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没有银行的世界

2014-12-17 01:22林永青
金融博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债务银行

林永青

人们常说的银行,其实包括主营借贷的商业银行和主营投资的投资银行。而在英国青年创业家西蒙·迪克森心目中,关于“未来银行”的概念指的就是“众融”(crowdfunding)。

那么,他心目中的众融又是什么?在公开演讲中,迪克森认为“众融就是放大善行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金融”。在他的新书《没有银行的世界》的第一章中,他就将标题准确地定为《自由的经济学》,因为他认为经济走向自由,是使众融发挥作用、让社会化金融真正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前提。

于是,我们不禁要发问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在追求经济自由?

现行金融体系的债务陷阱悖论

在现行金融体系中,财富的增加都是与借贷相对应的。这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整个金融体系,而这种资金注入在当前的金融体系中貌似没有节制。

“如果希望经济体中有更多的资金,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债务。如果我们希望经济体的债务较少,那么我们拥有的资金就会更少。”这就是迪克森所说的债务陷阱悖论。因此,我们要么背负债务,要么陷入经济的衰退——没有第三种选择。

为什么会如此?迪克森认为当前(世界的)金融体系存在三个致命缺陷:银行拥有你的钱,银行花你的钱,银行创造你的钱。

如何应对债务陷阱悖论?迪克森在书中提出了金融操作层面的三个戒律和四个债务原则。三个戒律:(1)要在放贷之前获得储户的许可;(2)要向储户公开银行是如何使用钱款的;(3)要追求获得开放制造钱币的许可。四个债务原则:(1)债务有好有坏;(2)货币创造过程永远不能与贷款盈利过程相混合;(3)债务拥有三重底线(TBL);(4)借贷者和放贷者必须缔结关系。

众融是一件大事

上述解决方案,是对现行金融体系的体制内思考。那么体制之外呢?全世界从2012年开始涌动的潮流是,诉诸社会化的金融方案(众融),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民主化。

在对金融系统进行全面改革之前,我们需要更多地以全体公众为支撑而非仅仅服务于机构投资人的金融工具及社会化工具。迪克森把这些发明(工具)称为七大颠覆性技术——万维网、数字货币、社交网络、众融、P2P贷款、小额贷款和智能手机。其中,对于改革最重要的工具是包括股权众融、P2P贷款在内的众融模式。

众融,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是指创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大众融资。其三大特征分别是大众投资、源于众包和单笔小额。创业企业所希望的众融,可以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甚至是产品实物回馈、捐赠扶持等多种形式。这样一件貌似无关紧要地针对小额资金的“小事情”,正在全世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众融是一件大事,非常大!

经历2008~2009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之后,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启动了“创业美国”(Startups USA)计划,以十多个美国的主要城市为中心,同时覆盖近百个大中城市的创业人群,希望以更多的创业来带动更多的就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复苏。

美国的预期是到2020年,众融将为美国新增200万个工作机会;年均众融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每年新增GDP总量为3.2万亿美元。据美国《企业家》预测,到2014年年末,众融将新增27万个工作岗位,为全球经济新增650亿美元的经济总量;2014年度众融产业的增长率将达到92%(过去5年已经增长1000%)。

世界银行于2013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InfoDev,专项研究众融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2013年,该机构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世界银行2013年发展中国家众融报告》,该报告甚至认为众融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更大——“众融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追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提供了机会”。

众融源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众包(crowdsourcing)。众包是指个人利用“众人添砖加瓦”方式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一种手段,历史上往往以“微融资”(microfunding)的方式出现。众融虽然在过去并不罕见,但与今天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别。当代众融的概念是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奠定的,他于1983年创办的格莱珉银行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小额贷款和P2P贷款的先驱。

众融带来的巨变

西蒙·迪克森在这本专著中宣告了传统金融业的终结。迪克森还创建了一个叫“未来银行”的同名众融网站。

迪克森的自信,一方面源自他背后的投资人,大名鼎鼎的英国首富——维珍(VIRGIN)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布兰森成功地跨界在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中成为大赢家,是商业领域中极少数几家规模巨大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范例。布兰森的投资,让众融这个充满创新风险的领域得到了最成功的“传统”商业大佬的背书。

迪克森的自信,另一方面来自于他在传统投资银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以及对于银行业商业本质的深入体悟——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都是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是匹配贷款,后者是匹配投资。所以,从本质上看,银行业所做的专业性工作在于信息服务:存贷款客户信息、风险控制信息、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信息等。美国华尔街干脆将金融业称为信息服务业。既然互联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的效率更高,为什么不利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

在价值中国网对迪克森的专访中,迪克森表示:要从传统银行、大银行做起,促使银行业发生三大变革。一是明确谁是金融资产的真正所有者,二是应该把大银行分解成许多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银行,三是鼓励建立以思想观念为基础的金融观。

银行体系也因为上述自上而下的三大变革而发生三大变化:一是自下而上的创新;二是把大型银行分解成更多的本地化银行;三是以众融、P2P和其他创新方式,做到金融的“去机构化”和“去中介化”。

共享经济的到来

西蒙·迪克森认为,两个时代人群正在碰撞——那些总是采取支付方式获取一切的X时代(约1965~1975年出生)和那些总是免费获取一切的Y时代(约1976~2000年出生)人群的碰撞。对于X时代人群而言,最高额度支付一切被视为是一种身份象征;而对于Y时代人群而言,吹嘘自己如何打败系统,免费得到东西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免费也成为金融体系改革和众融业务大发展的驱动力——大约从2012年开始,投身众融领域的企业数以万计。一个新兴的领域往往需要更多的同行(协作者而非竞争者),参与到市场教育、用户教育和监管规范当中去,共同推动市场的迅速成熟和健康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同行不仅仅是对手”。

不同企业对“未来的银行”可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愿景和解决方案。例如,2014年9月,我们组织腾讯智库的专家们到美国走访了十多家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技术创新企业,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P2P贷款网站Lending Club及美国第一家手机银行Moven Bank(Moven Bank的创始人是畅销书《Bank3.0》的作者——Brett King)。

Brett King在2013年被美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十大金融创新人物”。他在《Bank3.0》一书中写道:“传统的银行业,其最常见的盈利模式来自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对消费者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所谓的‘贷款逾期滞纳金。”他希望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让消费者更加“聪明”,可以拥有正向双赢的盈利模式,而非银行对消费者的“惩罚”。

Brett King强调:“未来的银行就在你的手机里,而且由于你的贷款来自于个人而非某个金融机构,因此,未来银行的利率定价权也就不在商业银行那里,而就在每个人的手机中。”

源于众包的众融,天然携带“协作”和“共享”基因,可能是继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之后最耀眼的一个全球性现象。众融,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金融体系,进而永远地改变我们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债务银行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存梦银行”破产记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银行激进求变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