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研究综述

2014-12-20 15:43徐庆庆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科类学者研究生

徐庆庆

作为未来的教学和科学人才,学术能力是研究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核心能力。国内学者专门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专门对文科类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研究更是寥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文科研究生”包含“学术能力”为“主题”条件搜索核心期刊,显示共有0条结果。

一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内涵

(一)系统说

系统说认为,学术能力实际上就指专门对某一学问进行系统的哲理或理论研究的能力。[1]持这一论点的主要代表肖川,认为学术能力包含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能力等六种能力,最终形成学术洞察力、培养学术鉴赏力并提高学术判断力。有学者分析官方文件中规定的研究生需要培养的能力,认为学术能力涉及与学科、研究以及时间三个维度相关的能力。[2]同样持系统论的学者王雪梅,把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归纳为认知习得能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3]

(二)科研说

国内许多研究倾向于把学术能力等同于科研能力。学者孟万金在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文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序前5项依次为创新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感悟力。[4]在此基础上,陈木龙在进行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胜任特征分析时,把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结构简化为八个要素,分别为成就欲、自主监控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5]两位学者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理解都偏重于科研能力,此外,陈木龙认为成就欲和自主监控能力也属于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范围。

(三)学习力说

有学者倾向于学术等同于学习,认为研究生要提升学习力。有学者提出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硕士学位“含金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研究生的学习能力。[6]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研究生学习力包含:学习动力,即研究生进行学习的源动力;学习毅力,即研究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学习能力,即研究生开展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学习转化和创新力,即研究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突破的能力。[7]学习力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能力[8],它强调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要依靠内外因的共同作用。

(四)感悟说

有学者把学术能力归结为一种对学术的感悟力。徐杰舜教授认为这种学术能力包含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炼能力、升华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十种能力。[9]他认为,这十种能力要作为研究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

(五)梳理创新说

目前国内学者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界定和研究越来越聚焦,从系统说到科研说,从科研说到学习力说,从学习力说再到感悟说,囊括性逐渐变弱,针对性逐渐变强,研究边界逐渐缩小,研究深度逐渐加强,如图1。结合以上系统说、科研说、学习力说和感悟说,笔者认为文科类研究生学术能力实质上就是在具备基本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所延伸出的逻辑梳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即“梳理创新说”。梳理能力是指在专业课学习基础上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梳理成册,以便自我学习和总结,同时为自己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能力是指在梳理能力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创新能力,发挥创新能力,开拓学术新领域,找寻学术新方法。

二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对学术能力的态度和认识

(一)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因素特征

有学者指出,文科研究生应认识到人文学科研究的文化特征:第一,在认识世界的方式上,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有“体知”和“认知”的区别;第二,在研究路径和方法上,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着解释与实证的不同;第三,在研究的目标指向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有着应然与实然之别。[10]

由于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文、理、工三科研究生学术能力相关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侧重,孟万金、陈木龙的调查显示,研究生群体对待学术能力因素的态度与导师群体略有不同。孟万金和陈万龙的调查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综合表1和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文科研究中定性、思辨性研究占主要部分,所以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成为文科研究生明显区别于理科和工科的能力要求。但是孟金龙对研究生导师的调查结果是创新能力对文科、理科、工科都是最为重要的学术能力要素,陈木龙以研究生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工科、理科更为重要,文科最弱。

(二)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外化

清华大学课题组面向全国研究生的调查显示,相当高比例的研究生缺乏针对学科或者科研的内在学习动机,研究生“希望今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占27%,“求职或晋升”的占58.41%。[11]来自对北京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调查分析也显示,从入学动机来看,“就业压力”是一半学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首要原因,选择“学术兴趣”的仅占不足1/3。[12]许多研究生取得文凭是其选择进行研究生学习的目标,以使自己最终在就业市场中拥有更高更有利的地位,从而获得更高薪酬。李志所做的《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观的实证研究》发现,研二、研三的学生与研一的学生相比,学术研究目的逐渐功利化。研究生学习的动力主要应来源于对专业学习与研究浓厚的内在兴趣,外化倾向的研究生学习动机应当得到正视和纠正。

(三)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弱化

研究生的学习属于高级学习,自我监控的、深入的思考与积极参与时间是关键,外部的指导在只是内化与创新中仅仅起到辅助作用。[13]然而,在实践中,我国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自主意识逐渐淡化;二是自主学习目标出现游离;三是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弱化,简单移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简单延伸,简单推理。[14]种种调查数据和研究都表明,研究生群体自身已经越来越偏离研究生教育的轨道,自主性的弱化必然导致对待学术态度的偏差和学术能力的下降。endprint

三提升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对策

文科类研究生在学习中存在诸多困境,如缺乏问题意识,徘徊于学术研究之外;缺少知识积淀,缺乏工具与方法,难以驾驭问题或材料。[15]针对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诸多学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看法的一致性。

(一)从源头到结尾把关研究生学术能力

不少学者认为要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离不开对研究生本身质量的重视,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研究生质量的关键。要严格把握研究生的招生质量,降低初试笔试成绩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比重,创建研究生选拔与培养的科研能力评估体系[16],在招生时选择学术能力潜力大的研究生入学。同时,招收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有权利选拔和录用他个人认为研究能力强的学生。[17]有学者倡导借鉴欧美国家建立淘汰制[18],实行“严禁严出”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还可以把淘汰制与学分制、延长学制结合起来,未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导师队伍中也引入淘汰机制。[19]

(二)转换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模式

有学者倡导研究生阶段应在兼顾维持性学习的同时,以创新型学习为主。[20]也有学者认为研究生要掌握从确立问题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21],侧重问题意识影响研究生学习的作用。还有的学者重视研究性学习模式对研究生的重要意义,专门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问题探索学习模式、学习研讨和交流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四种学习模式,建立复合、动态的研究性学习模式。[22]也有学者提倡一种新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23],都旨在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陈向明提倡一种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方式进入实践共同体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倡导研究生从“边缘性”位置参与课题研究的常态,减少获得模式的学习,更多进入参与模式[24],在共同做研究的过程中经过浸染、影响,逐步成为成熟、有经验的研究者。

(三)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

有学者建议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突破专业、研究方向的局限,扩大对经典的理解,逐步建立起以经典精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25]有学者建议开设专门的文科科研方法课[26],也有学者建议借鉴美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加强文理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并设置灵活的研究生课程,适应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2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学术沙龙等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课程论文、课程报告、团队课题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28]教师在对研究生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论的教学,把学生引向科研前沿,同时也要注重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29],因此也要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

(四)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科研能力是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研究生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机会,营造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30]有学者倡导建立文科研究生科研基地[31],主要措施在于加大研究生教育和高效科研的投入力度,保证高校有足够的研究课题来培养研究生,较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待遇。此外,人文学科的导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尝试依托课题组织科研、学习团队,建立研究生的科研、学习支持团队帮助研究生获得足够的支持,能够向研究生提供人力、心理、经费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32]这样一种创新的方式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制度化与组织化的帮助与支持,有助于提升导师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效率,团队内帮扶作用也使能力较弱的研究生得到一定的研究支持。

(五)引导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为己而学”

作为学习的主体,研究生要树立“为己而学”的态度,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研究生自身对于学术能力提升的作用。文科研究离不开研究主体的问题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与反思。[33]引导文科类学术型研究生首先要使其从内心对学术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进行自主性学习。有学者提出研究生要注重能力的自我强化,首先要在学习的思想观念上迅速完成由应试学习向应用学习、由积累知识向掌握方法和由外部刺激向内在动力的转变;其次,强化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深化正确的学习观念;再次,强化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最后,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4]。有学者提出要尊重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心从“教”到“学”的根本转变,同是也要帮助研究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肖川.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9).

[2]朱志勇,崔雪娟.研究生学术能力———一个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12).

[3]王雪梅.自主学习理论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J].外语界,2008(3).

[4]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5]陈木龙,张敏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胜任特征分析[J].高教探索,2013(1).

[6]施春华,盛海娟,王记彩.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及有关心理特征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7][35]应方淦.论研究生学习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

[8][13]赵蒙成.研究生学习力的特点与养成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9]徐杰舜.从素质上锻炼和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S1.

[10][33]何祖健,文春.人文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困境与文化自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

[11]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endprint

[12]赵世奎,李汉邦,沈文钦.北京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

[14]钱佩忠.研究生学习自主弱化问题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

[15]李忠.研究生学习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兼论研究生研究品质构成的基本要素[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16]孟万金.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江苏高教,2001(3).

[17]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18]杨春梅.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三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19]李秀云.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集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20]李忠.从维持性到创新性———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9(7).

[21]刘尧.对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认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1).

[22]马凌,潘伟静.强化研究意识培养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9).

[23]裴劲松.一种基于项目的研究生学习研究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

[24]陈向明.从“合法的边缘参与”看初学者的学习困境[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25]闫引堂,王丽君.精读原典培养文科研究生的学术原创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

[26][31]杨成平.文科研究生科研方法教育与训练的基本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8).

[27]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28]高明,朱龙.研究生培养状况质量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24).

[29]姚利民,王燕妮.课程教学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之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30]姜爱莉,王长海,周革非,等.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3).

[32]范建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低效困境”的成因及其破解———基于对S大学三年级研究生的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9).

[34]胡国侨,刘静.谈在校研究生能力的自我强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科类学者研究生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文科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学者介绍
试论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高职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独立学院文科类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就业体系构建研究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