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4-12-16 00:37杜海贵巩晓琴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杜海贵 巩晓琴

(1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中学校;2太原市第五中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杜海贵1巩晓琴2

(1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中学校;2太原市第五中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长期以来,教师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要建构以“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指导学法、培养习惯、教学公平、鼓励创新”为特征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一、“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填鸭式”的教学习惯于把学生当做知识传授的接收器,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因此,建构初中思想品德“主体性”课堂教学,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主体性”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中片面强调知识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2.“主体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生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只有在主体性的课堂上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各种能力。所以,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必要的、正确的选择。

二、“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其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设计学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下面我就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进入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看录像、图片,可以是读案例、材料,甚至让学生表演小品、模拟法庭,等等。

如我在讲《知识助我成长》一课时就创设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的教学情境: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村孩子,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救助,现在的苏明娟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已被一家银行录用(多媒体显示图文)。

(1)“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2)“苏明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情景的设置,使同学们懂得了“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的道理。

2.强化课堂讨论与合作。思想品德课“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为能参与讨论,必然要主动读书,搜集资料,参加社会活动以获得经验,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得到提高。课堂讨论中要求学生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与全体同学合作,因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就一些重点、热点的问题激发学生讨论、辩论。

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中,“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那个更重要?”请说出你的理由。我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说明各自的观点。

甲方观点是:“中国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更重要。”

乙方观点是:“现在部分中国人的道德缺失,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

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收集了一些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3.采用竞争激励机制。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望,有遇事不服输的心理特征,所以课堂中运用竞争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勇于进取的道德品质。

例如:我在讲《财产属于谁》一课时,设置了两个问题:

(1)你认为DVD机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谁?理由是什么?

(2)甲丙二人通过什么途径确认和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此次活动分为三个小组仍竞争方式抢答,最终得到最佳答案;“小组合作竞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懂得了“财产所有权归属的重要性”和“如何维护财产所有权”。同时,有效的激励是促进学生竞争的动力,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一些有效的学习竞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优秀小组颁发奖状”、“小组竞赛栏上加分”、“优秀个人颁发个小礼品”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重视学法,改进教法。埃德加·富尔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任何学校教育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终生够用的知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获得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并使之产生迁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让学生学会“看”课本。应重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图)

(2)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我的感受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答题。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辨析题、分析题、图表漫画题、实践探究题等。纵观近几年的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以致失分过多。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为学生归纳各类题型的审题方法、答题规则,按照“是什么?(包括含义、内容、表现等)—为什么?(作用、影响、意义等)—怎么办?(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公民等角度)”的思路思考每个问题。

总之,教学中既应该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看”书,教会学生提问,教会学生答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独立的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受到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最初基地,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条件,强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八年级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小华案例,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模拟法庭)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做出怎么样的判决?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阅读教材、翻阅法律书籍、寻找法律依据,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名誉权受侵害时,应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明确了维权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能打击报复),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再如:讲到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第三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名负责人。首先组织学生了解我国资源国情和环境国情,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破坏情况。其次,引导学生调查并设置问题。最后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例如:分析太原市的各种资源情况(重点是水资源)时,给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

(1)进行“太原市饮用水状况调查”,面对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市政府应该怎么办?

(2)调查“山西煤炭还有多少?”山西省该如何规划?

每组调查结束,撰写“给山西省省长或太原市市长的一封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撰写实践报告和小论文等活动,增强了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并着力建构“主体性”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1]学会生存.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研究报告.

[2]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