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景
摘 要:美德的培养更多应该来自学校,来自我们教师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语文教材,语文课堂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应该让美德这种正能量牢牢占据我们的课堂
关键字:美德教材;课堂渗透
约翰生说:“美德是智力最高的证明。”
知识积累的再多,没有美德何谈修养?智力提升的再高,没有美德何谈灵魂?能力拥有的再强大,没有美德何谈被社会尊重?
美德何处来?除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染,它更多应该来自学校,来自我们教师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引导。在这种引导中,语文教材,语文课堂的作用真的是不容小觑。
例如七年级时教学胡适《母亲》一文,我即时渗透“孝道”这个优良传统,学生们自然地联系到自己的母亲,寻找母亲身上的闪光点,想想母亲的不容易,反思母亲身教对自己行为的影响。我记得学完这一课查看学生的课后随笔,许多孩子的文字中充满了感人的话语,其中一个孩子就写到:“老师问道我们的衣服谁来洗,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洗衣机洗呗。老师说让我们利用星期天自己洗一次全家的衣服,我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衣服塞进洗衣机吗?周日我自己真正动手,才发现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我家屋子里没有下水道,要在院子里完成洗衣服的所有工序。春天的风一点都不暖和,我的手指触到冰冷的水,才知道洗衣机不是机器人,此刻我真正懂得了妈妈的辛苦……”
毛泽东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每一种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德也是一样,它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更需要“源头活水”式的孜孜不倦。八年级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唱给母亲的歌》,活动中学生们搜集了许多表现母爱的小故事和文章:《暴走妈妈》《一条未发出的短信》《母牛的爱》《狐狸妈妈的爱》等等。读完地震中母亲写给孩子的短信,许多孩子哽咽了;听完遍体鳞伤的老母牛把珍贵的水留给小牛犊喝,有的孩子已是泪流满面;看完狐狸妈妈的爱仔方式,许多孩子陷入了沉思。我想他们此刻不仅对母爱有了感性的认识,更加知道理性的爱也是深沉的爱。
我进而引导:“母亲如此爱我们,我们又回报了母亲什么呢?许多同学每年过生日都会邀一帮朋友吃吃喝喝,满桌的菜是谁炒的?你们把蛋糕涂抹一脸之前有没有先拿出一块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呢?饭后的满桌狼藉又该怎么办呢?”有学生当即表示:“老师,我以前做的不好,以后过生日我要学着自己做菜,让妈妈好好歇着,我的第一块蛋糕要给妈妈,还要给爸爸和爷爷奶奶,饭后的杯盘以后要自己收拾。”我和全班同学都给予了她赞许的掌声。我想,在今后的人生中,这班学生不会是只在生日时才想到父母的。
“孝道”不仅对妈妈,也对爸爸,《背影》不就是最好的教材吗?推而广之,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课堂上到处都可以渗透,《台阶》《散步》等等课内课外美文有许多。
当然美德不止“孝道”一种,爱国爱家,尊师重教,明辨是非,热爱和平,与人为善,努力奋斗……不都是美德吗?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总结了以战争为题材的一个单元,战争中的一幕幕使学生对和平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热爱和平不就是一种美德吗;《科海泛舟》展示了科学的成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敬畏自然也是一种美德呀;《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则以许多名人的事例给学生们展示了优秀品质于成功的重要性……当我们把许许多多美德掰开揉碎溶进课堂这桌大餐时,我们不就成了美的创造者了吗?
总之,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每一节课都上成一滴滴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一股股温暖学生心田的春风。让清新的空气充满孩子的心灵,不给污浊以可乘之机,不给丑恶以容身之地。正所谓润“德”细无声,只要让美德这种正能量牢牢占据我们的课堂,那么我们的中国梦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更加强大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七上)2008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八上)2008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八上)2008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八下)2008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