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微时代下的微整合教学模式探讨
王千
(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等各种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在教学中应不应该用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工具?如何应用这些新媒体工具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新命题。本文的观点是:当代教育对象80后、90后乃至00后作为中国新兴力量享受着新媒体工具带来的便捷性,新媒体工具虽然有“双刃剑”影响,但教师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变革,要尝试着探索如何整合这些新媒体工具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
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微整合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信息生成、传播、获取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渗透到公众的社会生活与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对整个社会机能进行重新构建,使得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微时代的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工具凸显出信息传播便捷、快捷的特点,最早的微时代是指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140个字搅动世界!”的微博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微博作为一种“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后兴起的微信则因其“点对点”的精准、互动的沟通方式成为唯一渗透所有人群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便捷的社交利器。微视的出现相对前二者较晚,但也是移动互联时代不可小觑的力量。微时代已然来临,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看待它?是洪水猛兽还是时代必然?这是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让我们先从两则微信说起。
第一则微信:2014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微信朋友圈在疯转着老师的开学致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灭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i Phone,摔其i pad,断其wi f i,剪其网线,卸其QQ……使其百无聊赖,然后立愿、静坐、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精进、禅定、开悟,而后必成大器也!”
第二则微信:2014年8月24日下午,一个名叫“共产党员”(gcdywei xi n)的微信公众号相当意外地在微博和朋友圈走红。实际上,这个新华网承办的中组部“共产党员”微信项目自4月29日就开始上线试运行,它是继远程教育平台、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后,中央组织部创办的两个党员教育新平台。
第一则微信虽是夸张了些,但却是中国传统教育对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工具在教学中应用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很具有代表性。第二则微信,笔者认为其透漏出的信息则是微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正确的应对之策。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在于对当前整个时局的把握,这涉及到思维层面的问题。当前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论是以“微时代”、“互联网时代”冠之,还是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等冠之,但总体上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变革来临的时候,总是会有不同的态度。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新媒体工具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而没有考虑到其正面影响,笔者认为是不对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教育工作者思想保守,不去积极适应变化,那么就会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效果不好是必然的。现在很多老师上课时使用老套的传统方法教学,让学生感觉“未同嚼蜡”。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学生的血液,移动手机也成为学生们的一个“器官”,教师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迟早会被淘汰出局的。
美国的安德森在其《长尾理论》一书中说:“本是个16岁的孩子,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是独生子,父母是高贵的北伯克利山的有钱人,所以他有一台苹果M ac电脑,一部最新的i Pod播放器(外加i Tunes的每周下载限量),还有一群同样阔绰的朋友,就像他的其他同龄人一样。本从来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没有宽带,没有手机,没有M P3,没有Ti Vo,也没有在线购物。”这是对互联网时代青年人生活的生动写照。中国中央电视台2014年8月25日开播的《互联网时代》纪录片也深刻揭示了时代的变革。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利用网络、智能化手机、无线卫星以及无线通信系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使得人类迈入了大数据时代,这些大数据正是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时代所需要的,他们正在自觉不自觉地挖掘大数据并积极改变着和创造着新时代。世界是属于青年人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认真研究青年人在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从中探索出一种新的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
理论上,微时代的微整合教学模式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第一,微博、微信、微视各有其优点也有其劣势,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其不足?第二,微整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研究。二者是格格不入还是可以和谐共生的?第三,在前二个问题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用不同的工具作为主要或辅助教学手段。下面我们分别展开论述:
第一,微博、微信、微视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主导工具的时代,这些工具各有优劣,研究清楚这些新媒体工具并在教学中“善假于物”地应用是根本。微博、微信和微视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平台属性不同。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第二,用户关系不同。微信是双向、对等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第三,信息内容不同。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第四,时间同步性不同。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这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根据这些不同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利用微信精准的特性,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答疑。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与微整合教学模式的关系方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微整合教学模式很可能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要有对这种模式研究的洞察力。其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微整合教学模式的鲜活性而忽视传统教学模式的生命力。最后,我们主张传统教学模式与微整合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整合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第三,根据教学环节(导入环节、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的不同特点,恰当运用微博、微信和微视等新媒体工具。在导入环节,可利用微博头条微信朋友圈热转或经典的微视等即时的鲜活故事,成功导入课堂要讲的内容。讲授新课时,可以根据知识点让学生对涉及此知识点的案例企业进行研究,如我在给学生讲授《新媒体整合营销》这门课时涉及到两个企业案例,我就让学生先打开相关案例企业的微信公众账号看里面的内容,然后重点讲述企业微营销活动都包含哪些?微活动是怎么进行的?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微活动?学生们都很关注与他们生活场景比较近的场景,也很喜欢现实的鲜活案例,通过现场动手操作亲自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因为亲身厉行,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并会实际应用。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M BA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尝试微整合教学的。说句心里话,一开始对把微博、微信和微视等融入传统教学这种尝试我也是不那么自信,但我想要敢于尝试,教学改革需要老师拿出勇气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整体教学环节和感想有下面几点:
首先,改变传统的点名方式,改用微信点名。传统的点名方式费时、低效,并且会出现学生代签的现象。通常会出现老师喊一个同学名字时下面多位同学答到,签到本上学生签名的人数和实际上课的人数不符合的情况。而改用微信“添加朋友”功能,可以通过“雷达加朋友”、“面对面建群”或“扫一扫”等功能,能够很快速、便捷、准确地统计出学生人数。从学生反应来看,他们对这种高效的点名方式还是十分认可的。
其次,课堂授课内容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和微时代的新媒体工具多种方式展开教学。例如,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我先讲授,然后让学生通过查询相关的网络信息,包括百度搜索、微博、微信等,这样能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一个知识点,并且通过自我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是一种“学生主导式”的教学,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远比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来得有效。从教多年来,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其中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初登讲台时感觉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学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几乎很少互动,结果是教师自己很辛苦,但学生并不承情,反映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上也不好。而随着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这样虽然对于教师来说,其备课方面工作量加大了,但通过在课堂上的主动引导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微整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相长和教学互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大数据让人们应接不暇,师生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点实际上也是不同的。老师一方面在教授学生,另一方面也在当学生,通过不断的思想碰撞,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更全面的认知。我体会到了“教无止境”和“学无止境”,共享知识的喜悦。
最后,微整合教学模式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但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这是值得为之努力探索的事业,希望志同道和的老师一起去探索。
总之,作为微时代的一名教师,我们耕耘在教学科研最前沿,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将新媒体工具广泛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注意不管教学工具怎么改变,教育的本质——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本质不会改变。高校老师们要有使命和担当去积极迎接微时代的到来,去积极探索微时代的教学模式。
[1]刘阳,赵婀娜.“微时代”的底线与自觉[N].人民日报,2013-08-29.
[2]韦懿霖.微博、微信和微视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0):154-155.
[3]刘敏.微时代来临微教育如何扬长避短[N].重庆商报,2013-03-03.
G 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61-02
【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