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014-12-16 00:17贾小月段玉兰朱欢
2014年32期
关键词:两权分离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

贾小月+段玉兰+朱欢

作者简介:贾小月(1988-)女,河南周口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场财务与会计、公司金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

段玉兰(1990-)女,河南开封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朱欢(1988-)女,河南焦作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制度经济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企业的经理人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中存在典型的两权分离,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就不可避免的引起一系列的代理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代理问题就成为人们一直研究的方向。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了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一般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两权分离;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

一、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出现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而股份制企业作为一种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迅速扩展开来。但由于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而不参与经营管理,经理人受股东委托对企业资源拥有控制权,直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所有权,这就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一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就会发生利益冲突,代理问题便会产生。

(一)目标偏离。作为理性经济人,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人)都有着较强的自利原则,追求既定条件下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对股东而言,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该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他们希望经理人降低在职消费,努力工作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希望多得薪酬、增加闲暇、提高在职消费水平,这显然与股东的目标相背离。代理问题就会随之产生,比如经理人不努力工作,提高在职消费就会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早在1976年,Jensen & Meckling就建立模型说明了两权分离时,经理人在职消费水平上升,企业价值会下降。

(二)信息不对称。经理人直接管理经营企业,而股东虽拥有股东却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导致两者在信息占有上的地位不对等,股东通常处于劣势,这给其监督和控制经理人行为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例如,为了更有效地监督经理人,股东通常假定经理人是不努力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即使努力工作,股东也不能被股东充分认识到,于是经理人在努力与不努力之间选择不努力。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要想对经理人的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就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股东需要平衡监督的成本与收益,这就导致了小股东“搭便车”的问题。

(三)风险偏好不同。在代理问题的研究领域里,我们通常假定委托人为风险中性,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则是风险厌恶的。风险偏好的不一致导致一些股东认为净现值为正的的投资项目,在经理人看来则是风险过大而不被采纳,从而丧失增加股东财富的机会。还有就是在决定企业资本结构时,股东希望提高财务杠杆以获取其所带来的财富增加效应,而经理人则更偏向于保守的资本结构,这是因为,如果成功,提高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全部收益都属于股东,经理人得不到任何好处;倘若失败,经理人的能力将会受到质疑,声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其在经理人市场的市场地位。

(四)视野期限不同。视野期限的不同会导致企业资源在当前和未来,短期和长期的配置不同,长期视野意味着企业不仅要考虑当前,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长远的未来,甚至牺牲当前利益去追求长远发展,而短期视野则正好相反,可以牺牲长期利益以去追求短暂的或暂时性的高收益。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对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是以企业永续经营为基础的,因此其视野期限是永续的。而经理人在企业任职的期限是有限的,最多是其剩余工作年限,经理人是短视的。视野期限的不一致就会带来经理人一系列的短视行为,比如经理人可能会因为快要离开企业而超负荷的使用机器设备,不进行保养和维修,不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进行产品和工艺的研究开发等等,我国所特有的“59岁现象”便是这一规律的最好佐证。

二、代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经理人持股。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如果经理人持有企业的股权,那么代理问题就会相对减弱,因为经理人也对企业剩余价值拥有所有权,经理人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Jensen & Meckling模型说明了当经理人非100%持股时,在职消费水平上升随着其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下降。当经理人100%持股时,其最优在职消费水平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

(二)充分的信息披露。在信息充分披露的情况下,股东对经理人的行为及企业的情况无所不知,股东可以清楚地知道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能力,并可以据此付酬或事先就使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某一水平与经理人签订契约。当然,充分地信息披露必须要有完备的市场体系,这不是企业所能控制的,需要整个经济市场的共同努力。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就无事可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信息的充分披露来使股东尽可能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三)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公司治理所担负的监督功能来制约经理人的在职消费,对非经营目标的追求,并纠正其在制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扭曲。为了保证监督功能的有效执行,在公司治理中关键是要防止“内部人控制”。要真正做到:薪酬委员会在制定经理人报酬时不受经理人的操控;董事会的构成充分体现独立性;独立董事完全独立,独立董事“懂事”,尽责;监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各司其职;股东大会可以保护小股东的利益。

(四)报酬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一直都是人们在解决代理问题时所推崇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保证激励方式的有效性,在决定激励方式时一定考虑到: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人)的风险分担;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成果分享。要明白经理人是智慧的,承担风险一定要获得与之对应的收益,否则他们就不会选择承担风险。激励机制一般要包括固定报酬和与经营业绩相关的变动报酬,通常还包括提供长期激励的股权基础报酬,具体包括:经常性奖励,递延性奖励,认股权,股票期权,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和影子股票等。这样用富有弹性的收入指标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另外使用长期股权激励还可以拉长视野期限,有助于使经理人与股东的视野期限趋于一致,防止短视行为。

(五)所有权集中。如果一个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投资者手中,那么他们将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监督管理层。比如一个投资者持有公司68%的股份,那么他一定会对经理人进行控制,以保证股东在企业经营中得到重视。所有权集中到一定程度,小股东“搭便车”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三、总结

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会存在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就会成为人们的焦点。但要想彻底解决代理问题,单靠单方面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从经理人,股东,市场等多个方面同时着手,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詹雷,王成.代理问题及其缓解机制[J].财会通讯,2004,[4]:84-86.

[2]牛国良.代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曾德军.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代理问题及治理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6,[17]:78-79.

[4]彭小平.公司治理中的两类代理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1,[33].

[5]Homstrom.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

[6]Jensen,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1976.

猜你喜欢
两权分离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
社会关系在分析师调研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优势的视角
两权分离与企业价值:支持效应还是掏空效应
公司法上的两权分离之反思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公司内部代理问题分析
高校防止利益冲突的对策研究
“三公”消费领域的利益冲突研究
民营金字塔结构、产品竞争市场与企业创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