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贾昌龄墓志考释

2014-12-20 21:04信应君杜平安
文物春秋 2014年4期
关键词:考释新郑宋代

信应君+杜平安

【关键词】河南;新郑;宋代;贾昌龄墓志 ;考释

【摘 要】2012年6月,河南新郑市新村镇二十里铺出土由范仲淹撰文的贾昌龄墓志。墓志详述了墓主人贾昌龄的世系、生平、履历、子嗣、姻亲等。结合传世文献及其孙贾正之墓志的考古资料,出土墓志对贾昌龄墓志传世文本的校勘具有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2010年3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市二七区黄岗寺村的一座宋代壁画墓进行了发掘[1],出土墓志二方,为墓主人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2]。贾正之墓志载:贾正之乃“太常少卿直昭文馆赠吏部尚书讳昌龄之孙”, 死后葬于郑州管城县周张原,与其父贾蕃同处一茔地,而其祖贾昌龄“以某年月日葬于郑州新郑县抱章山之东南”。抱章山在今河南新郑郭店镇,由是知贾昌龄墓与贾蕃、贾正之墓不在同一茔地。

2012年6月,郑新快速通道新村镇二十里铺段在修路过程中挖出一合墓志。新郑市文物旅游局接报后,将此墓志收交至新郑市博物馆。经查看墓志,墓主人为贾昌龄。

墓志青石质,基本呈方形,有盖。志盖长77.5厘米,宽76厘米,厚9.5厘米,通高17.5厘米,四刹42.5厘米。志盖上部平面阴刻篆书 “大宋故太常少卿贾公墓志铭”,共4行,每行3字。篆文字体瘦长清秀,布局美观,四周饰卷草纹。四刹斜面饰卷云纹,中央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

墓志长76厘米,宽76.5厘米,厚14.5~15厘米。志文楷书,共42行,包括题目,撰文、篆盖者结衔,墓志正文及刻石者。墓志正文39行,每行7~42 字不等,共1387字,另序文129字,共计1516字。墓志侧面每边刻有三位朝服执圭人物图像及蔓草纹。现将志文移录并点校如下:

宋故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市舶使、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贾公墓志铭并序」

资政殿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轻车都尉、汝南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肆百户、赐紫金鱼袋范仲淹撰」

将仕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李蒙篆盖」

公讳昌龄,字延年,其先镇阳人,以仕宦迁徙,今为开封人也。」曾祖讳纬,唐末起家,备尝险阻,属文之外,」长于撰述,以唐武宗而下至僖、昭皆无实录,乃以传闻并诸家之说,著《唐年补录》六十五卷,识者称之。居石晋」朝知制诰,至周为给事中,史有本传。国朝赠太傅。祖讳琰,有才识宇量,」太宗在藩邸,相得有素,领开封尹,辟为推官。及即位,自推官、赞善大夫擢拜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期以辅相。将讨河东,与大臣议将帅,上曰:“非琰不可。”会寝疾不起,上轸悼之,忧形于色。」赠尚书左丞,国史有传。父讳汾,以气义称,位不充量,终于殿中丞,赠尚书工部侍郎。妣广平程氏,」封平恩县太君。

公少孤,太夫人爱之,以待其成。天然好学,甘于清苦。时翰林李公宗谔有望于朝,名实之」士多出其门,公依之有年,以文行自立,门下士咸推重之。一上登进士第,释褐为饶州浮梁尉。彼俗阴狡,」与人有怨,往往食毒草而后斗,斯须毙仆,以诬其怨者。公至,必反复省视,自此被诬之人多昭雪焉。秩满,」除开封府功曹参军,在职修举,府中常推委之。会太夫人寝疾,公执药饵,不斯须去左右者数月。」以忧解官,哀毁之过,宗党称嗟。服除,为许州郾城主簿。本郡牧与外计使皆以文学、政事交荐于朝。改」大理丞,宰蜀之江源县。人繁地狭,积多田讼,公曰:“ 听讼之明,曷若使无讼乎?”乃正其疆,条其弊,以示于民,」自兹无争焉。时天下学校未兴,公修孔子庙,起学舍,俾邑之秀民群居焉,旦暮躬往劝导之,自此江源始」有举进士,邑人于今称之。」

皇上即位,升殿中丞,知宣州宣城县。未至,有江淮制置使举公监海州榷货务,疏达利路,商贾便之,以」劳被奖,改太常博士,又迁屯田员外郎。既而三司使以公可通天下之利,荐之领京师榷货务,三年称职,」特除都官员外郎,赐五品服。通判泉州,远人赖之。迁职方员外郎,俄拜屯田郎中,知卫州。会州长不利,继亡者」数人,人无敢往。士大夫惜公之行,或教以易其府署。公曰:“吉凶人乎?死生天乎?”于是弗辞厥命,弗易」厥居,而终亦无咎。郡之共城有稻田,以供尚食,水利有余,而民不与焉。公命岁溉之外,与百姓共之。」

天子以钦恤之怀,忧及百邦,复」先朝提点刑狱之使,两省近臣交上封奏,举公充职。朝廷从之,命提点京西路刑狱公事。」公性仁恕,小大之狱,必尽心以听,郡邑之幽远,使车所不至者,每躬亲焉,不事风威。州县九品,必延见与语,得」其善,则划一以闻,见其过,则教之使悛。虽职居按察,而不忍摘人之恶,缙绅称其长者。

改度支郎中、荆湖北路」转运使。下车,访能吏,撤冗官,部中诸郡例以公用馈遗者,一切不受。西南夷人、下溪州刺史彭仕羲,隶于辰州,」而骄蹇狙诈,尝因入贡,诉州官于登闻,辞皆不实,朝廷弗欲较之,责吏而已。仕羲益横,求割近边土民。」公遣吏直告之曰:」“天子恩信及尔,尔狡而无厌,我当择于众族,求其可代汝者,请之于朝。”仕羲始知惧,听盟不敢复讼。

改」知潭州。潭,荆湖之剧府,人物繁会,素为难治。以公神明之照,虽千百其讼,无毫发之隐。吏服民爱,歌于」道路。朝廷知公之重,拜太常少卿,直昭文馆,就镇南海。始登舟,感疾,召诸子授以治命,神思不乱。以」康定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不起。

公长厚之性,资以明达,颠沛造次,弗离中道,宽而不懈,直而不讦。与人交,」久而能恭,当官而行,未尝违其正,士大夫无不爱其风度。居家有节,与亲族同其有无。尝谓诸子曰:“吾家清白」可传,何生业之为?”启手足之日,门中索然,君子谓公之践言矣。

娶三夫人,高阳许氏,中山刘氏,封长乐县」君;广平宋氏,封本县君。生八男:长曰寅,有文学履业,登进士第,为绛州防御推官,与次子廉不幸早世;次曰蕃,」开封县主簿;次曰常,将作监主簿;次曰当、堂、京、冈,并幼。五女:长适大理寺丞李兢,次适卢州舒城县主簿王宗」悫,次适河中府万泉县令高良佐,次适孟州河阳县主簿、充州学教授盖沂。一女尚幼。

以庆历五年十月九日」葬于郑州新郑县临洧乡抱章山之西南,三夫人焉。仲淹既交而亲,从其孝子之请而作铭云:」

邦之令人,道醇德懿,芝兰之室,瑚琏之器。禀孝含忠,播仁殖义,」位于一方,未博其施。弗遐厥寿,苍苍曷意,君子惜贤,小人夺惠。」葬于郑国,卜云善地,子产在焉,魂兮相慰。

彭余庆刻

该墓志由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撰文,李蒙篆盖,彭余庆刻石。范仲淹,《宋史》有传 [3],李蒙、彭余庆无考。志文记载了墓主人贾昌龄的祖籍、祖先迁徙、生平及历任官职、子女、家族情况,对研究宋代社会政治、历史事件和官制等有重要价值。同时,由于撰文者范仲淹文采华美,刻石者彭余庆笔力遒劲,书法刚中见柔,兼具颜柳之风,布局工整美观,又使得该墓志成为一件十分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为便利读者计,笔者乃不揣浅陋,勉力对之进行校注和考释。限于水平,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指正。

一、墓主人生平事迹

墓志介绍了墓主人姓名、字、籍贯、性格、才能、生平、经历、任职、治家等。“公讳昌龄,字延年,其先镇阳人,以仕宦迁徙,今为开封人也。” 贾昌龄,《宋史》有记。据《宋史·贾昌朝传》附其伯祖父《贾琰传》记载,贾琰有、汾二子,“子昌符,赐同学究出身。汾子昌龄,第进士,为屯田员外郎” [4]。由此可知,贾昌龄是贾琰的孙子,贾汾之子,贾昌朝的同族弟兄。

从志文知,贾昌龄为孤儿,由祖母抚养成人。自幼爱好学习,甘于清苦,师从当世名士翰林李宗谔 [5],“公依之有年,以文行自立,门下士咸推重之”。贾昌龄勤勉好学,加上李宗谔悉心教诲,经过科举应试,登进士第,授官饶州浮梁尉,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许州郾城主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京师榷货务、都官员外郎、屯田郎中、提点京西路刑狱、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等职。

志文记载贾昌龄“拜太常少卿,直昭文馆,就镇南海。始登舟,感疾……以康定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不起”,表明贾昌龄是在赴任“南海 ”的途中构疾,并于康定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去世的。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广州,中都府,南海郡,清海军节度”[6]。由此可知,南海郡是广州的别名。而贾昌龄墓志题为“宋故朝奉郎、守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市舶使、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贾公墓志铭并序”,其中提到“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市舶使”,显然墓志志文中所说的贾昌龄“就镇南海”,是指他担任知广州军州事。

志文说贾昌龄性情恭谨宽厚,天资聪明,对事物道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虽然早年生活困顿,流离失所,但行事从不背离中庸之道,对人宽容仁厚,持而不懈,性格正直,但从不指责别人的过失。成家后治家勤俭有节,与亲戚族人同其有无等,多是用来称赞贾昌龄德才的溢美之誉。不过贾昌龄墓志由北宋大文豪范仲淹撰文,铭辞多用典故词语,既显得文笔华丽优美,又彰显范仲淹的渊博学识。

志文没有记贾昌龄的生年和享年,仅云“以康定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不起……以庆历五年十月九日葬于郑州新郑县临洧乡抱章山之西南”。贾昌龄卒于康定元年(1040),庆历五年(1045)方葬于新郑抱章山,前后历时5年,这对于宋朝丧葬礼仪及丧葬习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关于古代丧葬葬期,《礼记》云:“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7]。从已发表的宋代墓葬考古资料分析,宋代葬期于礼不合者较多,尤其是葬期过长的现象尤为普遍。而贾昌龄的葬期长达5年,显然不符合礼制,这可能与贾氏家族显赫的家世和宋代厚丧薄葬的习俗相关。

二、墓主人姻亲

墓志载:贾昌龄“娶三夫人,高阳许氏,中山刘氏,封长乐县君;广平宋氏,封本县君”。高阳,西汉置县,治所今河北高阳旧城,属涿郡。宋淳化三年(992)改属顺安军,高阳为军、县治。中山,西汉高祖置郡,景帝改为国,北魏复为郡,五代定州,北宋沿置,治所今河北定州市。长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唐武德六年(623)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同年取长安久乐之义,改名长乐县。贾昌龄曾“通判泉州”,长乐县北宋时属泉州辖地,其两位夫人封为“长乐县君”,当是情理之中。广平,西汉置广平国及广平县,后汉省,三国魏复置广平郡,晋因之,北周于郡置州,隋废郡存州,又改州为武安郡,唐复置州,改曰广平郡,寻复曰州,宋置州广平郡。广平县境域,在春秋时为卫地。墓志载贾昌龄“知卫州”,宋代卫州治汲县,其地包括今河南新乡、鹤壁等。由此知墓主人在“知卫州”期间,娶曾属于卫地的广平宋氏为妻。

三、墓主人的子嗣

墓志记载贾昌龄有8子5女。长子贾寅与次子贾廉早逝;三子贾蕃任开封县主簿,四子贾常任将作监主簿,其余四子尚年幼。长女嫁大理寺丞李兢,二女嫁卢州舒城县主簿王宗悫,三女嫁河中府万泉县令高良佐,四女嫁孟州河阳县主簿、充州学教授盖沂,五女年幼。

贾昌龄三子贾蕃,墓志记载任“开封县主簿”,贾蕃的事迹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据《宋史·王安石传》记载:“安石白帝曰:‘知县贾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如是。”[8]富弼在范仲淹墓志铭中记述范仲淹的次女“适封邱主簿贾蕃”[9]。在范仲淹第四子范纯粹撰文的《有宋贾正之墓志铭》中记述:“我先公文正以次女归正议公,正之余姊出也”[10]。可见,贾蕃是范仲淹的女婿。

贾昌龄的四位女婿,正史中均无考。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记载:“庆历中,谏官李兢坐言事谪湖南物务”,“兢(李兢)至湖南,少日遂卒”[11]。志文记述贾昌龄的大女婿李兢为大理寺丞,而沈括记述的李兢为谏官,两者虽姓名相同,但职官相异,是否为同一人,尚需考证。三女婿万泉县令高良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有一条记述:“熙宁三年八月辛巳,诏劾嘉、蜀二州违朝旨不报提举常平仓罪。原注:知嘉州、司门郎中王浃,二年四月到任;知蜀州、驾部郎中高良佐,二年四月到任,三年正月替。”不知此高良佐是否与万泉县令高良佐为一人。

四女婿孟州河阳县主簿、充州学教授盖沂。河阳县在宋代属京西北路孟州,位于今河南省的西北部,在焦作市的西南隅。盖沂的具体情况不见史传记载。宋朝初年,州县官学并未普遍设立,庆历四年(1044)三月,朝廷下令诸路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宋朝州县“始置教授”[12]。志文记述盖沂“充州学教授”,正反映了宋朝在庆历四年普遍设立州县官学,在幕职州县官内选任教授的历史事实。

墓志云:“仲淹既交而亲,从其孝子之请而作铭。”范仲淹与贾昌龄同朝为官,交情颇厚,并将二女儿嫁与贾昌龄的三子贾蕃,故该墓志铭由贾蕃请老丈人范仲淹撰文。

四、墓主人世系

墓志记载,贾昌龄“曾祖讳纬……国朝赠太傅。祖讳琰…… 赠尚书左丞,国史有传。父讳汾…… 终于殿中丞,赠尚书工部侍郎”。由是知贾昌龄曾祖为贾纬,祖父贾琰,父亲贾汾。

《宋史·贾昌朝传》载:“贾昌朝字子明,真定获鹿人。晋史官纬之曾孙也。……昌朝伯祖父琰。琰字季华,晋中书舍人、给事中纬之子也。”[13]可知贾昌朝与贾昌龄皆为贾纬曾孙,贾昌龄祖父贾琰乃贾昌朝之伯祖父,二人乃是叔伯兄弟。《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载:“其先汉长沙王太傅谊之后,至唐仆射魏国公耽,夫以儒学相德宗。而世为沧州南皮人,后徙真定之获鹿。曾祖纬,晋中书舍人……祖琏,太子左赞善大夫……考注,秘书省著作佐郎。”[14]《王文公文集·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载:贾昌朝“皇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晋国公讳注之子,皇太子左赞善大夫、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齐国公讳琏之孙,晋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皇赠太师、中书令鲁国公讳纬之曾孙。其先南皮人,中徙获鹿,今葬开封而为其县人者,自公皇考始。”[15]由是知,贾昌朝曾祖为贾纬,祖父贾琏,父亲贾注。

另据宋祁《景文集·贾令君墓志铭》载:“贾氏自唐司空魏国公耽,世贯沧州南皮,子孙稍稍徙真定。五世祖谅,高祖瑾。曾祖处士讳初……贾令君 ,名注,字宗海,祖讳纬。”贾注“生八子,成就者三人,长曰昌朝,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国公”[18]。由上推知,贾昌龄之曾祖贾纬之前世系为:贾谅—贾瑾—贾初,其世系如上。

五、墓志的史料价值

贾昌龄墓志文被收入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17],与刘林、李勇先等编著《范仲淹全集》(以下简称全集)[18]所收入志文基本相同,只是标题内容有所区别。 新出土墓志对传世文献墓志具有校勘价值。仔细对照出土墓志和传世墓志文献,除字体、书法、版式显著不同外,二者的内容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一些地名明显不同。为便于对比,现将二者文字上的相异之处列表(表一)。

由表一知,出土墓志与《全集》所载的文字差异多达34处,其中8处出土墓志有文,而《全集》没有录入,1处《全集》有述,而出土墓志却无。二者文异义同的有17处,其中《全集》加字的有5处,缺文的有7处;“文异义别”改动较为严重的有7处。最为歧义的是地名与方位的改动,如墓志原文“长乐县”,《全集》为“长安县”;墓志“河阳县”,《全集》为“河阴县”;墓志“葬于郑州新郑县临洧乡抱章山之西南”,《全集》“葬于郑州新郑县抱章山之东南”等,这些都是后人在稽录过程中想当然的改动。贾昌龄墓志的出土,可以对文献收录铭文内容缺文进行补充、校正,对校勘传世文本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对宋代职官制度以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1][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郑州黄岗寺北宋纪年壁画墓》,《中原文物》2013年1期。

[2][10]信应君等:《郑州黄岗寺北宋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考》,《中原文物》2013年1期。

[3]《宋史》卷314《范仲淹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267—10296页。

[4][13]同[3],卷285 《贾昌朝·弟昌衡·从子炎·伯祖父琰传》,第9613—9622页。

[5]同[3],卷265 《李·子宗讷、宗谔·孙昭述等》,第9135—9160页。

[6]同[3],《地理志》,第2235页。

[7]孙希旦撰,沈啸寰等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8]同[3],卷327《王安石传》,第8464页。

[9]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载杜大编《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1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载《中国古典精华文库》,第64页。

[12]同[3],第3976页。

[14]《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载王云五等:《丛书集成初编·王·华阳集》卷37,商务印书馆,1912年,第477—425页。

[15]宋·王安石著,唐武标校:《王文公文集》卷83《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87—892页。

[16]《贾令君墓志铭》载同[14]《丛书集成初编·宋祁·景文集》卷59,1912年,第790—793页。

[17]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

[18]刘林,李勇先等:《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0—344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四女婿孟州河阳县主簿、充州学教授盖沂。河阳县在宋代属京西北路孟州,位于今河南省的西北部,在焦作市的西南隅。盖沂的具体情况不见史传记载。宋朝初年,州县官学并未普遍设立,庆历四年(1044)三月,朝廷下令诸路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宋朝州县“始置教授”[12]。志文记述盖沂“充州学教授”,正反映了宋朝在庆历四年普遍设立州县官学,在幕职州县官内选任教授的历史事实。

墓志云:“仲淹既交而亲,从其孝子之请而作铭。”范仲淹与贾昌龄同朝为官,交情颇厚,并将二女儿嫁与贾昌龄的三子贾蕃,故该墓志铭由贾蕃请老丈人范仲淹撰文。

四、墓主人世系

墓志记载,贾昌龄“曾祖讳纬……国朝赠太傅。祖讳琰…… 赠尚书左丞,国史有传。父讳汾…… 终于殿中丞,赠尚书工部侍郎”。由是知贾昌龄曾祖为贾纬,祖父贾琰,父亲贾汾。

《宋史·贾昌朝传》载:“贾昌朝字子明,真定获鹿人。晋史官纬之曾孙也。……昌朝伯祖父琰。琰字季华,晋中书舍人、给事中纬之子也。”[13]可知贾昌朝与贾昌龄皆为贾纬曾孙,贾昌龄祖父贾琰乃贾昌朝之伯祖父,二人乃是叔伯兄弟。《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载:“其先汉长沙王太傅谊之后,至唐仆射魏国公耽,夫以儒学相德宗。而世为沧州南皮人,后徙真定之获鹿。曾祖纬,晋中书舍人……祖琏,太子左赞善大夫……考注,秘书省著作佐郎。”[14]《王文公文集·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载:贾昌朝“皇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晋国公讳注之子,皇太子左赞善大夫、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齐国公讳琏之孙,晋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皇赠太师、中书令鲁国公讳纬之曾孙。其先南皮人,中徙获鹿,今葬开封而为其县人者,自公皇考始。”[15]由是知,贾昌朝曾祖为贾纬,祖父贾琏,父亲贾注。

另据宋祁《景文集·贾令君墓志铭》载:“贾氏自唐司空魏国公耽,世贯沧州南皮,子孙稍稍徙真定。五世祖谅,高祖瑾。曾祖处士讳初……贾令君 ,名注,字宗海,祖讳纬。”贾注“生八子,成就者三人,长曰昌朝,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国公”[18]。由上推知,贾昌龄之曾祖贾纬之前世系为:贾谅—贾瑾—贾初,其世系如上。

五、墓志的史料价值

贾昌龄墓志文被收入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17],与刘林、李勇先等编著《范仲淹全集》(以下简称全集)[18]所收入志文基本相同,只是标题内容有所区别。 新出土墓志对传世文献墓志具有校勘价值。仔细对照出土墓志和传世墓志文献,除字体、书法、版式显著不同外,二者的内容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一些地名明显不同。为便于对比,现将二者文字上的相异之处列表(表一)。

由表一知,出土墓志与《全集》所载的文字差异多达34处,其中8处出土墓志有文,而《全集》没有录入,1处《全集》有述,而出土墓志却无。二者文异义同的有17处,其中《全集》加字的有5处,缺文的有7处;“文异义别”改动较为严重的有7处。最为歧义的是地名与方位的改动,如墓志原文“长乐县”,《全集》为“长安县”;墓志“河阳县”,《全集》为“河阴县”;墓志“葬于郑州新郑县临洧乡抱章山之西南”,《全集》“葬于郑州新郑县抱章山之东南”等,这些都是后人在稽录过程中想当然的改动。贾昌龄墓志的出土,可以对文献收录铭文内容缺文进行补充、校正,对校勘传世文本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对宋代职官制度以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1][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郑州黄岗寺北宋纪年壁画墓》,《中原文物》2013年1期。

[2][10]信应君等:《郑州黄岗寺北宋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考》,《中原文物》2013年1期。

[3]《宋史》卷314《范仲淹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267—10296页。

[4][13]同[3],卷285 《贾昌朝·弟昌衡·从子炎·伯祖父琰传》,第9613—9622页。

[5]同[3],卷265 《李·子宗讷、宗谔·孙昭述等》,第9135—9160页。

[6]同[3],《地理志》,第2235页。

[7]孙希旦撰,沈啸寰等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8]同[3],卷327《王安石传》,第8464页。

[9]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载杜大编《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1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载《中国古典精华文库》,第64页。

[12]同[3],第3976页。

[14]《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载王云五等:《丛书集成初编·王·华阳集》卷37,商务印书馆,1912年,第477—425页。

[15]宋·王安石著,唐武标校:《王文公文集》卷83《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87—892页。

[16]《贾令君墓志铭》载同[14]《丛书集成初编·宋祁·景文集》卷59,1912年,第790—793页。

[17]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

[18]刘林,李勇先等:《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0—344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四女婿孟州河阳县主簿、充州学教授盖沂。河阳县在宋代属京西北路孟州,位于今河南省的西北部,在焦作市的西南隅。盖沂的具体情况不见史传记载。宋朝初年,州县官学并未普遍设立,庆历四年(1044)三月,朝廷下令诸路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宋朝州县“始置教授”[12]。志文记述盖沂“充州学教授”,正反映了宋朝在庆历四年普遍设立州县官学,在幕职州县官内选任教授的历史事实。

墓志云:“仲淹既交而亲,从其孝子之请而作铭。”范仲淹与贾昌龄同朝为官,交情颇厚,并将二女儿嫁与贾昌龄的三子贾蕃,故该墓志铭由贾蕃请老丈人范仲淹撰文。

四、墓主人世系

墓志记载,贾昌龄“曾祖讳纬……国朝赠太傅。祖讳琰…… 赠尚书左丞,国史有传。父讳汾…… 终于殿中丞,赠尚书工部侍郎”。由是知贾昌龄曾祖为贾纬,祖父贾琰,父亲贾汾。

《宋史·贾昌朝传》载:“贾昌朝字子明,真定获鹿人。晋史官纬之曾孙也。……昌朝伯祖父琰。琰字季华,晋中书舍人、给事中纬之子也。”[13]可知贾昌朝与贾昌龄皆为贾纬曾孙,贾昌龄祖父贾琰乃贾昌朝之伯祖父,二人乃是叔伯兄弟。《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载:“其先汉长沙王太傅谊之后,至唐仆射魏国公耽,夫以儒学相德宗。而世为沧州南皮人,后徙真定之获鹿。曾祖纬,晋中书舍人……祖琏,太子左赞善大夫……考注,秘书省著作佐郎。”[14]《王文公文集·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载:贾昌朝“皇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晋国公讳注之子,皇太子左赞善大夫、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齐国公讳琏之孙,晋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皇赠太师、中书令鲁国公讳纬之曾孙。其先南皮人,中徙获鹿,今葬开封而为其县人者,自公皇考始。”[15]由是知,贾昌朝曾祖为贾纬,祖父贾琏,父亲贾注。

另据宋祁《景文集·贾令君墓志铭》载:“贾氏自唐司空魏国公耽,世贯沧州南皮,子孙稍稍徙真定。五世祖谅,高祖瑾。曾祖处士讳初……贾令君 ,名注,字宗海,祖讳纬。”贾注“生八子,成就者三人,长曰昌朝,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国公”[18]。由上推知,贾昌龄之曾祖贾纬之前世系为:贾谅—贾瑾—贾初,其世系如上。

五、墓志的史料价值

贾昌龄墓志文被收入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17],与刘林、李勇先等编著《范仲淹全集》(以下简称全集)[18]所收入志文基本相同,只是标题内容有所区别。 新出土墓志对传世文献墓志具有校勘价值。仔细对照出土墓志和传世墓志文献,除字体、书法、版式显著不同外,二者的内容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一些地名明显不同。为便于对比,现将二者文字上的相异之处列表(表一)。

由表一知,出土墓志与《全集》所载的文字差异多达34处,其中8处出土墓志有文,而《全集》没有录入,1处《全集》有述,而出土墓志却无。二者文异义同的有17处,其中《全集》加字的有5处,缺文的有7处;“文异义别”改动较为严重的有7处。最为歧义的是地名与方位的改动,如墓志原文“长乐县”,《全集》为“长安县”;墓志“河阳县”,《全集》为“河阴县”;墓志“葬于郑州新郑县临洧乡抱章山之西南”,《全集》“葬于郑州新郑县抱章山之东南”等,这些都是后人在稽录过程中想当然的改动。贾昌龄墓志的出土,可以对文献收录铭文内容缺文进行补充、校正,对校勘传世文本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对宋代职官制度以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1][7]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郑州黄岗寺北宋纪年壁画墓》,《中原文物》2013年1期。

[2][10]信应君等:《郑州黄岗寺北宋贾正之及其妻蔡氏墓志考》,《中原文物》2013年1期。

[3]《宋史》卷314《范仲淹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0267—10296页。

[4][13]同[3],卷285 《贾昌朝·弟昌衡·从子炎·伯祖父琰传》,第9613—9622页。

[5]同[3],卷265 《李·子宗讷、宗谔·孙昭述等》,第9135—9160页。

[6]同[3],《地理志》,第2235页。

[7]孙希旦撰,沈啸寰等点校:《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8]同[3],卷327《王安石传》,第8464页。

[9]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载杜大编《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1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载《中国古典精华文库》,第64页。

[12]同[3],第3976页。

[14]《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载王云五等:《丛书集成初编·王·华阳集》卷37,商务印书馆,1912年,第477—425页。

[15]宋·王安石著,唐武标校:《王文公文集》卷83《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87—892页。

[16]《贾令君墓志铭》载同[14]《丛书集成初编·宋祁·景文集》卷59,1912年,第790—793页。

[17]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

[18]刘林,李勇先等:《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0—344页。

〔责任编辑:张金栋〕

猜你喜欢
考释新郑宋代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美丽乡村——新郑泰山
浅谈宋代瓦子勾栏的兴盛及对书会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
新郑煤电公司通风系统升级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