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骐为梦想守望30年

2014-12-22 18:11林颖颖
创新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博士学位杨振宁学位

文/林颖颖

杨振宁教授曾教导我说:“什么是重要的工作?基本的工作就是重要的工作。”

1982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批准授予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马中骐理学博士学位。马中骐成为中国授予的第一个博士。旧中国,191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特别教育纲要》,规定授予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并建立了学位的评定授予机关;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公布《中华民国学位授予法》,也规定了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并在1940年又通了《博士学位评定会组织法》和《博士学位考试细则》。但一直没有授予过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虽招有研究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未能建立学位制度。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当年,我国即招收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按正常的培养计划,这批博士生将于1984年毕业。1982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给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的复文中指出:“有个别前几年招收的研究生,虽然是按二、三年制或硕士研究生招进的,但入学前基础较好,入学后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进步很大,成绩突出,提高了培养目标,增加了学习内容,因此毕业时其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外语程度和学位论文的水平已达到博士学位的水平。对于这种虽属个别的研究生,应该允许他们进行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确已达到博士学位学术水平的,可以授予博士学位。”马中骐即属于这种情况。马中骐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工作。1990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在马中骐的电脑里,保存着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那是1982年2月6日,我国举行首次博士论文答辩,马中骐是第一个答辩者。讲台上,马中骐自信地在黑板上不停地书写演算。之后,七位答辩委员会导师现场无记名投票,认为马中骐的论文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学论文,完全符合博士论文的要求。为了那一天,马中骐整整等了26年。

上海出生、长大,到兰州读大学,在北京读了两回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时43岁,博士学位证书编号是10001,这是新中国首位博士马中骐的求学履历。

1956年,16岁的马中骐从上海市东中学毕业,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兰州大学物理系,1961年留校任助教,1964年以绝对高分考上北大物理系的研究生,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胡宁,但在命运捉弄下,研究生还没读完,马中骐就回到了兰州大学。那时,兰大理论物理教研室已解散,图书馆也关门了,他只有白天跟着学生们劳动做粪饼,晚上挑灯夜读。

“那时真是喜欢!”没人监督,没任务,马中骐到处找学术资料看。有一次,听说一本国际科研杂志上发表了相关学科的论文,他让北京的朋友邮寄了论文的微缩版过来,再通过打字机逐字逐句地打到纸上,打了整整两个月。

1978年,临考前50天,马中骐在《甘肃日报》电影广告栏里看到一个通知:研究生报考年龄放宽到40 岁,64 级、65级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马中骐第二次进入了研究生队伍。于是,有了1982年2月6日的答辩。之后的30年,马中骐一直在中科院高等物理所工作,同时坚持在高校为学生上课。马中骐还记得,他刚刚在中科院给学生上课时,讲课费是5元,20年过去了,他还站在那个讲台上。

谈及他对年轻学生的印象,马中骐一脸欢欣。“现在的学生很多都非常厉害,似乎知道所有东西”。而讲到作为学者和老师的品德,他一脸严肃地说:“导师要自律,是否是自己做出来的论文,自己心里要有数。”他说,“自己的论文,导师胡宁先生从来不挂名。”而自己曾经受教于杨振宁,“即便是最繁琐、基础的运算,杨先生也自己亲历亲为。”在一篇由杨教授出科研题目并给出方法的论文中,杨振宁坚持不让署他的名字。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杨振宁学位
热烈祝贺西南医科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0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名单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杨振宁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