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榧子牛”
——记香榧栽培专家骆成方

2014-12-21 22:29撰文徐翠霞
浙江林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香榧

◆撰文/徐翠霞

俯首甘为“榧子牛”
——记香榧栽培专家骆成方

◆撰文/徐翠霞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一文中写道:“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有志者,事竟成。绍兴市柯桥区林业局经济特产科科长骆成方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的那样,潜心研究香榧栽培技术数十年,彰显了一个务林人的坚定与执着。

一生难舍“香榧情”

骆成方的家乡诸暨市赵家镇钟家岭是“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区。从出生起,骆成方就生活在香榧林散发的淡淡香气中;从会走路起,他的足迹就遍布了整个香榧林。香榧林四季美如画,春天花香袭人,夏天绿意葱茏,秋天青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骆成方最欣赏的就是香榧树不畏风雪、傲然挺立的坚贞品质,他自小就对香榧树怀有一种既敬畏又依赖的感情。靠山吃山,骆成方祖祖辈辈靠十几株香榧树为生,他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也都是靠卖香榧赚来的。从小,骆成方就“垂涎”香榧的美味,但在20世纪80年代,香榧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的,他根本吃不上。母亲最懂孩子的心,骆成方的妈妈常趁丈夫睡下时,偷偷抓一把香榧给骆成方解馋,那松脆鲜香的滋味,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1982年,骆成方从浙江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绍兴县(2013年变更为柯桥区)农林局工作,两年后被提拔为绍兴县越南区副区长。走马上任后,骆成方发现这个职位不适合他。1986年,他又回到了农林局,干起了“老本行”。当时,绍兴县稽东镇6900亩香榧产量很低,全镇香榧总产量只有2—4吨。“摇钱树”结不出“致富果”成了稽东镇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骆成方决定要对此一探究竟。他对香榧进行了长达6年的观察,发现授粉率低、榧农对香榧树管护不当是造成香榧低产的主要原因。1997年,骆成方负责香榧科技攻关项目。他连续3年到临安、淳安、天台等地搜集香榧雄花粉,率先在香榧的人工授粉上进行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绍兴县香榧产量达88吨,2004年,稽东镇香榧产量更是超过了200吨,全镇榧农收入从20世纪80年代的80多万元提高到了4000多万元。绍兴县委、县政府在2004年授予骆成方“绍兴县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他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香榧专家”。

“榧子牛”的“痴”与“呆”

熟悉骆成方的人,都称他为“呆子”。骆成方常对朋友说,他的世界是“生产第一,生活最后”。骆成方有两张图书馆借书证,在电脑还未普及的年代,他除了上山观察香榧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甚至连参加大学毕业10周年的同学会时,也“心不在焉”,只想溜到母校的图书馆去看书。偶尔到杭州来办事,骆成方必到新华书店,只要看到对研究香榧技术有帮助的书,他就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世界干果技术情报》、《板栗栽培与贮藏加工》等书籍装了满满一柜子。

骆成方的妻子是中学语文教师。她指着骆成方说:“10多年前,他对我说要给我建一个‘花园、果园、乐园,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庄园’,我被他的‘乌托邦’之梦忽悠了这么多年。他的世界里只有香榧,没有家。”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每到节假日,骆成方就往钟家岭种香榧的山上跑。当时交通十分不便,他先骑自行车,再挤公交车,然后赶班车,换“招手车”,还要再走40多分钟的山路,奔波近3个小时才能到钟家岭。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上山观察香榧混合芽开花、授粉、新梢抽生、落花落果等情况,并自己动手喷药、抹芽、采花、绘图、拍照等,掌握了大量的香榧生物学数据资料。有时在山上观察香榧忘了时间,赶不上回城的班车,骆成方就干脆在山上的简易房中将就着过夜。骆成方说,自己并不是胆子很大的人,睡到半夜,常常被不知名的动物的叫声惊醒,再也不敢合眼,就坐着等天亮。骆成方的妻子说:“人家丈夫都为了房子、车子、孩子奔波,他只管他的香榧。”当年和骆成方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早就在城里买了两三套房子了,而骆成方自参加工作起的所有积蓄都用在了香榧上,他们一家几十年都住在单位提供的房改房里。为了房子,夫妻俩没少吵架,但都不了了之。直到5年前,儿子大学即将毕业,考虑到儿子成家立业的问题,妻子以“离婚”相威胁,才“逼迫”骆成方在城里贷款买了一套房。

因妻子的“诉苦”而略显尴尬的骆成方苦笑着“转移话题”,邀请笔者品尝他今年收获的香榧。笔者捏着“西施眼”,轻轻一按,黑衣包裹着的香榧果就探出“头”来;放入口中,果然松脆鲜香,回味无穷。骆成方说,《本草纲目》中介绍,香榧可以“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他坚定地告诉笔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从过去吃得饱、吃得好,转变到现在要吃得健康。香榧在古代是贡品,在近代是供港食品,而如今,香榧已经成为深得百姓青睐的坚果,香榧产业的未来一片光明!”

永不停歇的“香榧梦”

20世纪90年代初,“绍兴县优高林业种苗示范场”成立,骆成方任场长。8年的种苗场经营管理经历给了骆成方很大的启发,他想借鉴种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开辟一些试验地进行香榧种植技术的试验。

骆成方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1996年,骆成方把攒下来的1000元钱交给父亲种植香榧,当时他每月的工资不过一二百元。以前,父亲用传统的方法培育香榧苗,每年总会有一大半的苗被晒死。父亲半信半疑地采用了骆成方设计的遮阳网和地膜覆盖技术,结果香榧苗存活率达85%以上,而且长势喜人。首战告捷,让骆成方更加坚定了信心。1998年,骆成方在嵊州袁家岭租了3亩农田,搭建了3个塑料大棚,参考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湿地松容器育苗技术,尝试用塑料容器袋在大棚里培育香榧苗,结果每平方米的产苗量翻了6番。又一次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骆成方再接再厉,在阮市镇视北村培育香榧苗10多亩,采用园榧作种子,使种子成本降低了五分之四。对于香榧的栽培技术,国内外的文献资料极少。骆成方自己摸索并试验成功的这些栽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香榧的经济效益和榧农的收入。

骆成方说,再造出几片像钟家岭一样的香榧林是他毕生的梦想,这个梦想如同一首激昂的乐曲,鼓舞着他一次次迎难而上。在不断的摸索试验中,他有过“柳暗花明”的惊喜,但更多的是接二连三的失败。几年试验下来,骆成方几乎“血本无归”,但是他无怨无悔。他说:“这件事不能只算经济账。我一路走来收获并传播了先进的香榧种植理念、技术,还带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发展香榧产业的队伍中。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啊。”

进入21世纪以来,会稽山一带出现了种植香榧的热潮,许多企业家、农户纷纷加入到发展香榧产业的队伍中。绍兴县民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稽东镇占岙村月华山自然村种植香榧1200亩,稽东镇18个村新发展香榧基地4167亩,平水镇黄壤坞村种植香榧1000亩……这些公司和农户争着邀请骆成方当技术顾问,骆成方有了更广阔的施展拳脚的舞台。

10多年来,骆成方摸索出了遮阳网防晒、喷雾降暑、容器育苗、大砧顶枝嫁接等9项试验成功的技术。如今,骆成方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正在进行香榧遗传育种、高产油料新品种培育、鲜食新品种研发等研究,他的“香榧梦”会一直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香榧
弘扬香榧传统文化 推动香榧产业发展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香榧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枝头浓缩的千年时光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看图识香榧》出版
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要走特色之路
农耕文化的千年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