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儿科教学查房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014-12-21 07:35:50金玉梅胡雁孔妮娜李莹芬屠贻芳王锦蔡琦君张红意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儿科实验组患儿

金玉梅 胡雁 孔妮娜 李莹芬 屠贻芳 王锦 蔡琦君 张红意

(1.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032;2.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浙江 宁波315012)

护理教学查房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教学手段,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但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由老师讲课,学生机械地接收带教老师传授的知识,不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本研究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即整个护理查房由学生准备和主持,以实习学生所分管的患儿作为床边查房对象,过程涵盖汇报患儿主要情况、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穿插健康教育、现场专科操作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全面管理患儿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6~11月在宁波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儿内科6个病区实习的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120名全日制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3个病区的实习生为对照组,另外3个病区的实习生为实验组,实验组病房的选择主要根据病房总带教老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床旁教学的把握程度确定。每个儿科病房每一轮的实习同学共4人,实习4周,120名同学共分为5轮完成儿科的实习。每轮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来儿科实习前的实习时间相同。本次研究中,实验组2名学生因身体原因延迟实习。两组学生全部为女性,对是否独生子、生源地、平均年龄、在校儿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模式;实验组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模式。教学查房每两周举行一次,每轮学生需安排2次查房。第一次教学查房安排在学生进入儿科病房第2周进行,以保证学生对儿科病房基本情况和患儿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前后2次所选病例具有典型性,不重复。要求选小儿肺炎和小儿腹泻这2个疾病查房,如无此病,可选择科室常见病种。

1.2.1 对照组 由各科的总带教老师主讲,每个科室实习的学生4人组成一个小组。老师的任务:按照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确定典型查房病例,收集患儿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查找资料,了解最新护理进展。根据疾病相关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和最新护理进展,书写教学查房教案,制作PPT,告知学生查房的日期和拟提问的问题。床边查房时,由主管患儿的一名学生汇报病史,老师示教体检手法,接着示范一项护理操作,对家属做好宣教。然后回到示教室,以“老师为中心”讲解,汇总分析刚才收集到的病史,参阅该患儿的各项治疗和检查资料,按护理程序的方法,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评价方法等,期间有老师提问和学生讨论,最后老师小结。

1.2.2 实验组

1.2.2.1 培训 (1)带教老师培训:理论培训,实验组的带教老师均为所在病房的总带教老师,在培训中,首先明确本查房模式中老师角色定位:即针对有前期临床实习背景并参加过护理查房的学生,老师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在整个过程中着重听学生讲、看学生做护理体检和健康宣教指导,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对影响患儿安全的操作予以制止,引导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3]。预实验:实验组3个老师分别各选1例患儿演示查房全过程,集体备课讨论,指出不足,统一查房流程;(2)学生理论培训:时间:到儿科实习的第1天下午。内容:介绍查房整个流程、示教护理系统评估方法,观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视频,让学生明确查房要求。

1.2.2.2 查房前准备 (1)带教老师准备:按照儿科护理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制定本科室教学查房计划,包括查房的题目、查房的形式、教学目标、查房日期和地点、重点分析、注意事项等提前告诉科室学生,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方向;(2)学生准备:每个科室实习的学生4人组成两个小组,每组2人,2次查房两组学生的角色互换。其中一组学生负责病史采集和体检,根据老师布置的题目提早3~7d自主选择病例并得到老师同意,认真复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悉被查病例的病史,详细阅读各项辅助检查,询问患儿病史,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格检查,全面评估患儿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书写好护理病史;另外一组学生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最后制作成PPT汇报材料;(3)患儿准备:带教老师在查房前3~7d找家属谈话,告知拟对他(她)孩子进行一次教学查房。说明查房目的、查房时需要了解一些问题,还要进行相关护理体检,征得家属的同意,不同意时更换另外患儿,儿科床边查房时间控制在30min内;(4)用物准备:病历夹、查房记录本、笔、皮尺、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相关操作用物等;(5)病房准备:注意保暖,确保安全,保护好患儿隐私。

1.2.2.3 查房实施 (地点)病房,(1)查房者站位:学生立于患儿右侧,老师立于学生右侧,其余学生围绕患儿床单位站立;(2)询问病史:学生先介绍自己和参加查房者,询问患儿的病史和社会支持系统,收集患儿的疾病相关资料;(3)体格检查:采用系统评估法从头到脚检查[3],让学生学会正确观察面色、意识、囟门、听诊肺部呼吸音、心率、肠鸣音,判断肌张力、皮肤完整性等,老师在旁观察,纠正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必要时作示教;(4)执行操作:根据医嘱对患儿进行输液、雾化、更换鼻导管、扣肺等一项操作;(5)开展健康教育:要求家属能复述或回演示,同时回答家属和孩子提出的疑问,有困难时请老师回答,最后感谢家属的配合。(地点)示教室 (6)分析病例:学生首先总结病史特点、主要症状和体征、心理社会特征,分析患儿有价值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介绍目前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记录内容。接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提出该患儿的主要护理问题、次要护理问题,哪些是现存的,哪些是潜在的,并分析为什么?参加人员可以提出不同见解;(7)制订护理措施:根据上述主要护理问题和次要护理问题,说明具体的护理措施,解释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措施;(8)提问和讨论时间:学生可以互相提出疑问,请在场的其他学生和老师回答;(9)反馈:先由两个小组的成员给自己和对方小组做客观的正面和负面评价,接着科室老师对本次查房的组织管理,查房内容,主讲者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对患儿的人文关怀,学生参与程度,查房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现场补充点评。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知识考核:每轮学生实习结束前,由护理部组织实习生进行闭卷形式测试,考核学生对拟查疾病(小儿肺炎和小儿腹泻)的知识掌握程度,题型:单选题,试卷总分100分。

1.3.2 操作技能考核:在实习第4周由其它病区的带教老师对每位学生进行中心管道吸氧操作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仪表、用物准备、操作规范性、人文关怀、注意事项等,总分100分。

1.3.3 案例分析题:每轮学生实习结束前,由护理部组织实习生采用闭卷形式测试,选取一个儿科常见病(除外该轮学生已查过房的疾病),给出患儿的大病史,部分相关检查和检验报告,模拟设置入院后病情突变情形,请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可能的医疗诊断、目前最需关注的病情、需完善的检查、现存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说明为什么?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操作技能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组学生理论、操作技能和案例分析成绩比较(分,±s)

操作技能 案例分析对照组 60 41.08±5.13 28.96±4.18 70.04±7.17 91.00±1组别 例数 理论成绩肺炎知识 腹泻知识 总得分.68 74.63±10.49实验组 58 43.53±6.37 28.53±5.38 72.07±9.62 91.93±2.23 81.97±9.00 t-2.297 0.479 -1.295 -2.556 -4.069 P 0.024 0.633 0.198 0.012 0.000

从表1可见,除理论总得分、腹泻知识外,实验组学生肺炎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和案例分析成绩较对照组学生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得分比较,共同查房疾病肺炎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任婉君[4]的研究结果相似,也验证了学生参与其中,比单纯听老师主讲的学习效果好。而当时实验组部分学生所在科室未收治腹泻病例,改查科室常见病,全部经历过腹泻查房的对照组学生成绩和实验组比较,未体现优势。传统的护理教学查房由老师控制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感觉学习与学校课堂教学内容重复,所以学习兴趣不大,效果欠佳。建构主义理论[5]认为,学习应该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是在过去或目前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和概念,知识不是通过老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并灵活地应用于临床真实情景。本研究对象在校已经学习了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前期临床见习或实习背景并参加过护理查房的学生,让学生完成整个查房全过程,成员间分工协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临床遇到的不懂知识通过请教老师、上网查资料,加深了对所查疾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3.2 规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护理技术操作常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设计查房环节中特意穿插一项儿科常用的操作项目,传统的查房由带教老师负责示范操作,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缺乏亲身参与,看完后容易忘记操作的规范过程。实验组学生为做好教学查房,在日常的实习中会自觉地加强对儿科常见操作项目的练习,规范自身动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意识,查房后的点评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

3.3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学生经过2轮查房,在实习结束前的模拟案例分析考核中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余颖娟等[7]研究结果一致。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8]。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查房中采取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讨论,和临床真实病例零距离接触,学习与患儿沟通技巧,学会收集病人的第一手资料,丰富了学生临床阅历。接着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内容讲解,提出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特别强调了对相关因素的分析环节,促使学生对具体病例或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旨在着重培养护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查房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实习质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临床思维的提高具有较好效果,是培养实用型专科护理人才的教学模式。

[1]杨玉霞,戴莉,刘红.护生主查式床边查房对提高本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00-101.

[2]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情景模拟教学病例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58-260.

[3]金玉梅,章晓军,张华芬,等.床边考核模式在新护士综合能力考评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2B):41-43.

[4]任婉君.护生主查式教学查房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6):564-565.

[5]Brandon AF,All AC.Constructivism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 curricula [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10,31(2):89-92.

[6]绳宇,赵雁,张欣.在护理技能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31-533.

[7]余颖娟,石兰萍,邓小梅.不同教学查房模式对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7B):1861-1862.

[8]黄晶,王志红,刘月敏.护理本科教学改革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28-229.

[9]Qureshi Z,Maxwell S.Has bedside teaching had its day?[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12,17(2):301-304.

猜你喜欢
儿科实验组患儿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儿科专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