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春明 杨马燕 周砥平(修水县畜牧水产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崛起,规模化猪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一些问题。
个别地区、个别猪场单纯追求养殖规模和生产效益,致使猪场粪尿不经处理乱排、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环境卫生和空气质量。有些大型猪场虽有防止环境污染方面的意识,但终因处理能力或处理效果远远跟不上而成了养猪发展的一块“心病”。
在规模化养猪场,疾病控制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因为在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其损失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因而一刻也不敢放松。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各种抗生素的滥用便变得较为普遍,进而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如猪群整体健康水平低下、养猪成本增加、抗药性产生、母猪淘汰率增高、受胎率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猪利润不断被压缩,加之部分规模化猪场经营不善或出现疫情,养猪赚钱将变得异常艰难。
在我国,随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式养猪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以家庭成员参与生产和管理,立足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式养殖模式,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规模化养殖的一个重要补充。
由于家庭农场养猪规模不大,对污水粪尿的处理相对简单,处理得当还能变废为宝,如可将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经适当处理后可用作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苗木或花卉,而污水可采用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保温、做饭或照明,沼液则作为肥水还田,进行循环经济和种养结合,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在广东很多地方,两夫妻(也有些加上其父母)养50-100头母猪,自繁自养,该种模式尽管很常规,但他们能够把猪养得比大公司还好。在一些大公司经常出现的母猪淘汰、受胎率不好、疫病、经营等问题,到了小猪场里边则变得相对容易得多。众所周知,提高猪群体健康的管理技术主要有早期断奶和分群饲养(全进全出),两种技术往往结合起来应用更佳,先将早期断奶的仔猪分离出来,再采取全进全出制,一起断奶的仔猪从断奶到上市均采取同群饲养,而家庭农场养猪正好能较好地达到以上要求。另外,家庭农场养猪规模只要接受正确的指导,基本不涉及到人员管理费用,所以养殖风险将大大降低。
由于近些年来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市场风险很大,养猪业成了风险很高的行业。然而,家庭农场式养猪更易抓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及时有效地调整生产结构,可大大降低损失。此外,家庭农场养猪还可有选择性地种植一些猪用牧草,如黑麦草、苜蓿、苏丹草、菊苣等,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家庭农场式养猪模式将促使中国养猪业新格局的形成,如今整体大环境对该模式非常有利,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