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瑞红 裴庆鹏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英语教研室,山东 泰安 271000)
《推销员之死》中的非语言交际分析
厚瑞红 裴庆鹏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英语教研室,山东 泰安 271000)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戏剧语言包括两大类:人物语言和情景说明。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人物对白、独白、旁白等;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在美国悲剧《推销员之死》中,剧作家阿瑟·米勒运用人物口头语言表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思想外,还通过很多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增加戏剧的魅力。本文从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角度,通过透视剧中的典型片段,结合非语言交际的四种主要类型,简要分析非语言交际在折射人物性格和舞台效果上所产生的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点。
《推销员之死》 体态语 副语言 客体语言 环境语言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是百老汇上演次数最多的剧作之一,获得过 “纽约剧评家奖”、“普利策奖”、“唐纳森奖”等。该剧思想意义深刻,反映了“美国梦”的破产,被誉为“一枚被巧妙的深埋在美国精神大厦下的定时炸弹”。米勒通过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文学创作手法,结合灯光、音乐等舞台手段生动再现了美国现代社会里一个小人物的生存悲剧,触及了美国梦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该剧的艺术与创作手法一直为后人所借鉴,它的思想性、批判性广为人知。
语言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信息性(transactional)功能和互动性(interactional)功能。前者用于表达命题和传达信息,后者用于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当交际双方都在场时,说话人可以充分利用面部表情、体态和情景等非语言因素进行交际,必须时时观察对方,并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自己的发话,必要时可用语调和音色来加强感情色彩。就戏剧而言,除了舞台指示之外,会话是基本的表达方式。由于戏剧表演仅仅局限于舞台之上,其时间范围和设置具有很大局限性,剧作家必须把人物思想、情感、角色心理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会话或动作。因此,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方式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工具,但交际工具不仅限于语言,非语言行为也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萨莫瓦(Samovar)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根据萨莫瓦的观点,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是人为生成,又可由环境造就”。非语言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含义,孤立地理解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奏效的。胡文仲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将非语言行为大致分为四大类:
体态语: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礼节动作及人体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副语言: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客体语: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环境语: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
3.1 剧中体态语分析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主体,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德维斯泰尔首次提出的,通称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指人们交际时身体各部分动作的模式所表示的含义,包括姿势、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
3.1.1 面部语言
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表情,微微一笑表示略有快意;张嘴露齿而笑表示较大的欢快情绪;笑的状态不同,起到的作用和传达的人物特点也不同。
例如:Willy:I don’t want a change!I want Swiss cheese. Why am I always being contradicted?
Linda:[with a covering laugh]:I thought It would be a surprise.
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威利威利·罗曼(推销员Willy Loman,男主人公,琳达的丈夫)对琳达(Linda,推销员威利的妻子)调错了奶酪的风味感到生气,而琳达以 “a covering laugh”加上自己的语言表达化解了误会。
比夫(Biff,威利的长子)和哈比(Happy,威利的次子)两兄弟在谈论女人时的“三笑”可谓经典。“with a deep and masculine laugh;They share a soft laugh;They laugh,almost crudely.”这三种笑,把两兄弟的贪色和玩世不恭描述得恰到好处。“Biff looks at Happy,who is gazing down.”“A look of pain crosses Biff’s face.”在这两句话中look和gaze表现出兄弟俩的不同心态。A look of pain表明比夫对于父亲“Don’t get your sweater dirty!”的要求不情愿又无奈。
3.1.2手势语言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态代替语言交流和表达思想,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手部动作最多也最细腻生动,因为手比较灵活自如,所表达的意思颇清晰。例如:在威利的推销生涯中,曾经邂逅的一个女人,他们见面分离时手部动作说明了威利道德层面的问题。
例如:Willy[slapping her bottom]:Right.Well,bottoms up!
The Woman[slaps him gently and laughs]:You just kill me,Willy.
You kill me...
在这段对话中的手部动作slap和威利的grab;kiss说明威利的虚伪和欺骗性,他背叛了自己的妻子,也为最后的形象破灭和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3.1.3 姿势与动作
姿势指的是带有不同含义的特定的身体动作,许多姿势和动作跟某种态度相联系,不同的动作体现出不同的意义。例如:在本剧第一幕,威利拎包回家,只有他自言自语的嘀咕和一连串的动作,琳达对威利的归来通过一系列动作作回应。Linda,his wife,has stirred in her bed at the right.She gets out and puts on a robe,listening.其中这四个动作stir/get out/put on/listen尤为典型,尽管没有人物语言,它们已经把她内心的渴望、激情和对丈夫的爱传达得很清楚。当威利和琳达谈到比夫以前擦车的时光,威利的动作如下:Heh!close your eyes,I’ll be right up.此句中的摇头不是说威利要拒绝什么,而是说明他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无奈。Biff enters the darkened kitchen,takes a cigarette,and leaves the house.He comes downstage into a golden pool of light.He smokes,staring at the night.此段话中对比夫的一系列动作介绍,把他置于堂堂男子汉的形象之中,其实这种高大形象的描述与他以后未能成功形成巨大反差。
由以上分析可见面部表情在戏剧表演中传达人物性格特点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这些表情的展现,只靠戏剧语言,就不能使戏剧角色活灵活现;交际中所要表达的信息将失去完整性。
3.2 副语言
副语言是指伴随语言的一切声学现象,包括沉默、话轮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话轮是每个说话者从开口说话到停止发言的过程。话轮转换,即轮流说话是参与会话的人交替进入说话人和听者的角色。俞东明(1993)指出,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范畴,话轮常常被用来解释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及人物的性格特点。用于分析剧本的话轮转换,不仅可以揭示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而且可以揭示人物的价值取向和剧情发展的规律等。在该剧中,威利和两个儿子有一段很长的谈话,从话语长度看,显示了威利的话轮长度比他的儿子要长得多。这反映了威利自己的事业失败后,急切想从儿子那里寻求心理的抚慰。在话语类型上,我们发现比夫除了反应父亲的提问之外,还经常选择反应后发话,提出一些新的话题。如:Yeah,Oliver.All day,as a matter o f cold fact.And a lot o f instances——facts,Pop,facts about my life came back to me.Who was it,Pop?但得知父亲被解雇的消息后,比夫开始接过发话权,甚至反过来对父亲提问,如:
Willy:Did you see Oliver?
Biff:Jesus,Dad.
Willy:You mean you didn’t‘t g o up there?
Happy:Sure he went up there.
Biff:I did.I saw him.How could they f ire you?
Willy:What kind of a welcome did he give you?
Biff:He won‘t even let you work on commission?
Willy:I‘m out!So tell me,he gave you a warm welcome?
Happy:Sure,Pop,sure!
Biff:Well,it was kind of…
这段会话中,总共有十个话轮,其中威利四次以提问的方式发话,比夫两次问。但是威利对比夫的提问没有做出直接回答,甚至通过转移话题的方式躲避问题,如:Biff:How could they fire you?威利不但没有回应,反而对比夫提问:What kind o f a welcome did he give you?从形式上看,他们的会话不符合相邻语对。经过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他们语言上的相互背离只是表面上的,其背后表达的是父子的相互关爱的深刻情感。一方面,一直对比夫给予厚望的父亲出于关心,急切想要从比夫那里获得他所期盼的好消息,所以不停地向比夫发问,无暇或是不愿意回应比夫的问题,或是想避开他失败的现实,希望他的梦想可以在儿子身上实现。另一方面,比夫带着儿时对父亲的崇拜,对父亲被无端解雇的消息感到震撼,因此不停向父亲发问,寻求解雇的原因。最终这段看似比邻的语对还是被对话中话语控制人威利打断,强行让比夫回答他的问题。知道了真相后,威利绝望到了极点。在这段会话中哈比参与得不多,话轮长度也不长,因而他对威利和比夫的谈话不构成太大影响。但这里是作家刻意对话轮做的安排。哈比在这段会话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失的。他一方面想帮比夫掩饰没借到钱的难堪,另一方面想安抚父亲,缓解父亲和比夫的紧张关系。他以各种谎言掩盖事实,既不得罪人又能化解家庭成员的矛盾,从而赢得大家的欢心,在这里他主要是通过插话体现自己的存在和作用的。
3.3 客体语言
客体语言是物质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主要指人工用品,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这些物品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从交际角度看,这些用品都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都可以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性和个人特征。因此,个人用品属于非语言交际范畴。
在戏剧表演中舞台道具最能代表客体语言,道具是会“说话”的工具,与戏剧的情节和演员的表演融为一体,是体现时代、地域和人物面貌、性格、情趣的重要因素,在戏剧演出中有“点睛”的作用。在《推销员之死》中的典型道具也具有“点睛”作用。如:种子(Seeds)代表了威利作为一个推销员和父亲而言,代表自己劳动价值的机会。他夜晚不顾一切地播下蔬菜的种子,表明他一旦去世,却不能养家糊口的羞愧感。此外,他是美国梦的忠实信徒,种子也代表他对自己重点栽培,最终却不成器的比夫的期望。长袜(Stockings)在该剧中一直伴随着女主人公琳达,同时与另一个女人关系密切,它一方面表明了琳达的勤劳简朴,另一方面具有隐喻作用,琳达不时在缝补旧袜子,而威利却把新袜子送给另一个女人,充分揭示了威利对家庭和妻子的背叛。橡胶软管(The Rubber Hose)能够提醒观众威利利用煤气中毒绝望自杀的尝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又怕因此殃及家人。字面上的死和比喻性的死说明了威利内心矛盾的剧烈冲突。
3.4 环境语言
环境语言是一种客体语,但与人工用品相比,它与个人的结合不太紧密,不易移动,更具持久性。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看,所谓环境是指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而不是人们居住的地理环境。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声音、信号和建筑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以提供交际信息。例如:在《推》剧中,环境对人心理的作用是常见的。威利家周围宏大的建筑对其造成的威压及其他一些场景,如霍华德的办公室、威利回忆中的旅馆等。“Before us is the SALESMAN’s house.We are aware of towering,angular shapes behind it,surrounding it on all sides.Only the blue light of the sky falls upon the house and forestage”.作者对威利居住环境所做的这些描述旨在衬托社会现实对这一小人物造成的心理威压。“...Before the house lies an apron,curving beyond the forestage into the orchestra.This forward area serves as the back yard as well as the locale of all Willy’s imaginings and of his city scenes.Whenever the action is in the present the actors observe the imaginary wall-lines,entering the house only through its door at the left.But in the scenes of the past these boundaries are broken,and characters enter or leave a room by steeping‘through’a wall on to the forestage”。作者在这段舞台说明中划分了一定的区域,作为“一切幻想的场面和城内的情景的演出场所”,这块区域内的场景转换需要观众的想象。例如霍华德(小老板)的办公室与查里(威利的竞争同侪)的办公室都在舞台前区,而后面就是威利家的厨房,这三个场景之间的转移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内完成的。威利从家里出发去霍华德的办公室,然后去查理的办公室,实际上都在同一舞台时空中完成的。这种舞台环境的布置和描述,不仅给观众提供客观真实的舞台效果,而且能烘托出主人公面对自己失败和他人成功时的思想与心理变化。
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不仅在于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更在于标记环境,衬托人物心理等。音乐在该剧中的作用,首先在于创造一种情调,作为环境的标记。例如第二幕,威利回忆在旅馆跟一个女人鬼混时,“赤裸裸的音乐为他们的谈话伴奏”。在酒店里“忽然听得一阵喧闹的音乐声”虽然舞台上并没有具体的旅馆或酒店的道具,但通过音乐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的真实。其次,剧中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性格化特征。威利这个人物的特色音乐是笛子独奏曲,他上场前就开始笛子伴奏,琳达吊唁他时笛子声又响起,笛子声给人一种哀婉凄楚之感,代表威利悲哀的一生。本(Ben,威利的兄弟,男主人公唯一的亲人)一出场田园音乐就响起来,但音调却是恐怖的。单调而柔和的音乐属于琳达,肉欲的音乐代表另一个与威利有关系的女人。最后,该剧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动作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轨迹。
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通过实验证实: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这就是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对于交际活动而言,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对于戏剧而言,口头语言在表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是首当其冲的;然而戏剧表演中的非语言因素,对于表现人物特点,尤其在提高观众的理解力和观赏兴奋度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本文通过简析非语言交际的概念和类型,结合《推销员之死》剧中所能体现这些非语言交际的话语,以理论加以实例文字分析,进一步论证非语言交际因素在戏剧故事情节再现、戏剧角色心理分析、提高观众理解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1]Gillian Brown.话语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毕继万.非语言交际[A].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25-293.
[3]杜国娟.话轮转换系统视角下的戏剧对白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9):52-54.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胡妙胜.戏剧演出符号学引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255.
[6]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7]汪献平.电影叙事与戏剧叙事之比较[J].戏剧,2005(1):105.
[8]杨平.非语言交际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
[9]杨雪燕.试论戏剧在语言文体学中的地位[J].外国语,1989(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