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摇华,黄 文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研室,上海200093)
高职体育课程不仅应传授运动技能,更应担负起体育文化传播的中介。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仅是要求对某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达标国家体质测试,课程设置目标较单一。这不仅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且也制约着课程的评价。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全面综合地融入人文关怀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的,并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关注生命活力的释放、生命情趣的体验和生命价值的取向。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注重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和学科结构的完整性,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的价值认知。因此,笔者对上海9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与体育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研究高职高专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以九所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高职体育健康课程的目标状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从表1中我们发现,上海九所高职院校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上课中传授了体育理论知识。超过50%的学生认为体育价值观在体育课堂内讲解的比较少。关于体育行为规范的内容,各学校讲授的差别较大。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数同学认为教师讲出了具体的体育行为规范。建峰职业技术学院28.1%的学生、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的学生和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31%的学生则认为在体育课堂内教师较少谈及体育行为规范。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一直在单纯的生物体育观指导下发展,如在体育教学中,只关注运动技术、技能和生理负荷。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体育道德缺失等。体育课堂本应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和快乐得不到实现,健康意义、美学鉴赏和体育价值观等人文关怀的因素在体育实践中微乎其微,这无疑是单纯生物体育观指导的结果。究其原因,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对体育的目的、地位及作用缺乏明晰的认识。很多高校体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对技术的内在理解。在对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而这些笔者认为正是体育教育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表1 体育课程涉及内容(n=1 295)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博伊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掌握科学技术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要继续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有仁义之心和关心他人的人,并具有运用所学技能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念。博伊认为,如果学生只是局限于太狭窄、太技术化的知识,就很难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主义精神。他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学校和教师应在每一节课中,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按照这样的标准,体育教师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专项技术上保持良好的运动技能,而且要对各项目除技术之外的人文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这就需要平时积累并给自身充电,如果能达到这种标准,不但能够让体育课堂内容丰富,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兴趣,同时还能够让教师自身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
调查得知,83.2%的高职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大多数通过选修课形式划分不同体育项目提供给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但由于高职教师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同一上课时段体育项目有限,96.5%的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是大众比较熟悉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由于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对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大部分高职院校运动场地有限,很多学生不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项目,即便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在课堂内教师对运动技术的教学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有甚者,通过整学期的学习过程,技术掌握并不理想,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本文认为在课堂内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水平、体育知识和技能储备的准备工作,通过摸底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重整上课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视野了解本校的体育历史和辉煌,激励高职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和锻炼,并在心里树立一个有利于健康身心或达到某一高度的体育目标。
在教学评价方面,调查研究表明九所高职院校均是通过专项成绩、身体素质和平时成绩构成学生学期末体育成绩。本文认为这种课程评价体系尚有不足,其本质还是重技术轻人文的。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学生只要在课堂内或者课堂外经常性的体育运动,并通过课堂提问对体育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我们都可以作为个人的一个亮点进行加分,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学生热爱某一项运动,而且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知识。在教学内容方面,体育健康文化教育可以是科学健身、运动保健、损伤及预防等知识技能的普及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概念,把体育运动做为一种类似睡觉、吃饭的行为习惯来对待。同时要注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有效方法,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方面,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当今高职体育应以育人为先,同时健体。其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可导引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现代意识,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职大学生在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因此,笔者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如摄影专业可以定期举行体育摄影;设计专业学生可以举行体育漫画比赛;播音主持专业可以采取体育知识、体育主持人等竞赛活动;旅游专业学生可以开户外拓展课程等。做到专业性与大众性结合、娱乐性与教育性结合、健身性与竞赛性结合、经常性与定期性结合。体育课堂要让学生体格健壮与心理健康,体育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课堂内容不仅对运动技术重视,同时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以精神关怀为支撑点,灌输必要的体育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把学生培养为完整的、有人性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鼓励高职体育教师继续深造,优化教师队伍。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其他科学知识,丰富人文知识,拓宽视野,熟练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体育信息传播给学生,并从中体会运动的魅力、运动员的意志品格等。另外,教师所掌握的运动项目也要有新的发展。在掌握传统运动项目的同时慢慢熟悉新项目并加入到体育课程之中,如台球、板球、门球、定向运动、跆拳道等。
优化课堂人文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水平、体育知识和技能储备的准备工作,针对性地开展游戏、竞赛、师生交流、体育摄影、体育漫画等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人文素质,使学生通过高职体育健康教育达到终身收益的目的。
[1] 文蔡.雄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6).
[2] 千青海.试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新举措[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
[3] 钟勇,等.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体育教育文化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37).
[4] 洪平,章茹,丁小燕.人本主义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
[5] 孔红新.高校体育教育呼唤人文关怀[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19(5).
[6] 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刘亚云.大学体育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J].体育学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