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佳红,蒋琴华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23)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而高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随着体质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给当今正常的教育乃至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将带来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显然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应和其他群体一样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和“正常”学生一样受到适合其身心特点和需要的教育。了解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探讨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保障他们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学习,使每一个体质弱势学生都能体验到关怀,指导他们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全面提高他们的体质。
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调研对象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康复保健班学生。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及互联网百度搜索引擎等,以“特殊教育”“体质弱势群体”等为检索词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搜集相关文献、书籍,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比较详实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高校体育康复保健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康保班学生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72份,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为82.8%,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n=308)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需要把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根据江苏省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针对部分身体有残疾或疾病的学生要开始康复保健课,因此可以认定康复保健课是专为体质弱势群体,如肢体残障、有各种隐性疾病或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身体伤害、短期或长期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课程。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专门开设这门课程,而仅仅是让这部分学生免修体育课。但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这部分学生需要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方可进入康复保健班学习。
表2可以看到,45.8%学生由于某些原因进行了手术,术后需要时间调养不能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进入康保班。有心脏疾病的学生45名,占调查总人数的14.6%,脊(椎)柱疾病的学生有49名,占调查总人数的15.9%;肢体残疾的有26名,占调查总人数的8.4%,其他47名,这部分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5.3%,均是由先天或后天疾病导致不能参与正常体育课学心,如低血钾、SLE、先心房缺、肺膜炎、肝炎等。
表2 调查对象身体情况统计(n=308)
由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有体育课、早操和课外活动。参加体育课就是进入康保班学习,也有部分学校的康保班是不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而仅仅是对其免修。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频数上,选择每周1~2次的最多,达到了调查人数的90%,每周参加3~4次活动的有5人,占调查总数的6.3%,有3人每周运动次数在一次以下。在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上,有53人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占调查人数的67.9%。
表3 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频率和持续时间的统计(n=308)
被调查的学生的体育活动以学校的体育保健课为主,每周运动次数基本保证在1~3次,有211人(占68.5%)每次运动在30分钟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形式多样,这可能与体育课所占学生学分的强制性、课程的学时数以及专升本等因素有关。
表4 调查对象目前主要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统计(n=308)
由表4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主要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序依次为:武术、气功、太极等运动,其次为健身走、跑步、定向越野等练习;选择飞镖、桌球等有氧康复健身运动和小球类运动项目(乒、羽、网球等);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大球类集体运动项目(篮、排、足);另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体育舞蹈、健美操等。
表5是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喜欢项目调查表。从表5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他们目前主要从事的体育活动项目并不完全相一致。分析认为,这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是在体育保健课上,由于受到教师个人喜好、教学目的、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多以武术、气功、太极等为主要教学项目,但没有选择学生喜欢的项目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表5 调查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n=308)
在问及是否去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时,有超过半数的同学没有去过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偶尔去收费场所的有15人,占4.9%。据了解去过收费场所进行锻炼也是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桌球、乒乓球等。分析其原因:由于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基本都是靠父母的资助来完成学业的,很多学校的体育馆基本都是按运动时间来收费,如果要想进馆活动对学生来讲是一笔额外的费用压力,因此,想要活动的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学校的免费场馆或者空地进行练习。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由于受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他们较多的选择了运动量和强度较小,可由自身身体状况而定的运动项目,其中最受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健身走、跑步、定向越野和飞镖、桌球等有氧运动;而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原因的影响,多数选择了学校免费开放的运动场所或空地进行体育锻炼。
从表6看,调查对象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按照选择次数的多少来排序,依次为:健身、养成习惯、增强信心、培养意志品质、调整情绪、增加个人的成就感、掌握锻炼身体及交友的基本方法。可见,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养成习惯、增强信心。很多同学能有这样的认识是很出人意料的,但同时又说明我们的体育教育是有效的。但对于参加体育能掌握技能、交友及增加个人成就感等很多学生不能达成共识。不同调查对象的选择不具差异性,这一调查结果跟“认同—行为—结果”这一行为选择的规律相吻合。
表6 调查对象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调查统计(n=308)
2.5.1 体育康复保健课认知调查量表层面分布根据研究的目的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除第一题为基本开课情况调查外,将此部分的问题分为五个层面,具体层面名称、代号与其题项如表7所示。
表7 我院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保健课的认知量表层面分布表
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法,评价等级分五级,选项由A到E,分别给予5、4、3、2、1的分值,填答者在某一题的得分越高,表示该题所描述的情况反映他们的看法频数越高,反之则越少。
2.5.2 不同调查对象对体育保健课的认知 经调查,一般高校开设的体育保健课,都是一周一次,每次课的时间基本在1.5小时左右。经单因子学校变异系数分析可知,江苏省几所高职院校均不具显著性差异。
由表8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在对体育康复保健课各层面的认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独立样本单因子年级变异系数分析,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在对体育保健课各层面的认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在对体育康复保健课的主观认知上不具显著性差异,从课的目标、内容、手段、考评、效果五个层面来说他们的认知情况较为一致。在影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当中,主观认知与体育素质、运动环境、教师素质、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且其他各个影响因素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以影响其他一个因素,主观认知和体育素质是基础,是内在的影响因素;运动环境、教师素质、家庭社会、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是外在因素,是可以驱动改观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外在影响因素。它们之间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相对稳定的关系链。
表8 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在体育康复保健课认知各层面的皮尔生X2检验结果
(1)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还是体育保健课,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为1~2次,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多数人多在30分钟以上。
(2)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主要以健身走、跑步、定向越野、飞镖、桌球等有氧练习为首选的体育活动项目。活动的场地为校园场馆及空地,极少去收费场所。
(3)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依次为:健身、养成习惯、增强信心、培养意志品质、调整情绪、增加个人的成就感、掌握锻炼身体及交友的基本方法。
(4)目前体育保健课的目标设置基本可以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课的考评办法及学生学习效果上还不太理想。
(1)各学校要加大体育场馆及器材的投入,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免费开放各类体育场馆,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校的体育资源,行使其体育活动的权力。
(2)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引进体育保健课专职教师,或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3)拓展适合于体质弱势群体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完善体育保健课的目标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
(4)使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加强体育锻炼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终身体育锻炼行为的教育和引导。
[1] 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7(1):43~52.
[2] 周二三,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2008(7):51~54.
[3] 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4] 王龙.江苏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3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