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怎样体现人文性

2014-12-15 01:35自杰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自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理性、认知与过程;人文性关注的往往是人的非理性、情感与动机。因此,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或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都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理解为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的有机结合,它们的合力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将极大地完善语文的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文性的建构已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活动是具有不同思想、禀赋、经历的人所折射出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师生双边活动,其人文性的显现、碰撞与交汇自不待言。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就包含了三个目标:认知、情感和动作,它体现了功利性与人文性的兼顾。把“情感”居中,更显示了人文性的特殊纽带作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文中所表达出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还要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语段,通过讨论交流,探究文中所蕴含的知识分子在特殊的社会阶段对于革命的感情,力求做到功利性与人文性的兼顾。在讨论交流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联想,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的际遇讲到到现代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国家对于知识分子的优厚待遇,从而让学生提高了思想上的认识,我相信这种提高一定会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阅读。一句话,为实现人在语文教育中的发展,语文课堂上就不能对人文性有丝毫的忽视。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各方面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人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气,增强课堂活力,方可有效地优化课堂的人文环境。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执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使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与完善。学生希望怎么学,教师就要顺势利导,学生会问什么,教师就要机智化解,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会自己,要在教学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知识上有新发现,思维上有新突破,情操上有新熏陶,促成他们形成独特性的见解,独创性的思路。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学生对刘兰芝被遣提出了质疑,原因是女主人公在诗中勤劳能干聪明美丽,几乎就是一个完人,为什么会无故被遣呢?这样的质疑就很有灵气,也体现了学生的超常思维,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学生的疑问,应主动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了解历史,增广见识,这样教师也就实现了课堂上多方的对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范文。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我们以为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科教学的大毛病。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的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教材是定了目标的,用好教材就避免了“杂乱”无章与“漫然”的瞎读。语文教学除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外,还“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这个意义来说,范文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也是人生教育,更是人文教育。《背影》展现的不仅仅是深沉的父爱,更有那体会深沉父爱的孝子心声。《名人传》传递了一种价值观,慰抚了多少受伤的心灵,给人于新的勇气与力量。有些范文的作者总被人们淡化、忽视,然而每一个文学巨人的背后往往有着一段催人奋进的成长史,它们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与震撼?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不仅概述了巴尔扎克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伟大成就,还高度的赞誉了他在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更是展现出了作家本人——雨果的宽广的胸襟气度,这些都将在老师的解读与学生的感悟中得到潜滋暗长的内化,它的人文精神将鼓舞并感化着每一位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应突出人文色彩。郑逸农在《找回失落的语文精神》中说到:“作业布满了硬生生的认知组合,冷冰冰的逻辑堆砌,是榨干了水分的叶子,是抽掉了色彩的花朵。”这真是长期来不少教师忽视人文性,重视工具性,把语文作业理解为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手段的写照。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应突出人文性特点,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心智得到开发。

总之,人文性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语文教师真正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落实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才能让人文精神的光辉闪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