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在这样一种功利化的时代谈哲学、谈理想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如果打算诗意地栖居可能又会受到不少人的嘲笑,可以算度的成绩、显示了推进效果的上升曲线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令各方满意的结果。这种尴尬的现实导致教学追求失去对美好憧憬的求索,并美其名曰适应社会需求,而且每个人都在巨大的教育运转机器裹挟下显得异常忙碌,已经没有时间停下来稍作休憩与思考,教学就这样变成了以数字为旨向的简单程序化劳动,再也不是充满魅力的心灵激荡与道德成长。不过,总有一些人是清醒的,他们“傻傻”地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看起来与这个世界不合拍。周益民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很忙碌,但是,他会拒绝很多不必要的应酬,而让自己能享受思考带来的精神盛宴,进而在哲学层面展开对语文的反思,并在2002年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诗化语文”,概括了他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与认识,是一种个体化的语文教学哲学。这种追求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教学主张促进上位思考。由所向披靡的技术进步所携带的技术理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我们从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被抽象出来,越来越成为符号化的存在,逐渐丧失了内在自由和价值判断力,人文关注让位于外在可控方法,课堂教学仿佛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技术操作,以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产品”。在这样的语境之下,人们津津乐道于教学的细枝末节,热衷于纠缠那些非本质的问题,忽略了教学应该实现的价值诉求。“诗化语文”则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整体性的思考,站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下叩问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在,“什么是语文”“语文课程意欲何为”“语文教学究竟怎样展开”,这些追问实际上是在努力进行教学的本质澄清,力图从更深层次对语文进行价值定位,从意义层面审视与确定语文教学的应该走向,划定语文教学合理发挥作用的边界和限度,最终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哲学。
第二,教学主张彰显个体追求。诗化语文是周益民的个性化理解与话语表达,也是他审视与思考语文教学的契入点与突破口。他认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儿童发展,课堂教学的规律应该建立在儿童的发展规律之上,诗一样存在着的儿童应该成为语文的本体论追求,因此,儿童是诗化语文建立的逻辑起点,当然儿童更是诗化语文的终点。而且,在诗化语文的顶层设计下,他们努力进行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建构,希望以语言为载体实现语文与儿童的全域沟通,从而建立起以实现儿童的自由完整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滋养儿童那颗纯净丰饶的心。在追寻诗化语文的多年历程中,诗化语文的理解与架构不断丰满与成熟,他的诗性语文的内涵也愈益呈现着强烈的儿童立场与人性关怀,并得到越来越多理论与实践者同行的充分认可。
第三,教学主张支撑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主张的行为化外显,教学主张是教学风格的内在规定性,一旦具有了比较鲜明的教学主张,就会逐渐形成教学的独特性。诗化语文既是周益民的教学主张,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教学风格,他孜孜不倦地期望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之旅,而为诗意之旅提供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的就是他多年的语文教学哲学——教学主张,这是一名成熟教师必须具备的理性支撑,也是广大青年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形成的。尽管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能在深刻、完善等程度上有所不同,不过,有没有教学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风格体现了自觉的价值追求。教学风格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教学主张的积极导引下,将来就会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逐渐由学科教师向教育专家甚至是教育家迈进。看得出来,周益民正行走在这条充满艰辛而又十分快乐的旅途中。
第四,教学主张引导实践路径。一线实践者的理性思考与象牙塔中的学者有所不同,不仅需要深入的形而上的思辨,还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去践行自己的教学主张,否则一切都会变成令人难以触摸的空中楼阁。周益民在实践方面做得更为出色,他认为儿童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多样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强调诗化语文应该体现三个重要的特征,即流动“孩子气”,飘散“文学味”,生成“冥思力”,并积极开拓语文课程的新疆界,以儿童阅读为龙头,整合与组织课程,有整本书的阅读课程,诵读与聆听课程,表演性阅读课程,口传民间文学课程,建构了比较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尤其是在他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以全方位地实践他的诗化语文教学主张。
进行教育哲学思考是有些孤独的,却又是走向深刻的必由之路。让我们跟随“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静寂的黄昏中起飞吧,去思考语文教学的终极取向,去批判令人眼花缭乱的教学异化现实,不断提升我们的理性思考水平和教育境界,努力建构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去实现美好的、充满诗意的、抵及儿童灵魂的语文教学梦想。(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