郡国利病书》卷六五

盂《明史·食货志四》

榆《通典·边防六·吐番》

(作者简介:张成志(1970-)男,青海民和人,土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青海文物和民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砖茶酥油茶酥油
黑牦牛
跟踪导练(二)5
藏区酥油茶飘香
飘香的藏区酥油茶
泾阳县茯砖茶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内主要生产厂砖茶中氟化物含量调查与分析
送酥油
童年的酥油饼
湖北、湖南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背景调查
如何从藏区饮品酥油茶中检验出三唑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