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4-12-20 09:27陈飞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社交微信思想

陈飞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话,今天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幕幕现实。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支持单人、多人参与,也支持网络传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功能。伴随着微信软件的不断发展,微信也正在不断延伸自己的功能和价值,比如最近出现的“微商”,很多人通过微信平台开了“微店”,现在很多人支付用微信、打车用微信,商家搞活动促销用微信,很多企业开启微信公众平台……这都说明,作为一种新事物,微信已经呈现很大的覆盖面。

高校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具备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很多教师所棘手的问题。在大众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一改以往死板、刻板的特点,将新事物充分利用起来。本文结合微信这个新事物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以下阐述:

一微信的特点

微信的使用价值。微信是当下最为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之一。它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还支持多人群聊。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此外,微信最大的亮点还有基于地理位置定位的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社交功能,可以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之可以形成一个社交网络。

微信的社会价值。微信将人与人的距离再次拉近,同时,它使手机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提升,手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微信时代,朋友和商业伙伴之间的沟通将更加方便。

因此据不完全统计,手机在今天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到95%以上,其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0%。与之相伴的手机微信,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等多重领域。因为微信特有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LBS”等功能极好地将互联网与手机的功能整合到一起,其价格又比较低廉,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大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大家在谈论微信,使用微信,不但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也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微信的利弊。微信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最新的即时交流工具,它具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简单地讲,短信不要钱了,彩信不要钱了,甚至,你不想打字,都可以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语音短信,这谁不喜欢?但是,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体验和感触:原本是来聚会的,结果发现,一桌人都埋首于一个发光的屏幕,他们或QQ,或微博,或微信。机器替代了人际,社交替代了饭桌,我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米,但我们的心灵距离却很远很远。微信太容易让学生沉浸于虚拟世界的人机交流,使之产生自闭、厌世、影响学习生活等不良后果。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思想上的巨变

1价值观念

有微信,就必然需要一台高品质的智能手机,这使学生之间的攀比心与虚荣心陡然增长。据统计,现在高校学生中,“Apple”系列:iphone、ipad、Mac book的持有率已达到34.5%,其中新生占到50%以上。而且微信所特有的即时发布功能,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流行时尚的资讯,无疑会扰乱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使之心潮起伏,追随流行的步伐,追求物质的享受。

2思想品德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很难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并没有监控不良信息的功能,而这些信息的高速传播,会造成大学生在社交中追求极致娱乐的结果。越出位,越光怪陆离,就越多人关注,越多人点赞,这就会对他们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产生摧毁性的打击。

3家庭观念

《青岛日报》曾报道,有一个爷爷在全家聚会的时候,愤怒摔桌离去。原因是爷爷很想趁难得团聚的机会,与孙辈们谈谈心,聊聊生活。可是这些年轻人人手一个手机,埋头刷微博、发微信,成了“拇指一族”,没有一个将老人放在眼中,致使老人伤心失望到极点。

这虽然是个极端个例,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大学生们本来就在校住宿,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少,加上微信已经使手机成了很多大学生手臂的延伸,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没有手机似乎就没有踏实感,使他们无暇再分心去与父母、长辈进行更深入地情感交流。因此很多人在感慨:微信到底是给陌生人带来亲密感的“催化剂”,还是离间熟人心声的“消音器”?

(二)微隹使大学生交友广泛但深入度不够

因为微信的交友功能强大,今天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通常都有成百甚至上千的好友,远远超过从前的大学生的社交范围,甚至连陌生人都可以在微信的沟通中进一步增强感情粘度。但是从深度剖析,这种社交是基于手机这样的虚拟世界,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掩饰自己,就像化妆舞会。同时微信所给予的情感也是一种虚拟情感,不需要负责,不需要现实兑现。这就在当代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很矛盾的“线上朋友众多,现实生活中却无人陪伴”的窘境。真正的人文关怀是需要陪伴,需要付出。在这点上,大学生的交友深度和内涵显然不足。

(三)微信对大学生学习和性格的影响

因为微信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这就使一些大学生时时挂念微信更新的信息,挂念朋友的评论,频繁地掏出手机,过度沉溺与微信的接触,严重影响了学习。同时,有些大学生依赖性较强、自我调节能力差,现实交往能力不强,他们过度依赖微信会造成自身深陷于微信所营造的虚拟社会互动中,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

三微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微信只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无善恶之分,只要运用得好,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起着传统媒体都达不到的受众人数与效果。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可不必将微信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当拿来为我所用。

(一)课堂教育可以引入微信的评论功能,以此来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反馈和对老师的评价endprint

大学课堂上一般不准使用手机,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杜绝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如果能变通一下,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微信的互动。举例来说,老师课前可以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好友圈内发布,然后学生可以群聊互动,也可以单方面评论,也可以在老师的内容下点赞或者留言,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兴趣。课后,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讲课内容,表述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建议,这样就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同时也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种多元的效果,学生和老师不是站在一种对立面,而是基于一种共同探讨的氛围。学校也可以此为依据,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和该老师的认可度。这将促进高校的教学水平,促进老师的课堂效率。

(二)高校政治教育要掌握微信的话语权,为学生引导正确的价值方向

微信有一种扩散传播的功能,这时候先入为主和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授课老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的使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视不良信息,抑恶扬善,弘扬正气;也可以通过微信的群聊功能,引发学生就某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还可以通过私聊,和学生个别谈话,这种方式比较轻松且便捷,随时随地,逐渐渗透,学生慢慢地就懂得了辨别是非善恶,而不会一味地随波逐流,放纵自己。

(三)利用微信的发布功能,经常性地发布一些弘扬正气和传统美德的信息

现在的大学生,不喜欢听枯燥的大道理和说教,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社会语境。可能借助微信的平台,定时发布一些主旋律的漫画、故事、寓言、新闻、小品等,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每天手机浏览的时间甚至超过读书的时间,与其强迫他们去读书,不如利用微信教给他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四)组织学生编写微信,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中多才多艺者不乏其人,通过微信这一平台,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全民参与,形成一种互动的效果。学生会可以组织绘画和写作才能突出的同学编写一些艺术与思想结合的微信,穿插图画和视频,发布到微信上。这样既促进了同学的才艺进步,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点赞”的功能,评出最佳的“微信原创”音乐、视频、文学、美术。既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又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搭建微信的互助平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老师可以借助微信的平台,为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而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个系或者一个班。同时,整个学校可以形成一种助人为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心,做了好事后,通过微信的回馈功能可以立即获得肯定与赞扬,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激励的效果。

总之,微信时代,学生的思想更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切忌守旧和单一,一定要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做到教学相长。在大众文化视角下,微信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结合微信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尽管现如今很多人对于微信的来临持批判性的意见,但是新事物的来临不可阻挡,作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具备敏锐的嗅觉,使微信在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为新事物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任琳贤.谈微信为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J].剑南文学,2013(9).

[2]陈璐.浅谈微信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及其影响[J].青春岁月,2013(6).

[3]黄燕.文化与科技融合视野中的威信传播力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4]蔡瑞娜.浅谈微信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5]吕佐娜.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委研究对象[J].东南传播,20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交微信思想
社交之城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思想与“剑”
社交距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