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槐+银雪
在巍巍祁连山下的兰新项目施工现场,人们会看到一个身形壮硕却拥有锐利眼神的中年男子,他或许拿着图纸与技术人员磋商,或许是蹲在现场查看施工状况,又或许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训话……他就是“全国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国中铁优秀青年项目总工”“中国中铁青年管理创新奖”获得者——刘智军;中铁五局六公司副总经理兼兰新项目经理。
壮志绘蓝图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打通河西走廊,让千年前的生机重新展现,这是参加兰新高铁第二双线建设者的神圣使命。2010年3月,刚刚完成武广客专建设的刘智军,来不及参加武广高铁通车庆功大会,立刻走马上任,奔赴祁连山下的茫茫戈壁。
强烈的紫外线、肆虐的风沙让人睁不开眼。自踏上工地的那一刻起,刘智军便意识到这次任务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到达河西走廊次日,刘智军一行便冒着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在梁场沿线20多公里的施工地进行实地勘察。整整三天不停歇的连续工作,让大部分来自南方的小伙子品尝到了大西北的苦头。可刘智军却没说一个难字。他明白困难只能吓倒懦夫孬种,他只要坚强挺立,他的兵就不会退缩!
在刘智军的主导下,项目部对兰新线甘青段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制订了完整的计划,并将原计划的两个梁场设置合二为一,根据制梁台位、生产需求、工期长短等进行细节细化。
梁场的很快建成让项目部迈开了架梁工程的第一步,但无数未知仍在前方等待,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刘智军提出了“重开局,以物资及时供应保障梁场正常施工生产,以梁场正常出梁力促架梁快速推进、以架梁效益反哺制梁物资采购供应”的施工生产经营思路,并重点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保钢筋、钢绞线的组织供应上。正是有了这种超前谋划,项目部利用有限的资金,提前储备物资,为后续施工的大上快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正当兰新铁路建设风生水起之际,全国铁路建设突遇“大刹车”,施工建设一度跌至谷底。而当破冰之航再度开启时,由于六公司兰新项目部准备充分,红火的施工局面依旧保持,确保了架梁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那段时间,项目部以每天架梁4.5孔的速度在同标段兄弟单位先完成38孔架梁的情况下后发先至,率先完成了该标段的百孔箱梁,也为后期无砟轨道施工足足抢出了4个月的宝贵工期,玉门指挥部对此给予了通报嘉奖,局指挥部也给予了5万元奖励。
科技撑乾坤
战天时、聚人和,尚须得地利而事业方成。作为项目部的牵头人,刘智军清楚建设高铁必须要以科技为支撑,没有新工艺新技术,要实现奋斗目标就只能“望路兴叹”。
针对兰新特殊的气候特征,刘智军带领科技小组深入现场实地考察,紧跟每一道施工作业,反复对现场进行探测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科技攻关活动。
2012年,作业队接到业主通知要求全线无砟轨道使用轨排框架法进行施工,而早在制梁时就研发的工具轨现铺法施工工艺只能作废,这从理论上讲,在这样的环境下重新研究工法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不可能必须要变成可能。
刘智军作为QC小组领头人,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多方论证,与高校、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多方沟通,组织专题会集体讨论,展开对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科技攻关。经过多次试验、数十天鏖战,他们终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研发出了适合兰新铁路特点的12.345米的长框架。这种长框架解决了短框架接头多、韧性差等缺陷,特别是在曲线线路精调方面优势凸显,并且每米造价仅2千余元,比兄弟单位购买的成品框架便宜了3千多元。
2013年7月,伴着兰新铁路新一轮建设高潮的掀起,项目部进入无砟轨道施工黄金季节。然而,摊铺作业试验初期质量并不理想,捣固棒易损且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把握不准,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施工技术人员。在关键时刻,刘智军又带领QC攻关小组试验摊铺机作业,设计出给捣固棒加“套子”的科技攻关新措施,解决了犁式捣固棒易损费用高的难题。
工艺创新使兰新项目部施工抢占了先机,当兄弟单位还在人工浇筑混凝土时,兰新项目部的摊铺现场机车轰鸣、尘土飞扬、彩旗飞舞、战火连天,以每分钟0.7~1.2米的速度向前挺进。业主甘青公司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到工地检查,他们跟在摊铺机后面,用脚踩在刚捣固好的混凝土上,当“踏脚无痕”时,这位严厉的执法人员毫不吝惜地把赞扬送给了项目部!
一项项工艺创新,让项目部获誉颇丰。2014年,项目部QC小组攻关的《提高高速铁路滑模摊铺施工合格率》荣获全国优秀QC成果发布奖、全国QC成果一等奖;QC小组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小组;其工法还在全国颁奖大会上进行演示汇报。这是兰新高铁建设QC成果首次在全国性的大会上进行公开演示并发布成果。
精细掘财源
了解刘智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外表少言寡语、内心充满激情的人。越是在挑战面前,他就越具有非凡魄力。建设兰新高铁,工期和效益就像两座必须攻克的大山,即使明知山有虎,也偏向虎山行。而精细化管理是攻克难关的最有力抓手。
刘智军带领项目部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坚持以物资管理服务项目施工生产的总体思路,努力实现工期和效益“双丰收”。
人员进场后,项目部就成立了以刘智军为负责人的责任成本管理小组,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成本精细管理运行机制,突破传统物资成本管理模式,从源头上对项目效益进行管控。
2010年,当地低碱水泥中标单价被提高到670元/吨,项目部在充分考察后果断引入600元/吨的湖北荆门葛洲坝低碱水泥,目前已使用近9万吨,节约成本630万元。
与此同时,为规避市场风险,项目部还坚持“低价优质采购原则”,牢牢抓住成本控制主动权,率先推行合同交底制度,深入研究施工合同、物资招标采购合同,掌握材料价格趋势,尽量减少项目隐性效益流失。
2011年4月,由于钢材价格上涨,供应商不愿再继续以5 639元/吨的中标价继续供货,要求提高钢材购入价格,项目部多次与供应商协商,据理力争,坚持合同签订价格,最终以中标价采购了钢绞线1 418吨,同比当时的市场价,每吨节省761元,共节省成本108万元。
物资管理新模式的运行,并不意味着对成本掌控的止步,从超过30公分的剩余钢筋重新锻造利用,到夏季喷淋装置的定时使用,项目部时刻都以节省为出发点,一点一滴在节约上做文章,节约了不少材料成本。
精细化管理,既挖掘了财源,也控制了成本,使项目成本目标明确、奖惩分配明确,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今,兰新项目部多个生产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综合指数获得全线第一,取得了业主的充分认可和通报嘉奖。刘智军作为项目经理这一面旗帜也一战成名,树起了中铁五局六公司在西北建筑市场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