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冲(1982.4-),女,籍贯:河北省唐山市,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吉林大学2012级博士生,研究方向:创业与创新。
摘要:科研单位分类管理作为大学完整过程管理的一个环节,被众多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认为是大学实现社会目标和自身目标的内在驱动力。从吉林大学的情况看,由于学校各学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学校各类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实施科研单位的分级分类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研单位;分类管理;分级管理
引言:为了科学的划分高校科研单位的分级分类,有效评价其科研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必须紧紧围绕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这一研究视角。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公认的、科学的研究型大学的分类标准。纵观国内外现有研究型大学的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各种指标体系中不仅采用的指标各不相同,而且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方式也相差甚远,因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实践基础的评价体系。
从吉林大学的情况看,学校在几年前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后,几年来为这一目标做出了坚持不懈地努力。以科研工作为例,2004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为3.02亿元,到2007年总量为5.86亿元,年平均增长23.5%,高于全国科技投入增长水平。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学校各学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学校各类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促进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多元化表现形式之一,以其对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独特地位。
1.分级分类的依据
根据学校各科研单位的学科属性、职能要求和目前科研水平,实行分级分类评价,改变目前我校科研评价推行的不分类型、不分学科统一量化处理“一刀切”的评价尺度。这样可以增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学校科学判断各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同时也能够推动各科研单位高效、快速发展,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更好地促进各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力。
2.分级分类的指标选取
2.1指标选取原则。根据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要求,结合我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方针,秉承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理念,进行学校分类管理的指标选取。科研活动主要是科研投入和产出两大方面的内容,在对科研单位进行分类管理的指标选择时,我们选取这两方面的评价指标中能够体现我校综合性、多学科性特点的指标进行评价,兼顾坚持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的理念选取评价指标。
2.2指标选取类型。根据吉林大学科研评价的现状及具体情况,选取投入、产出和服务社会三个一级指标。在投入方面,选取科研单位分类最为典型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作为为二级分类指标,科研经费是划分不同类别科研单位最主要的指标,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和质量是将经费投入有效转化成产出的决定性因素。在产出方面,选取度量方式比较明确且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论文及获奖作为二级分类指标,高校的教育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各高校评价科研活动的重要标准。在服务社会方面,我们选取横纵项目经费比作为划分不同类型的科研单位的评价指标,横向经费是体现高校科研与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相结合的最有力体现,是划分科研单位类型的重要指标。
2.3具体指标说明。在投入指标中,科研经费是科研经费人均到款与本学部人均到款的比值,科研经费包含校内科研经费金额;科研人员是指科研人员指数与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总数的比值。在产出指标中,人才培养是全日制本科生折合人数与全日制本科生人数的比值;人均论文是论文指数与科研单位高级人数的比值;人均获奖是获奖指数与科研单位高级职称人数的比值。在服务社会的指标中,经费类型是横向经费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到款额的比值。
其中:
全日制本科生折合人数=全日制博士生数*3+全日制硕士生数*2+全日制本科生数+在职博士生数*3*0.3+在职硕士生数*2*0.3
科研人员指数=院士数*2+高级优秀学者数*1+其他优秀学者数*0.6+正高级学者数*0.4+副高级学者数*0.2+中级学者数*0.1;
论文指数=SCI*影响因子*2+EI*影响因子*1;
获奖指数=国家级特等奖*100+国家级一等奖*50+国家级二等奖*20+部级一等奖*5+部级二等奖*4+部级三等奖*3+省级一等奖*4+省级二等奖*2+省级三等奖*1;
各指标的当量系数均由专家打分给出。
3.分级分类的具体类型
结合分类理论与吉林大学实际情况,我们将科研单位分成研究型、教研型、教学型三类,其中研究型又分为应用研究型和基础研究型两类。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向其他类型转化,鼓励各科研单位向建设研究型学院迈进。
4.分级分类的划分方法
根据学校各科研单位的投入、产出与服务社会三项一级指标下的科研经费、科研人员、人才培养、论文和经费类型五项二级指标的三年数据的平均值,结合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和四种类型的科研单位占全校科研单位总量的比例对科研单位进行类别的划分。具体步骤及算法如下:
①获取各科研单位近三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各科研单位相应指标的三年平均值。
②对投入及产出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实现指标间的可比性。标准化公式如下,其中最小值是指所有科研单位中该指标的最小值,极差是指科研单位中该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标准化指标=(指标-最小值)/极差
③标准化后的指标乘以权重求和,得到最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评价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标准化)
其中:投入两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0.25和0.25,产出三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0.1、0.2和0.2。
④将全校各科研单位按照评价指标进行排序,按照相应比例分为研究型(20%)、教研型(60%)和教学型(20%)三类。
⑤将全校研究型科研单位按照横纵经费比进行排序,按照相应比例分为应用研究型(30%)和基础研究型(70%)。
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和各類型的比例采取专家访谈的形式给出,访谈对象为学校各科研单位主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高级专家学者和相关主管部门,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小结
目前,在现有的评价指导下的科研分类国内比较少见,国外的评价科研分类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等三大类。充分借鉴国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分类方式,根据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科研单位的分类管理。(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晓娟,等.过度追求量化科研指标的弊端及其原因探讨[J].科研管理,2008,(4):164-168.
[2]雷朝滋,等.关于高等学校科研评价问题的几点认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5):92-96
[3]靳云全,王攀.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4):124-127
[4]王雅芬.改进和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