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阳 沈庆军
(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江苏 淮安 223001)
研究各工程方案场地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条件,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以物探工作为主,为工程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并达到彼此验证的效果。
地震映象法:地震映象法地震仪器选用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ST-24 多功能数字地震仪。接收器采用双通道主频为100.0Hz 的水听器(拖鱼)进行地震信号的接收。水上地震震源采用福建建筑设计研究院研制的ZY-3型水域全自动大能量连续冲击震源船。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采用等偏移距排列观测系统和3次覆盖水平叠加观测的工作方法,偏移距选择28米和36米,道间距选择2米。用大锤作为震源激发人工地震波。
高密度电法:采用施伦贝尔剖面装置,每次布设60根电极,电极间距选用5和10米,供电采用2个90V的电池箱,总电压为180 V直流电。
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韦源口河段,河道深切于古生代和中生代基岩组成的山地之中。左岸为一级阶地、现代冲湖积平原地貌,右岸为三级阶地、岗地地貌。
桥梁横跨两大构造单元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即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褶皱带及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缘褶带。两大构造单元之间有一宽约2~2.5公里的过渡带,为襄樊—广济断裂通过部位。南秦岭褶皱带为一套变质岩系,下扬子台缘褶带为一套沉积岩盖层沉积。区域内存在七种方位的构造线。其中以近东西向构造线最为醒目,构成一幅复杂的构造图案。其中对桥位区有影响的断裂为北西向断裂---沿江断裂(F1)。
沿江断裂,规模较大。属于传统所称的襄樊—广济大断裂的东南延伸部分,途径场地区域浠水西河至蕲春蕲州一线。长江大桥横跨该断裂。该断裂由一系列近乎平行的断层和破碎带组成一向北西伸展,宽约3公里、长达80公里的断裂带。该断裂具多期活动性,该断裂在大别—晋宁变动期业已发生,自燕山运动以来,曾多次强烈活动。
浅层地震测线: A1K12+878~A1K13+334、A1K13+372~A1K14+512段总体相位连续平稳,在A1K13+632~A1K13+636间发现相位错断,基岩面高度相差约4.6米,推测为破碎带异常。
地震映象法水域测线 :A1K15+060~A1K15+935段相位连续平稳,未见明显断点异常。
高密度电法测线:A1K12+610轴线~A1K14+710段在A1K13+634~A1K13+644间发现视电阻率低阻异常,推测为破碎带异常。
通过对长江桥位A1线物探解析:浅层地震测线总体相位连续平稳,在A1K13+632~A1K13+636间发现相位错断,基岩面高度相差约4.6米,推测为破碎带异常。地震映象法水域测线相位连续平稳,未见明显断点异常。高密度电法测线A1K12+610~A1K14+710段在A1K13+634~A1K13+644间发现视电阻率低阻异常,推测为破碎带异常。无活动断裂穿越桥位,区域稳定性较好。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较好。通过对长江桥位B1线物探解析:浅层地震测线B1K17+152~B1K17+644、B1K17+650~B1K18+074总体相位连续平稳,未发现明显断点异常。 地震映象法水域测线B1K15+394~B1K16+618相位连续平稳,未见明显断点异常。高密度电法测线B1K14+365~B1K15+110、B1K17+175~B1K18+070未发现明显低阻异常。验证了沿江断裂(F1)的存在,及其在桥位区分布的特征。
结论:(1)通过该工程物探研究的结果与区域地质构造吻合,证实物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具有说服力。(2)物探工作可以摸清构造的特征,如长度、宽度、埋深,及其对工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