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2014-12-16 18:55钱旭
甘肃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边远临时工山区

钱旭: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语言文字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地方志学会理事、甘肃省党史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及诗歌、散文百余篇,编著出版《新世纪的甘肃教育》《语言文字评估方法》《九日诗选》等著作十多部。

最近,网上有个帖子,说某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教师,记者问:“教师工作不错了,钱也不少吧?”教师回答:“见过教师考公务员的,你见过公务员考教师的吗?”帖子上说的这个事情可信度不大,笔者也无从考证,但帖子上教师的回答却是实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这一职业远没有达到人人羡慕的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仍然比较落后,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乡村教师仍然处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之下。从交通来说,虽然村村通了公路,但有公路不通车;日常生活面临很多困难,甚至买一袋面、挑一担水都要走很远的地方。笔者曾听过一个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说某贫困县的教育局长到一所边远山区学校检查工作,看到老师们自己动手做饭,就答应给该校增加一个“计划内临时工”名额(这是当时的叫法,属于编制内的非正式工人)。老师们听到后非常高兴,但大家认为,做饭不算什么,最困难的是每天要到十多里外的深沟里挑水。于是经过讨论,决定凑钱买一头驴,用“计划内临时工”的工资买草料养驴,用驴驮水。怎么才能让驴领到“计划内临时工”的工资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给驴起名叫“吕有功”,填入工资表报了上去,工资也就按月领取了。过了几年,县上决定把这批“计划内临时工”转为正式工人,打电话让“吕有功”本人到县上体检并办理有关手续。东窗事发,校长只好到县上说明情况、作出检查。三十年过去了,“吕有功”的故事不会再发生了,但那些地方的条件依然艰苦。从媒体上报到的情况看,现在老少边穷地区仍然缺少教师。近两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大型公益活动所报道的“最美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敬仰。同时,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艰辛也令人动容。可见,到边远山区当教师就意味着奉献。近年来,虽然有很多人报考边远山区的教师,但其中不少人迫于就业无门,是无奈之举,并非心甘情愿。

要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各级政府就应当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解决教师的住房、交通等问题入手。如果教师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师的住房能够通过提供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等途径优先解决,人们才会羡慕。对于在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教师,更应当着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比如说,在学校附近建教师住房,作为公寓,调走者退出,新调入者继续使用;也可以参照公车改革的办法,给在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工作的教师发放交通补贴;还可以在这些地方建立岗位津贴。总之,通过各种激励和扶持政策,使教师愿意并且安心在艰苦的地方任教,使教师的奉献精神建立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怀之上。各级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要从管理上多关心边远山区教师,在教师录用上,对边远山区学校按需设岗,并建立新任教师到边远山区服务的任期制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要向边远山区倾斜;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边远山区的教师外出考察,使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放松心情,以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

以上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所提的建议也不一定可行。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看到一些地方的政府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包括社会公众,近年来不断对教师的工作提出这样那样的严格要求,这无可非议,但是对教师的待遇问题却很少提及。长此下去,笔者担心教师不但不能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而且还会使愿意当教师、愿意到边远山区任教的人越来越少。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边远临时工山区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边远落后山村的综合治理工作
我国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路径探究
女子打赢“临时工”官司
《山区修梯田》
谁敢骂他
山区
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其突破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机制的建构
捞足现在不管将来临时工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