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庆亮
摘 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的可能性;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的机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要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宣传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识的可能性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价值评价标准的不同,是主体接受不同理论或观点的关键所在。但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前提下,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寻找现阶段各种理论或观点的共同兴趣点与追求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应有之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前提下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两者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各种社会思潮在相互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具有相互之间进行对话的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中国性特点,具有共同的國家认同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保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共识中的领导地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识的的机理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但离不开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评价性认识,而且需要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性认识聚焦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判断。知识性认识是对主体的规定性、以及发展规律等的认识,也包括对认知客体的属性、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价值评价性认识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它的评价结果是否正确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我们认为,这种知识性的认识从哲学社会科学视阈,可分为以下几类:理论性认识、社会性认识、实践观念性认识。所谓理论性认识是指系统化的经过抽象的逻辑论证的自成体系的一种理性认识。所谓社会性认识是基于一定时间的斗争与对话、融合,社会各阶级或各阶级、阶层之间达成的一种社会共识。实践观念性认识是一定的组织、群体或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而对相关理论及其它认识的收集、选择,最终对所选择的理论及其它认识的综合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理论性认识为社会性认识提供合理性保证;社会性认识对社会舆论及制度建设施加影响,为实践观念性认识提供舆论支持及间接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需要培育人们的价值评价性认识以及知识评价性认识。在知识评价性认识的培育过程中,应避免对理论性认识和社会性认识的漠视倾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能淡化意识形态教育。一定国家的上层建筑,总是建立在一定国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等价值概念不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脱离具体中国国情,也不过是空洞的文字符号。仅仅强调共识而淡化意识形态,会从根本上动摇党和国家的根基。
对于同一种社会现象,观察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及不同的视角,会形成不同的结论。这也是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并存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强调各种理论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说“怎么都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客观分析各种理论的优劣,寻找其它理论当中存在的一些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能够进一步解释现实,进一步指导人们的有效实践,从而进一步增加理论的说服力从而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三、在实践中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
要使共识成为可能,尚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人们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其它各种知识及生产资料,二是需要宣传者本身的以身作则,三是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做保证。需要满足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与本文论述主题关系较远,不再多做赘述。后两个基本条件实施情况如何,决定了宣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败。作为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宣传者身份,我们还应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一句话,是四者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一言一行实质上都是在向人们做宣传。反腐倡廉受到人们的如此欢迎,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经久不衰,也说明了人们对优秀共产党员的肯定与对全部共产党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共同期盼。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综合体。不能保证每一个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共产党员,在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的时候都能把持住自己。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也就非常迫切了。把治标与治本有机结合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解决之道。
结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是我国目前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宣传者,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加强研究,而且在行动上也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注释: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②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2012.3.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