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颂华
在中国历史上,官,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官”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词。官,上面是一个“宀”(mian),会意指的是一间屋子,屋子里面挂着一把“弓”,表示权威之所在。《辞源》解释:“官,职也,谓各守其职为国治事者也。”因此,中国古代各个重要思想学派都十分重视对“官”的要求,尤其是对官德的要求。
“治国之要在治吏”,“治吏之要在治德”。官德不仅是官员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立国之基,“为政以德”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中政治文化、行政伦理的重要基础。例如,西周时有知、仁、圣、义、中、和“六德”,以及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秦朝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五善”;汉朝有质朴、敦厚、逊让、节俭“光禄四行”;晋朝有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中正六条”;唐朝有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四善”。宋元明清各朝的有关规定大体上与唐朝一样。
宋人余靖在其《从政六箴》中说:“抱公绝私,是为率职。”意思是,一心为公、不徇私情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官员从个体“私”的领域跨越出来,进入社会“公”的领域,是一个突破“私”的小我,实现“公”的大我的价值提升过程。因为社会赋予他们在道德上以极高的期望,“官德隆、民德昌”,官员的道德水准决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高度。官的道德状况在整个社会道德中占有关键地位。
古人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高尚的从政道德既非与生俱来,也非一劳永逸,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修为养成的。因此,积极探索和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中官德修养的各种要求,对于当前政党稳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忠孝为先,官之纪纲。“忠乃为官之纪纲”,忠诚是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要的规范,为官之常德。《大学》讲:“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在当代社会,忠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就不回避艰难、不害怕劳苦地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代代、一个个忠于国家心系百姓的贤臣良相至今仍为人称颂。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等近代革命先烈们,等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都是为官楷模的生动写照。
忠还体现在忠于职守,勤于职事。如《诗经》的“夙夜在公”,《论语·颜渊》的“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说的都是对待朝廷和职守要一心一意,所谓“忠也者,一心之谓也”(《忠经》)。
孝在家里,忠在家外,治官如治家。《孝经》提出这样一个伦理道德标准:“孝”是双向的,孩子对长辈恭敬照顾是孝,反之,父母也因为子女对祖辈的孝而承担好养育子女的责任,这样一来,就是“父慈子孝”了;丈夫关爱妻子是对岳父母的尽孝,而妻子体贴丈夫也是对公婆的孝,如此进行“夫唱妇随”;兄弟之间也是如此,哥哥友好,弟弟恭敬,兄弟间的和睦相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此又是“兄友弟恭”。朋友或陌生人之间也如此,把孝推己及人,为了不使对方父母操心,不伤害对方父母,而相互提携、相互帮助,就是“助人为乐”;“庶人”尽好本分是孝,而领导的孝是把治理好团队作为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君仁臣忠”。上级仁爱,下级忠心。“忠孝合一”、“孝行天下”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具体写照。因此,做人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忠孝”。
以民为本,仁爱惠民。“以民为本”的重民思想是传统官德的精华,早在商、周之际就有了这种思想的萌芽。《尚书·盘庚》有“施实德于民”的记载;周公更是提出了“保民”的思想,要求“能保惠于庶民”,并采取“崇德,尚礼,利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实行“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的治国策略。古代的民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儒家学说中,因此,自先秦以来,亲民仁政就成为世代相承的最重要的官德规范,而且很多经典都强调了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强调有民则有国。所以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结论。因此,为官当政者,要爱民重民、养民利民、惠民教民,与民同忧,与民同乐。此为“大德”。
仁政爱民,是古代仁人志士的优良传统,荀子主张“爱民如身”,屈原在《离骚》中早就抒发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在郑板桥的笔下,这种思想就表现得更为具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数千年来,济世爱民是官员应有的从政道德。
中华文化思想认为,官员不仅要做到以民为本,更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孔子深知“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论语·尧曰》)的道理,主张为富民而多方操劳,指出:“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在古代,“富民”是官吏应具备的德行。因此,历代思想家和执政者都把强国富民作为治国的纲领和任务。在当代,仁爱惠民就要做到一心为民,心底装着老百姓,行动想着老百姓。令人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位楷模。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时时刻刻想着人民,他对人民的爱是自觉的,完全融化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焦裕禄、孔繁森、王瑛、杨善洲等,都在为人民的富裕幸福践行最崇高的道德理想。
诚实守信,知行合一。《礼记·大学》中将“诚”列为“八条目”之一,《中庸》提出“不诚无物”,孟子强调反身而诚,重视道德自律。“实”是“务实”,是官德之基。“欲当大事,须是笃实”,真心实做,不可图功。“信”是信用,所谓“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如何治国理政。孔子告诉他,粮食充沛、军备充足,老百姓对执政者就能信任了。说的是讲信用、办实事才是为政者应有的风范。《吕氏春秋》更提出:“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从政之要,在于取信于民,才能社会稳定发展。endprint
为官之道更在于知行合一。孔子认为“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是可耻的,宁可“讷于言而敏于行”。当代官员只有把道德思想转化为行动,落实到“行”上,才有实际意义。知行合一,安邦为民,就要实事求是,去伪不欺,真心实做为老百姓。首先,要知道老百姓真正所关心、需要的。深入群众,倾听呼声,谋事要实。其次,要为老百姓负责。既然要办实事,就要办实在、办好,说到做到,坚持到底。最后,要科学决策。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科学发展,谋划发展大业和民生大计,尊重客观实际,认真分析自身优势、有利条件,找准主要矛盾、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出思路、定措施、拿办法,坚持知行统一,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严格按原则和规律办事,凭真心,讲真话,出真招,使真力,干真事,创真绩。做人要实,力戒华而不实,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俯仰立信于天地,行止无愧于良心。
廉洁勤政,存心养性。中华文明崇德尚礼,廉洁勤政,谓之德宝。“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莅官之要,曰廉曰勤”。“廉者,政之本也”。我国历代吏治都非常重视涵养官吏清廉品格。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人生之大纲”。清正廉洁,慎始敬终,是为官之德的圆满。廉则兴邦,贪则亡国。为官清廉,才能治国安民,树立威信,公平执法。顺治皇帝说:“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上行下效,官员清廉是整个社会风气良好之所在,是国家兴亡之所在。同时,要“俭以养廉”。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论语·述而》)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太宗说:“廉俭兴国,贪奢丧邦。”朱元璋指出:“惟俭养德,惟侈荡心”,“自古王者之兴,无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于奢侈”。故后儒提出了“惟俭可以助廉”的命题,明朝清官海瑞明确指出:“俭以养其廉。”清代张圻也说:“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廉俭生威。
党政干部不仅要廉俭,还要勤政有为。韩愈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将勤政敬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一思想也为历代政治家和官员所推崇,成为一种精神典范和思想代表。中国传统官德文化历来强调为官执政者必须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勤于行则事治”的为官之法、为官之德。曾国藩提出了著名的做官“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的五勤”之说:“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也。”古人甚至还说:“勤则寿,逸则夭”。官员懒于政事,老百姓就要遭殃。
中国文化传承中还特别强调“存心养性”,就是要保存本心、培养善性。孟子认为,一个人的心是与他寿命长短有关的,所以要养。“养心贵德”,养心最重要的是道德和良心,道德和良心起源于人性,根植于人的身体,只要保存和涵养这份道德和良心,那么面、背、四体都会健康。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精神意志上修养崇高,即所谓存诚主敬。“居处恭,执事敬”,内心要保持一种敬畏、谨慎。著名思想家朱熹也说,养心要主敬,就是要以自己的理性控制一定的情感,在情感思虑未发的时候就注意涵养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放纵声色、虚度光阴,时刻保持一种收敛、敬畏和警觉的状态。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是从政修德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官德的根本标准。慎始,作为万物之端,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抵挡诱惑的第一道防线。道德修养的努力最容易在平安的环境中松懈下来,严于律己、慎言笃行、慎始敬终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人们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实践中居安思危、持之以恒进德修业的基本准则。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学习中华文化经典,不断加强党政干部官德修养,恪守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信条,践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精神,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单位: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戴群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