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2014-12-15 16:40华松波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化大为小中见大松子

华松波

话题作文以其话题的开放性、写作的灵活性和考查的可行性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欢迎。考生在选题、立意、取材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自由度,但在构思中还必须注意“大与小”这一基本的辩证法。既要根据话题“化大为小”,选取适当的切入点,从一些生动、具体的小事入手;又要立足小事“以小见大”,从小事情中阐发出生活的大哲理、抒发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一、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自由政策,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但也使有的学生有“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或者在多个材料中随意穿梭,写起来“酣畅淋漓”,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话题”兴叹,无奈地徘徊在话题的“十字路口”,反而不知该“何去何从”。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化大为小”的观念。

化大为小,就是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在大话题中选准一个小角度,从一斑一点、片言只语落笔,通过联想生发,洞隐烛微,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结合科技发展,就环保问题,以“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好本题要紧扣科技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且不可抛开“科技发展”而泛泛地谈环境保护。从写作角度看,可以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即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就本话题而言,“科技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能面面俱到,可择其与环境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即所谓的“热点”来谈,才容易写细、写透,从而达到人们常说的“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效果。

再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这样“化大为小”,文章才会“出彩”。

总之,写话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笼统而缺乏具体内容,那就只会大而化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题意”一档;如果大话、套话太多,文句也不够通顺,则很可能只拿个及格分,甚至更低。

二、小中见大

“小中见大”其实是对“化大为小”进一步要求,即从小处着笔,而从大处着意,这样才能避免就事论事、原地打转。做到这一点,要通过自己思考,在自己选定的具体、微小的题目、材料、情境中,不能囿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必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同时要在行文中或结尾处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要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如2001年江苏省一考生从一般人日常生活着眼来确立诚信在人生中的根本地位,将“一毛钱”与“诚信“联系起来,秤砣虽小压千斤,由于选取的例证恰当,用小故事解说了大道理,文章具有了难得的深度:诚信是一种精神价值,不可用功利来衡量。

“小中见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有的题目,并未引进瞩目的哲学概念,也脱去“紧贴”时代人云亦云的窠臼,但细细读来,却可发现它的立意大气。如《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选材是够小的,可是有的考生却切入了“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这样就使文章的主题极具普遍意义。

2.能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品质联系起来。孤守一隅、小题小作,只能就事论事。写作中,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如有篇短文,是说吃松子的,以前都是自己把硬壳咬开,随着科学的发达,松子变成工业流水线产品了,很容易咬开,就觉得没有以前那么香了。再后来就都是松子仁了,不用自己去皮,可以一把一把往嘴里装,失去了吃松子的乐趣。文章最后得出,松子的香是包含在硬壳里的,如果没有自己去咬破硬壳,怎么会品尝到松子的香味呢?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不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不经过自己的亲身尝试,面对成果就不会感到其中的幸福与欢乐。类似的例子学生作文中也是见得很多的。

3.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贵在开拓人的感情世界、理性世界。

如以“如果没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如果没有……,将不会(不能、不可)……”这个话题下,可以写成排比式的散文,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编述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写一篇反映青年人的追求或揭示某种人情世相的小小说。要注意的是,“没有”的内容可虚可实,物质的、精神的、道德伦理的均可。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受深切的某一点作为文章主题,要尽可能表现出较为深刻的意蕴,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把握好话题作文中“大小”辩证法,切实做到由“大”而“小”,再由“小”而“大”,相信一定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来,在语文高考中更胜一筹。

[作者通联:河南南阳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化大为小中见大松子
化大为小找规律
松子儿有个神奇碗
小中见大,下笔有神
化大为小
迷失黑白秀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论书法小品之美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增一笔画,化大为小等
增一笔画,化大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