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一、引言
《爱弥儿》的作者卢梭(1712——1778)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启蒙思想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想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爱弥尔》发表于1762年,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从而得到自然地发展。
二、父母要学会发现、重视教育的细节之美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积累,教育更是如此。孩子的成长,不仅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而且还体现在其心理上的发展。细节常常发现在无意之间,人们很少去留意这些细节问题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但经过日积月累,当这些细节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有着质的区别,因为它可能是一种陋习也可能是一种修养。在读《爱弥尔》的过程中,卢梭犹如一位邻家长者,向我们诉说着他的教育理念。通过列举爱弥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卢梭试图告诉我们: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孩子看作孩子。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成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好像也随之加快了速度,他们恨不得在最短的时间内教育出高质量的孩子,殊不知,教育不同于其他,是急不得的。
1.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比如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这时父母不要强制性地去纠正,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自行改正这些小错误。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面前说话要正确,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去纯化他们的语言,无需刻意地去纠正。与此同时,卢梭认为,父母在教孩子说话这件事情上不要太操之过急。如果太着急了,反而会过分地注重孩子说的每句话,而忽略他们的发音正确与否。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与孩子沟通方面来说,在卢梭看来真正的保姆是母亲,真正的教师则是父亲,父亲不仅是孩子的教师,更是孩子的朋友。朋友之间是可以敞开心扉,相互信任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陪在孩子身边,只有父母做好孩子朋友的角色,才能了解孩子最近的发展动向,通过朋友之间的聊天,父母才能够以成人的视角去帮助孩子分析那些使他们困惑的事情,引导他们走出困惑,从而及时地扫除了他们成长中一个个的小障碍。
3.重视教育细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具。在对玩具的选择上,卢梭认为给孩子的玩具不要只注重玩具的贵重,简单朴素就好,这样能避免孩子养成奢侈的恶习。这一点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看法相似,福禄贝尔把给孩子的玩具称之为恩物,他认为要注重这些玩具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比如通过玩具让孩子知道数的概念和颜色的区分等信息,而非简单随机地拿一件物品让孩子来玩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语言动作上的变化,要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与将要产生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方面,父母要予以鼓励和褒奖;如果是消极方面的,那就得及时地纠正,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动机,耐心地教育他们,帮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在《爱弥尔》中,举了这么个例子:如果孩子打破了窗户,成人不要立马去修,而是让他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待着,让他理解没有窗户的后果。在卢梭看来,这属于大自然的教育,成人无需担心,大自然会教育好孩子。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事情去帮他们认识身边事物存在的价值,如果破坏了它们,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麻烦,那么发生这种不愉快的事情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小。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成熟,还处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阶段,因而,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而对他们失望,不要为孩子打上“你不行”的烙印。
三、结语
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就是由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积累而成,这可能就是教育的奇妙之处,教育之美,在于细节。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把握好每个细节,因为你不知道哪个小小的细节将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关键性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