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月
有效地做好古典诗词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将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一、诗词诵读
“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古典诗词言语简短,但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却往往非常深厚。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慢慢进入这些文字里,才能够和作者靠得更近,进而对于教学文本有更为深刻的领会。
例如,《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国至死不渝的忠诚。这首诗歌中情感极为强烈,字里行间里洋溢着作者胸中报国无门的哀伤与痛苦。在学习这首诗作时我会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诵读实践教学,通过反复诵读来抓住关键词语,进而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诵读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们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诗词诵读是一种很好的加深学生们和诗词作品间相互交流的形式,对于那些意味深刻的作品可以以诵读为切入点,进而逐渐引导学生们对这些作品有更好的理解与体会。
二、体味语言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过程而言,许多字词或语句往往与今天我们熟悉的现代汉语不同,在从语言层面展开对于诗文含义的推敲时,教师要确保学生们对于字词有准确的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进一步思考语言背后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透过诗词语言更好地领会到作品的意蕴。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该词在抒发感慨时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这首词作中语言也非常精炼,许多用词与用字都十分耐人寻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们从透彻地弄懂作品的文字含义着手,在很清晰地了解了词作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语言习惯后,再来引导学生们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来感受词作中所传达的作者心里的那种忧虑与悲愤。在体味语言的过程中也可以慢慢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字素养与语言能力,让学生们在体会诗词中好的用语时也不断进行自身语言语料库的积累。这对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及文学素养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三、品味意境
在确保学生们从字面含义上对于文意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来感受作品所营造的意境。这不仅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精髓所在,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走进作品中,也能实现与作者的交流,深化自己的学习体验。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具有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这首词作堪称经典,不仅语言非常精美,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的那种浓浓的情怀与整首作品中所体现的那种深远意境都非常值得读者慢慢体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引导将学生们更好地带入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中来,让学生们更近距离地来体味这首作品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