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葵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0.073
一、高效的内涵
“高效率课堂”就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理性的经验;有的说:“高效率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里,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会知识与能力”;也有人说:“高效率课堂就是充分利用课内一切资源,教会学生分辨美丑善恶。”这些说法不免偏颇,我的理解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将教师教学的目标最优化和最大化。”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最优化、最大化。
二、高效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1.转变教师自身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部分教师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困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最终结果,忽略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缺乏良性评价,反应到教学中,就会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成效。过分重视结论、轻视教学过程的教学活动,容易把生动的教学过程变成枯燥的模仿练习和机械记忆,使学生不能体会对数学的感受、思考和探索,扼杀学生的智慧和个性,造成学生创新思维成为泡影,影响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在转变传统观念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专心研究教学方法,设计精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把教学过程最优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大胆应用新教法、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得到运用和发展,真正实现“让个个学生都学得好”的教学新理念。
2.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打下终身学习基础。
高效率课堂不仅仅是某一节课的事情,而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的爱惜时间,增加效率,长久看,则是做事的高效率,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打下终身学习基础。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好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能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随着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心反而形成强烈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自信和成功感,这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发现普通课堂上,许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的习惯,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怎么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呢?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其次,数学也是一门语言,即所谓的数学语言,教师应让学生将数学语言理解透彻;除此之外,学生要读出并理解数学语言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能够寻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三、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2.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或导学案、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同时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要求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解决设计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3.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组内之间互帮互助,兵教兵。(4)教师要重视对小组的激励性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5)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4.自我反思。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留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通过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认识得到升华,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滕利平.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上),2011年03期.
[2]朱彬.有效课堂教学可行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3]赵明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