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也促使着银行的管理体系不断变革。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进一步扩展到了争抢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及争相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而不再局限于各行营业网点布局的竞争。其中推动着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实现的就是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并与商业银行银行一定时期内的营销目标、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因此,能否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绩效管理结构,能否明确其绩效管理的具體要求,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至决定性的作用。
一、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顾名思义是指某一商业银行在其特定的某一经营时期,以“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大经营原则为基础,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的,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所表现出来的企业运营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长久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有些人错误的将把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相混淆。但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偏重于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沟通与银行绩效的提升,后者是银行在管理过程中,一种侧重于评估的手段。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往往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影响绩效管理的实施。
2.奖励与处罚机制的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把职工的业务指标发展作为衡量绩效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奖励与处罚机制的不完善,挫伤了基层员工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的银行的经营风险。
3.绩效管理职责不明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地划分绩效管理职责,导致各系统工作效率不高,一旦哪里出了问题也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管理者没有明确地制定计划,没有一个统一的力量去团结底下的员工,整个体系运作需要完善。
三、应对方案以及优化策略
1.考核结果的科学化评定。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时期关键环节,通过考核结果的评定,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获悉自己的绩效水平,以便进一步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个环节对职工进一步开展工作起到关键导向作用。所以,必须保证考核结果评定的公平公正,那么,才能真正起到鼓励业绩优秀的部门和员工,鞭策业绩低下的部门和员工的正确导向作用;如果考核者不能对被考核者作出客观的评价,那样就会损伤优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测评体系。一方面应该从整体战略的角度出发,制定一个能长期稳健有效地发展目标。将长远的指标与现阶段指标进行优化组合,避免出现短期指标占比过于高过长远指标的情况;另一方面应该适当增加除存储指标、贷款指标等之外的非财务指标的比重。充分重视例如服务质量、员工素养、内部管理以及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方面的指标。
3.正确界定绩效管理的层面。第一、依据本行的企业文化以及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来界定绩效。第二、绩效管理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坚持追求服务质量,以不断提升各相关利益群体的满意度。第三、绩效的界定过程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政策的改变过程,而应当是某一企业及企业成员共同进步成长的过程。一个企业,只有其具有一种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时,员工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最大能力,企业才会有提升其经营指标的可能性。
行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银行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向广大的客户群体时,商业银行能否适应现代化企业竞争的要求,能否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自身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基层员工的最大潜力,能否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将会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尉毅(1991.11- ),男,山西省临汾市,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