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词语教学的技巧

2014-12-20 04:09孙广茹
师道·教研 2014年10期
关键词:理据车夫字形

孙广茹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一、联系经验,内化词义———让词语“富”起来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作为语言教学之一的词语教学是一种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的活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都有了一定的、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人生经验。词语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识之间建立起多样化的联系,只有将所学词语融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建立起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这个词语才更有利于学生内化。

一位老师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个形容车夫的词是“饱经风霜”,这位老师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有没有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很多同学都举手表示见过,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的脸,但不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此时,这就唤起了学生的想象,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同学回答:“老师,我看到那个车夫额头上面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嘴唇干裂干裂的,有一道一道的裂纹,眼睛深深地陷进去,颧骨高高地突出来。”有的说:“老师,我看到那个车夫的脸蜡黄蜡黄的,他实际上只有三十来岁,但是看上去却已经有五十好几了。”还有的说:“老师,我看是这样的,他的头发乱得像一堆稻草,脸精瘦精瘦的,就剩一张皮了,明显营养不良。”接着老师又让同学们想象一下还能不能从这张脸上看出一些别的什么来,同学们有的回答这个车夫肯定很累,有的回答车夫家里很穷,有的回答车夫身体不好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得“饱经风霜”这个词与生活中饱经风霜的脸联系了起来,生活中的相似记忆被唤起,不仅将这个词变成了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个鲜活的元素,而且对课文中“饱经风霜”的车夫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追本溯源,分析字形——让词语“厚”起来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理据性。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挖掘这些理据,为词语教学所用。那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呢?以汉字为例,可以通过分析字形,追本溯源,引导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我们看一下下面这个案例中是如何利用分析字形为词语教学所用的,相信会给我们一些启发。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雨》有这样一句话:“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在讲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时,有位教师就采用了这种分析字形的方法。

师:为什么课文里用“五彩缤纷”而不用“五颜六色”呢?可以替换吗?

(学生讨论,都认为不行,但说不出理由。)

师:你们看,“缤纷”两个字是什么旁?

生:绞丝旁。

师:绞丝旁与什么有关?

生:与丝线有关。

师:所以,“缤纷”肯定与什么有关?

生:与丝线有关。

师:(画图示意,让学生理解)“缤纷”在古代是特指旗帜上的飘带,风一吹旗帜上的飘带就会随之游动飘舞,所以古代称之为“旗游”。因此,“缤纷”这个词语就具有一种“动态美”。“五彩缤纷”不仅表示颜色多,还具有一种动态美,而“五颜六色”主要是描写静态的色彩美。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秋天的雨的哪些动态美?

生:秋天的雨,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生:秋天的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秋天的雨,给田野带来了丰收的歌吟。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就充分挖掘了“缤纷”二字的字形与字义间存在的理据为词语教学所用,使学生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有了更深入和更广阔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古代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这位老师还将这种理据巧妙地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据车夫字形
“三个车夫”之鉴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人力车夫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