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问题切入点,让数学课堂意蕴流转

2014-12-22 05:04王晓琴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红球口袋分数

王晓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75-01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它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王国里寻觅求索的航标。

书画者有云:“关键一笔可点睛。”同样的道理,在数学课堂中“什么时间提问”“提什么问题”是教师提问必须考虑的因素。换句话说我们在提问之前必须寻找一种提问的契机,寻找一个提问的理想切入口,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圆润生动起来。

一、在追问中生成,让数学课堂丰满

[点击现场]

六年级上册《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起始课。书上有这样一个连线题:

3红一绿 4红一绿 1红3绿

摸绿球可能性是1/5摸绿球可能性是3/4摸绿球可能性是1/4

基本题做完,老师追问了一句:“从哪个口袋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生1:从第二个口袋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第二个口袋里红球的个数最多。

生2反驳:不对,比较的应当是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分数。比如第一个口袋里放6个红球和1个绿球,第二个口袋里放7个红球3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第一个口袋是6/7,第二个口袋是7/10,虽然第一个口袋的红球比第二个口袋里的红球少,但是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第二个口袋里的大。(生举例,师板书示意。)

师:看来比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只要比较表示红球可能性大小的分数就可以了。

生1又举手:老师,我觉得只要加一个前提条件,每个袋中绿球的个数相等时,就可以直接比较红球的个数了。

……

[反思归档]

一道简简单单的题目,因为教师深入一步的适时追问,竟然演绎出如此精彩的生成,可谓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节课上的这个环节启示我们,书上的每一道题目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思考提出一波三折的问题,从而使题目的可用空间变大。在关键之处,教师适时地深入追问,就让课堂变得丰满起来,以问题引领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积极地游弋,从而获得最大的学习满足。让我们不妨在课本练习题这个方面把文章做足,精心创设问题,于平地处掀起惊雷,在数学课堂中生成更多的精彩。

二、于无疑处质疑,让数学课堂情浓

[点击现场]

这是四年级的一节《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学课。

教师出示题目:公交四路车上有35人,到石屏站点有9人下车,12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学生通过思考列出综合算式:35-9+12;

又有学生举手回答:12-9+35或35+12-9。

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样列式也是可以的。

师:你们认为这样列式符合生活常理吗?

学生们都愣住了,看着老师两眼茫然。

师:学生们,我们是先让车上的人下去还是先让外面的人上车呢?

生恍然大悟。一生说:我懂了,我们应当先让车上的人下车,然后上车,这是文明礼貌的表现。

[反思归档]

如果从数学逻辑上看,后两个算式无可厚非,而且体现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而我们这位老师没有停留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满足上,更关注到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教学,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

一句“符合生活常理吗”把学生带入社会秩序,让学生把数学真正与生活联系起来了。这一问相信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的情感获得洗涤,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引领学生提问,让数学课堂灵动

[点击现场]

这是一节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经历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预测猜想——探究创造的过程之后,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

师:根据你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你能出一道判断题来考考大家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思考起来。一分钟之后,学生纷纷给出判断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除以6。

……

[反思归档]

有人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当老师抛出让学生自己出题的要求后,学生没有畏难,而是兴奋,觉得自己的角色变了,可以当老师了。学生思维便高度运转起来,努力关注所学知识,挖掘自己所能想到的注意点,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磨合,才能日臻完美。数学课堂中问题是引领学生思维的核心,教师只要有心,在问题的创设生成上作出深层次的思考,给问题一个有效的切入口,我们的数学课堂一样可能载歌载舞。

猜你喜欢
红球口袋分数
正确理解概率公式
浪漫口袋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会喝酒的大口袋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骗人的抓奖游戏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