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琪
摘 要:“无为而治”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艺术。本文指出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案例从班委建设、威信建立、习惯培养等方面,就如何在高一班级管理中应用“无为而治”思想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无为而治;新高一;班级管理;案例
中考帷幕刚刚落下,又是一届新高一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跨入了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满怀希望,立志在高中这个新的战场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但是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知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抓住高中学习的金钥匙,如何立足高手如林的新环境,如何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等等。这一切困惑都让高一新生觉得无所适从,如果班主任引导不当,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今后的发展。尽管高一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在传统的高一班级管理工作中,事事都需要班主任手把手地去指导,事务繁杂,耗时耗力,很多教师对于“主任”之头衔避之不及。“轻负高质”不只是相对于学科教学而言,更应该落实到德育工作中。因此作为高一班主任,如何创造性地去帮助学生排解困惑、养成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亟需思考的问题。寻寻觅觅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让原本枯燥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变得有滋有味。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一)“无为”即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皆遵守道的规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是以地球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地球运行以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宇宙运行以道的法则为法则,而道的法则即自然而然。事物按照其本身的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和发展,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强制和干涉。这种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运行就是“无为”。因此“无为而治”本质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主观臆断和想象来治理和管理。“无为”并不是一般而言的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从这一层面讲,“无为而治”也强调一种努力学习、认真研究的严谨的处事态度。放到班级管理中,就要求班主任应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天性,信赖学生能力,所采取的一切班级管理行为都必须要符合学生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一切“有所为”之前都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将学生的实际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挖掘潜能,促进发展。
(二)“无为”即“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眼中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中实现有为。“无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的管理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使其顺应万物的本性,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换言之即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在影响学生发展的“大事”上有所为,而在琐碎繁杂的“小事”上有所不为。如果事必躬亲,纠结于种种“小事”,势必无暇顾及“大事”而自取其败。
(三)“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是无为而治的最终结果。老子有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就是说如果遵循规律来治理国家自然能成就所有事情。可见“无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是帮助班主任摆脱“蹲点式”疲劳战,而使班级管理效果事半功倍的途径。
二、“无为而治”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无为而治”是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换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艺术。“无为而治”既是教育管理的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管理策略。“无为而治”在班级管理中就是指:班主任要以生为本,创设民主、宽松的管理氛围,抓大放小,善于抓住教育、引导学生的关键时机,相机而动,以点带面,通过教师的“无为”,求得学生的“有为”。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只有首先做到了“有所为”,对学生情况全面了解,才能为“有所不为”提供依据;有时,暂时的“有所不为”是为了更好的“有所为”。[3]作为新高一的班主任,笔者在起始阶段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建设“龙头”,逐步形成班级自主运作机制
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是班级工作的核心,是一个班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该成为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选拔班委应从素质、能力、知识、男女比例、通校住校比例等多维度综合考虑,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细致调查后,精心选拔、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特别要注重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观察和发掘学生可能存在的可委以重任的优秀品质。
案例1:
刚接到班级时,我首先对于手头仅有的可用以了解学生的资料——初中档案,进行了仔细研究和整理,对每一位学生有了初步印象。其次,在始业教育课上着重强调了班委对班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担当班委对于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让学生乐意毛遂自荐,并写出其兴趣爱好和曾任职务,供我作参考,确定临时班委。接下来,在军训及军训期间的各种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体会每个学生的性格,同时向家长、初中老师及现任老师了解具体情况,从而能够更好的调整班委人选。如当时多方资料表明有两名学生,王某(男),盛某(女)都是班长一职的不错人选,但在军训过程中发现王铳为人正直、阳光、幽默、大气、不拘小节,在同学中非常具有号召力,短短几天时间,他就已经成为了同学心中的“小头头”。这样一名具有正能量和凝聚力的男生作为班长似乎更合适。相比之下,盛瑛则更显得冷静、理智、细腻、一丝不苟同时点子多,组织能力比较强,似乎更加适合担任团支书。于是班委在临时试用期过后,通过选举和我有意安排下确定了下来。“龙头”建立后,便各就各位,迅速上台执政。制定班规、召开班会、事务安排、协调关系等全由班委组织完成。
“龙头”建设的工作中,班主任要学会慢慢退居二线,只负责参考审议工作,把权利级级下放。在班长周围形成有团支部、班委会为体系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由各级班委组织正班风,树学风的集体活动,既加强了凝聚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使其有压力、有动力、有战斗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前沿阵地的生力军,从而带领班级走上自主、健康运转正轨。用“有所为”为“有所不为”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无为而治”。endprint
(二)树立威信,逐步奠定师生交往情感基础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3]而班主任的威信的建立不仅要靠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更重要用真挚炽热的爱心去“打动学生”。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有威而没有爱,只会让学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因此,从接班的第一天起,我始终坚持将“家”的理念贯穿班级管理的始终,像家人一样爱他们,关心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情绪,喜他们所喜,愁他们所愁。
1.注重爱的时机和方式。
曾经有学者做的一份和谐师生关系的调查问卷显示一个班级中有三成左右的学生无法感受到教师的爱。[4]这并不是说教师对于这部分学生没有施加爱,而是所选取的时机和方式不当,导致双方情感交流存在鸿沟,继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找准了关爱学生的时机,将情感牌打得恰到好处,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足以融化学生的心。
案例2:
军训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高一新生往往处于生活上的断奶期,本就对高一全新的住校生活难以适应的他们在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的军训期间就更加不知所措。因此,军训期间,我全程陪同学生训练,鼓励他们,给他们讲笑话,组织开心的活动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班主任始终与他们是同一战线的,无论多苦多累,班主任始终都在他们身边。到了午间休息期间,我会带着自己的各种防晒品去教室“急救”,心疼地问长问短。学生会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你,但内心却真实地感受到了如同家人般的疼爱,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到了晚上,我陪同学生写心情日记,分享一天下来的收获,展示白天拍的照片以及后期制作完成的电子音乐相册,真心诚意地赞扬、鼓劲。而日记、照片和电子相册也已经习惯性地成为装载我们在一起点点滴滴的必需品。这才是一个家。
这次的成功经验让我坚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适时地强化家人般的“亲情”理念,弱化功利性的“师生”关系,不仅不会让教师因与学生走得太近而失去威信,反而更会因“亲民”而得人心,使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畅通无阻。
2.注重第一个突发事件。
学生往往特别关注教师在遇到班级突发事件时的反应和态度,并以此来判断该教师是否真正关心他们。因此,班主任面对新学期的第一个突发事件,一是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二是要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三是要本着维护学生尊严、保护学生人格的原则,正确妥善地处理。
案例3:
开学初的一堂自修课期间,听闻隔壁班班主任发现我们班俞某正在给他们班一个学生发短信。虽然恨铁不成钢,但我并没有气冲冲地冲进教室对他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相反,我悄悄地走进教室,趁他不注意顺势缴下了他的手机,并朝他做了个鬼脸。教师少有的俏皮让这个犯了错的小伙子尴尬地笑了笑。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了解了情况。原来当天作业特别多,为了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他打算中午不去食堂吃饭,而是让隔壁班好朋友帮忙带个面包。我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他争分夺秒、勤奋好学的行为,但另一方面也严肃批评了他不爱惜身体,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事后,我联系了他的家长,说明了原委,并特别就此事特别表扬了他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表现,要求家长不要就手机事件责备孩子。周日返校后,他特地带着妈妈跑来跟我说了声谢谢,并坚决让妈妈把手机带回家,保证从此以后再也不犯类似错误。
这让我意识到,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的宽容和尊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心理空间去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应该充分相信学生随着心智的成熟,是非观念的加强,他们有能力更好地认识自我,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要做的只是给予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在风雨后嫣然绽放。这样撒播的爱心也就成就了教师的威信,班主任此时哪怕故意不为,学生也会不好意思不为。
(三)培养习惯,加强学生健康发展的软实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5]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保障,也是班主任实现“无为而治”所必为之的方面。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上的转型期。首先,高中的知识较之初中面更广、难度更深,有些学科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常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困惑。其次,学习方式上由初中教师手把手地教到高中要求积极主动地学的骤变也使得一些学生无法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产生自卑心理。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度过转型期,赢在起跑线上,班主任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
1.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树立良好的班风及学风:
第一,加强勤奋教育。能够进入本校的学生,初中时肯定都是老师眼中的宝贝。要使这么一群心高气傲的孩子在高一起跑线上重新脚踏实地地奋斗,必须给予迎面一击,摘掉光环。同时,班主任还要以身示范,狠抓关键时间点,让学生在第一个月里养成生活上“勤快”,学习上“勤奋”的好习惯。例如大扫除时,可以跟学生一起搞卫生,特别是脏的累的活要带头做;自修课时,取消纪律监督员,在学生旁边放张课桌与让他们一起自习。学生看到,班主任不是只会“发号施令”,而是勤劳勤奋的实干家,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认真做事,专注学习”的榜样。
第二,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公约,彻底贯彻“勤”的理念,“让哈佛的校规管理哈佛”。班主任可以通过周记及班会的形式征集广泛意见。班委讨论制定出切合班级理念,符合班级实际的公约。一旦得到全体认可,便严格按章执行。
第三,张贴名言警句,发挥偶像效应,培养良好心态。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学习者应心怀四种心态:求知若渴、虚怀若愚、全力以赴、坦然自若,即stayhungry,stayfoolish.Relax,bepatient.而前两句正是学生非常崇拜的IT奇才乔布斯的名言。将其作为班级的警示语,学生更乐于从之。同时,还可借此机会,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观看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的视屏,借偶像只言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来得好。endprint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往往是由学习习惯的差异引起的。怎么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好高中学习道路上的第一步?
第一,加强惜时教育。学习需要时间的保证,更需要时间效率的保证。首先,要鼓励学生尽量早进教室学习,并在教室门口贴上标语:“怕苦莫入,入门即静”,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教室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不容浪费一分一秒。其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如可以提倡随身携带记录本和学习卡片,以便随时学习。最后,要适时发挥榜样效应。班主任要细心跟踪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争分夺秒的惜时表现应及时予以公开表扬。
第二,开展学法指导。对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关键环节进行养成教育。首先,预习要求从教材目录学起,整体了解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知识框架;看书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反思,试着去整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旁征博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听课。要求端正坐姿,防止瞌睡;学会有选择地记笔记,勤于思考。做作业时,要求把握“先求己再求人”的原则,给自己充分的思考空间。复习要强调反复和反思,考试要注意实事求是。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开展行为训练课,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反复训练,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比如可以教授学会僧怎样使自己的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怎样收拾课桌、床铺;怎样与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怎样待人接物等。对于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要进行跟踪观察,创设轻松的环境予以特别指导。比如,可以邀请其到教师家里包饺子,并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观察和指导。
总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苦练“内功”,细心观察,“伺机而动”,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间的分寸,善于把“看得见的手”融入到“看不见的手”中,明松暗紧,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才能使学生“无不为”。
参考文献
[1]金涛.老子、庄子全注全译典藏本[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2]闫美丽,陈军涛.浅谈老子的“无为而治”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3]尹爽.高一新班新尝试——班主任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科学教育研究,2007,(8).
[4]成杰.让学生感受到“师爱”存在的八个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3,(8).
[5]傅美林.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