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分区布局探讨

2014-12-21 00:48桂来庭罗怀斌张铁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4期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湖泊自然保护区

桂来庭,罗怀斌,张铁平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分区布局探讨

桂来庭,罗怀斌,张铁平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在全面分析西藏湿地资源特点基础上,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湿地保护建设主要目标,并考虑与现有规划相衔接等因素,将西藏湿地分为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分析各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重点和主要措施。

湿地保护;分区布局; 生态功能;西藏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西藏高原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生态功能价值巨大, 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湿地资源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和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湿地生态区划是开展湿地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进行湿地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紧迫和必须的工作。但目前,还缺乏对西藏高原湿地保护生态区划的仔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开展西藏高原湿地保护生态区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西藏高原湿地资源特点基础上,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等,进行湿地保护的生态区划,并探讨了各生态区的湿地资源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建设重点,以期为西藏高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 西藏自治区湿地资源概况

西藏是中国湿地中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高原丰富的湿地资源与环境孕育了亚洲重要江河,是世界上重要的“江河源”。由于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西藏的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资源非常独特,其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湿地生态系统。星罗棋布的湖泊、辽阔的沼泽和众多的河流湿地,对保障高原乃至周边的生态安全,维护高原生物多样性,改善高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二次全区湿地资源调查成果,全区湿地面积652.91万hm2,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5%。西藏的湿地类型按照我国的湿地分类,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3大类15种类型,人工湿地有库塘、输水河2种类型。

2 湿地保护分区依据和原则

2.1 分区依据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级,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北部、西部辽阔的高原面上原生状态保持良好,境内湖泊众多,星罗棋布;南部河流交错,沟谷纵横;东部山峰高耸,河谷深切。湿地资源丰富而特点鲜明,地理景观与生态系统类型极其丰富。这些地理和湿地生态特征,是西藏湿地保护分区的主要依据。

2.2 分区原则

1) 自然分异性原则: 水是形成湿地的基础条件,是湿地形成、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纽带。因此,分区应以生态水文系统的分异性为基本原则,以流域为基础,以湿地类型为特征,以生态结构与功能为重点。

2) 相似性和区际间的差异性原则: 自然地理环境是生态水文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同一区域内其总体的生态水文特征趋于一致,但因一些自然因素的差别,区域内各生态水文系统的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区应对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加以识别和概括然后进行区域的合并和分异。

3) 主导功能原则: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应以主导生态功能相同,以及有利于主导生态功能的建设进行分区。

4) 区域共轭性原则: 充分考虑地理单元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确保分区空间的完整性。

3.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技术上的优势。当今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任何活动都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经营管理程序,也能有效节约了管理的成本。企业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建立自身管理活动的信息技术机制。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能够有效协调管理活动的各要素,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成本最低。当然,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管理时,不仅是系统上的优化,而且通过对相关管理信息进行筛选,也能够让企业获得有效信息,进而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

5) 可操作性原则: 生态区划还应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有利于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项目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便捷高效。

3 分区方案

根据湿地特点和湿地类型等,可将西藏湿地分为藏北高原湖盆湿地区、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区四个湿地区域。考虑到各区域在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湿地合理利用等不同的保护建设目标,最终将四个区域命名为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见图1。

3.1 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

区域概况: 藏北高原湖盆区为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区域,包括南、北羌塘山原湖盆地和昆仑山区,行政范围包括那曲地区中西部,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北部,拉萨市局部(纳木错)。区域主要地形表现为四周高山环绕,内部成为西藏高原上面积最大的内陆湖盆区,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阻挡了北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气候表现寒冷干燥,东部、南部降水量高于区域的北部、西部。

湿地资源: 区域是西藏湖泊湿地最集中的区域,湖泊面积约为213.96万hm2,占了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8.5 %,超过了全国湖泊面积的1/4。以班公-东巧-怒江大断裂带为界,北部入湖的河流比较短小,多时令河,湖泊数量多,分散,面积较小;面积比较大的有班公错、鲁玛江冬错、美马错、阿汝错、才玛尔错、达则错、多尔索洞错等,这些湖泊的周围山体高大,现代冰川发育,水源补给相对丰富。南部汇集了西藏的大湖,湖泊总面积约129.17万hm2,南部湖泊集中、个体大的原因除构造因素提供了较大湖盆条件外,降水与水源是重要的因素。区域内湿地基本类型包括淡水沼泽与盐沼。

图1 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分区示意图

主要问题: 藏北高原湖盆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北部大部分地区甚至有“无人区”之称,因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场过度利用,许多沼泽湿地已成为夏季牧场,如地处“无人区”腹地的美马错沼泽也成为了日土东汝乡阿汝村的夏季牧场。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沙化和盐碱化现象日益加重,造成湿地萎缩。

3.2 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

区域概况: 包括喜马拉雅山系的南北山麓,冈底斯与西喜马拉雅之间的雅鲁藏布江上游(仲巴里孜以上)盆地,喜马拉雅山北麓的藏南山原区域。行政范围包括阿里地区的西南部,日喀则地区西部、南部和山南地区的南部。区域地形由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及山脉之间的谷地、高原面组成。山区西部海拔高,气候干燥而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物繁多。

湿地资源: 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弧形区域,沿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脊自西北往东南发育了一系列源于冰川积雪的短小支沟,水流分别从两侧山脊向山谷汇集。以玛措木山口为界,西北侧地表径流分别汇于噶尔藏布、朗钦藏布(象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等河道,东侧地表径流汇集于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在外流水系的河网之间,因地势平缓,上游来水常在局部地区受阻,使一些盆地潴水成湖,形成湖泊。本区是内流外流水系、内流湖和外流湖交织过度的区域。外流湖泊如马泉河源头的热布杰错(湖面面积约0.095万hm2),年楚河源头冲巴雍错(湖面面积约0.11万hm2)。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广泛分布内流湖泊,面积达23.89万hm2。区域内陆湖泊的水源补给条件较好,与藏北高原湖盆区域的内陆湖泊相比,矿化度要低很多,有的甚至是淡水湖,如玛旁雍错。

主要问题: 近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内部分湖泊湿地出现明显萎缩,多庆错和嘎拉错表现尤为显著,马泉河和朋曲流域湿地的沙化现象严重。区域许多湿地处于交通要道旁,一些已开辟为西藏著名的旅游区,其中玛旁雍错、羊卓雍错等湖泊被誉为圣湖,局部已受到污染。

3.3 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

区域概况: 里孜(仲巴)以下至派(米林)之间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区域,包括年楚河下游流域,拉萨河和尼洋河流域。行政范围包括日喀则中部、东部,拉萨市,山南地区北部,林芝地区西部。区域地形以高原河谷及山地(局部高原面)为主,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盆地。如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河谷平地,区域具有较温和、中等湿度的高原气候。区域土质肥沃,富饶而美丽,为西藏主要农业区,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带。

湿地资源: 区域湿地主要为河流湿地,为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如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为宽窄相间分布,在峡谷段一般呈“V”字型,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宽谷段河谷宽阔,水流平缓,河道多汊流,呈瓣状水系。该区域湖泊湿地不多,河源、高原面以及外流河道上有一些小型湖泊。如尼洋河有许多湖泊,较大的有俄鲁多错和拉木错,巴松错形成于尼洋河上游支流巴河“U”形槽谷上的冰川湖,由中更新世最大冰期时的冰川终碛垅阻塞而成,为西藏著名的旅游区。其它湖泊如著名的神湖拉姆拉错(加查)、昂仁县城边的昂仁金错等。

主要问题: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的宽谷区域风沙作用强烈,河流湿地两岸的土地沙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区域人口比较密集,农牧业生产的加大,过度和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生产方式导致对湿地资源的破坏,造成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降低。

3.4 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

区域概况: 包括著名的横断山地(东部三江区域),东部金沙江水、怒江、澜沧江水系流域西藏部分。行政区域包括那曲东部、昌都地区除然乌一带的全部区域。区域为一系列东西走向并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间挟持着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复杂,从西往东由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组成。

湿地资源: 河流湿地是本区的主要湿地类型,从西至东包括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等著名的河流及支流。区域湖泊湿地不多,是西藏湖泊湿地较少的区域。一些稍大的湖泊发育在河谷的开阔段内,如金沙江支流上的莽错等。小型湖泊分布在各支流的源头附近。区域降水较充足,雪线位置较其它区域低,形成了高原上一个明显的冷湿中心,现代海洋型冰川广泛发育。区域峡谷深切,沼泽湿地很少,在邦达草原等一些地势平缓的区域,分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湿地。

主要问题: 区域河谷深切,在河谷两侧,发育稀疏的干热河谷灌丛植被,且土壤表层疏松,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问题比较严重,造成河道泥沙淤积。

表1 各湿地保护区重点湿地名录重点湿地建立时间/年湿地面积/hm2所属湿地区列入条件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82950.45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国际重要湿地麦地卡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31935.47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国际重要湿地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672.62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1683464.61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679341.23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118052.70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104601.74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758.66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1378.37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514193.35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加错200010816.52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重要湿地大竹卡2000211.65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重要湿地那曲沼泽(怒江源)湿地200035253.35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重要湿地聂荣、安多沼泽湿地2000127387.51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重要湿地羊八井沼泽湿地2000270.45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重要湿地班戈东部湖区2000109553.11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重要湿地马泉河200023178.05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国家重要湿地当惹雍错国家湿地公园201184421.40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湿地公园多庆错国家湿地公园20108164.64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国家湿地公园嘎朗国家湿地公园20101513.54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湿地公园雅尼国家湿地公园20108928.65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国家湿地公园嘉乃玉错国家湿地公园20111249.12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国家湿地公园

续表1 各湿地保护区重点湿地名录重点湿地建立时间/年湿地面积/hm2所属湿地区列入条件昂孜拉错—玛尔下错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45186.2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扎日南木错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120345.62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班公错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44473.48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工布自然保护区200338567.07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纳木错自然保护区2001201803.35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然乌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1320.23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桑桑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1603.32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洞错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34317.39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昂仁塔格架地热间喷泉群自然保护区2000157.76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注:另有10000hm2以上湖泊湿地17处、10000hm2以上沼泽湿地2处和其它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9处未列入。

4 各区实施手段与建设重点

4.1 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

本区应加强黑颈鹤、藏羚羊、西藏野驴、斑头雁、赤麻鸭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杜绝超载过牧,防止沼泽湿地退化;积极开展沙化和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恢复湿地及湿地植被;防治鼠害及毒草,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建设重点: 一是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开展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木错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二是适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新建狮泉河、象泉河、达瓦雄错、塔若错、达则错、聂耳错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续建班公错、洞错、扎日南木错、昂孜错-马尔下错等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措勤藏布流域、杰萨错、若错、茶里-阿尔果、葛荣雄、打加错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是合理布局湿地公园,申报建立嘉乃玉错、当惹雍错、申扎藏布、朗久温泉等国家级湿地公园。

4.2 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

本区是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的源头,生态区位重要。应加强对雅鲁藏布江上游、朋曲流域的风沙治理;实施以雅鲁藏布江及支流源头,特别是马泉河流域的湿地植被恢复与沙障建设;开展区域湿地退化机理的综合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多庆错、嘎拉错等湖泊湿地的进一步萎缩,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对区域重要湿地进行有效保护。

建设重点: 一是完善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新建多布扎、普莫雍错、象泉河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二是晋升玛旁雍错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孔雀河流域湿地保护区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热帮河流域湿地为国家重要湿地;三是将冲巴雍错、叶如河流域湿地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四是建设隆子河沙棘林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

4.3 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

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积极研究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继续实施雅鲁藏布江中游防沙治沙工程、拉萨周边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美化区域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建设重点: 一是加强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河下游区域以黑颈鹤为主的高原水禽越冬栖息地建设和湿地综合利用研究,发挥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二是将麦地卡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江上游萨嘎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三是完善麦地卡、桑桑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后续建设,新建雅砻河、拉萨河流域、通门、雄玛群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四是开展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错那城郊湿地、加查县的拉姆拉错等湿地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哲古错申报为自治区级湿地公园;五是在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各建一处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区。

4.4 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

本区域河谷深切,河谷两侧,发育稀疏的干热河谷灌丛植被,且土壤表层疏松,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藏东南高山峡谷河流湿地两岸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热河谷水土保持林,保护区域重要湿地和高原水禽迁徙通道。

建设重点: 一是完善然乌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后续建设,晋升拉妥湿地、莽错湿地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岗切湿地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二是建设仁错湿地、扎西垅湿地和嘎朗国家湿地公园。

5 讨论

1) 关于分区布局的方法。主要采用生态功能分区法、专家分区评价法,在实践中比较易于操作,能突出表明区域的湿地生态特征和主导功能。但由于量化指标运用不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区划过程中要反复进行对比分析,广泛进行相关专业的咨询。

2) 关于分区命名。在湿地保护规划中,一般采用地理单元或湿地生态类型进行分区命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区域湿地保护建设主导目标来进行分区和命名,使分区保护和建设目标更加明确,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各区域的保护建设方向和重点。

3) 关于布局原则和分区施策。在分区布局中,如何使分区既能体现湿地资源特征,又能反映主导功能和保护建设重点,更好地为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指明方向,以便于指导分区施策的落实,是分区布局遵从的重要原则。明确了各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湿地可持续利用三大重点建设方向,在政策措施的制定上,能更好地体现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思想,为分区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4) 关于保护建设项目和具体内容的安排。通过对西藏湿地全面科学分析,把西藏湿地区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保护区,明确各区的主要生态功能、重点建设内容和可能采取的措施,为湿地保护指明方向。同时也应注意,在保护建设项目和具体建设内容的安排上,需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保护和恢复并举,全面保护和示范建设同步。在全区全面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社区建设、能力建设基础上,对国际和国家级重要湿地、自治区级重要湿地,以及具有重大保护意义的其它湿地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建设。

[1] 张茹春,阳小兰,高士平. 河北坝上内陆湖盆湿地生态区划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35):20250-20252.

[2] 赵其国,高俊峰. 中国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及其分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 (1):1-4.

[3] 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11—2020年)[R].2012.

[4] 刘务林,朱雪林,普布顿珠,等.中国西藏高原湿地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R].2009.

[6] 宗嘎,李矿明,桑培旺杰,等.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湿地保护与建设规划探讨[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 29 (1):38-40.

[7] 刘务林.西藏高原湿地及保护发展战略研究 [J].西藏科技,2004,138 (10):37-39.

[8] 朱万泽,钟祥浩, 范建容. 西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J].山地学报,2003,21 (增刊):7-12.

[9] 段代祥,赵南先. 西藏湿地的现状和保护 [J].四川环境,2006,25 (2):63-66.

[10] 吴后建,但新球,舒勇,等. 湖南省湿地保护生态区划及分区保护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3, 32 (2):32-37.

ExplorationofWetlandProtectionPartitionLayoutofTibetAutonomousRegion

GUI Laiting,LUO Huaibin,ZHANG Tieping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 Hunan,China)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to the features of tibet wetland resources, not only combined with its physiographic conditions, wetland ecological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main objectives for wetland protection & construction, but also such factors a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planning was considered, the Tibet wetland wa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regions. Lake basin wetland protection & construction region of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wetland protection & recovery region on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southern Tibet mountain plateau, valley wetland exploration demonstration construction region on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s well as wetland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region on Tibetan southeastern alpine valleys. The existed problems on each region were analyzed, the protection emphases and major measures were raised.

wetland protection; partition layout; ecological functions; Tibet

2014-12-08

桂来庭(1966-),男,湖南祁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TU 213.4

B

1003-6075(2014)04-0029-06

猜你喜欢
雅鲁藏布江湖泊自然保护区
湖泊上的酒店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2018年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回顾与展望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GDP数据空间化估算与分析
奇异的湖泊
中国与孟加拉国在雅鲁藏布江河流治理中的合作与问题探究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大美尼洋河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