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善 莫过公平

2014-12-17 10:20张心阳
唯实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不公公正矛盾

张心阳

人心公正,是社会厚德善行的基础;权力公正,既是社会厚德善行的核心,也是风尚潮流的引领。

为政之善,莫过公平。

当年,鲁哀公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孔子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就是说,把正直无私的人用起来,百姓就会服从;把邪恶不正的人用起来,百姓就不会服从。人乃为政之本,启用正直之人,实际是为了行公平正直之事。行事公,人心安。这也是后来“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当今中国的社会矛盾,既是发展过程形成的矛盾,也是诸多社会不公引起的矛盾。以拆迁引发的各种冲突为例,权力者不妨首先自问,在做这件事时,是否依据《物权法》尊重了居民的权利和意志?对拆迁的过程和形成的经济利益是否做到公开透明?对被拆居民的补偿是否做到公平合理?政府和开发商是否有联手从中渔利之嫌?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都经得起群众和良心的拷问,那么有人再闹就该打板子。

公平是社会的良心,也是善政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当年能“唤起工农千百万”闹革命、建新政,就是为实现公平社会。但也不能不看到,现在一些地方社会矛盾多发,也正说明我们的工作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公平。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的利益分配和社会保障远不够公平,每年数百万国考大军争抢公务员“铁饭碗”就是一个明证;我们的教育远不够公平,社会出现的大量高考移民和名校区房价居高不下就是一个明证;我们的城乡待遇远不够公平,出现的大量农村居民涌向大城市、依靠居住地改变命运现象就是一个明证;人们享有的权利远不够公平,以权压法的现象屡见不鲜就是一个明证;人们拥有的机会远不够公平,少数官二代天然地进入官场、穷人富人难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是一个明证。人们所面临的规则也远不够公平,一些官员及其家庭享有的就业资源、教育资源乃至居住环境资源等,只能让一介平民独生“羡慕嫉妒恨”就是一个明证……诸如此类,不可胜数。邓小平说,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问题少。愚以为,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公平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多数社会问题皆由此而生。

中国社会最稀缺的不是善行,而是公平。很多时候人们不肯行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公阻塞了行善的通道。红十字会,可谓是一个国家文明与否、善与不善的重要标尺。可是,透过红十字会却发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财富与捐赠不成比例。是中国人都吝啬吗?是华夏民族自私吗?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诸多的不公使得人们不甘付出。人们不仅将眼光盯着那些常获非法之利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土豪富翁,甚至还要质疑自己的捐赠是否真正到了应该受益者手里——因为慈善机构是否慈善、公与不公也让人说不清楚。不公,伤害的不只是善良的人们的生活热忱,也严重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便是如此。

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的全部宗旨只有四个字:“天下为公”。是善政必行公平公正,没公平公正算不得善政。我们反对极端平均主义,但必须认识到,只有公平公正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只有公平公正的社会,才会是可以自由竞争的社会;只有公平公正的社会,才会是人们的才智得到竞相迸发和充分涌动的社会。

中国社会目前正在改革和创新,这种改革创新重要的不是看GDP能增长多少,也不是看高铁还要建多少,在国外兼并收购有多少,愚以为最重要、最迫切的还是要着手解决社会的公平公正。换言之,宁可慢一些,也要好一些。世界上大凡百姓幸福指数高的国家,无一不是相对公平公正的国家。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理论部)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不公公正矛盾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名家谈教育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不公和不义
不公和不义
不公正
大公无私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