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康健
怎样提高课堂效益,成就高效课堂是新一轮课改关注的焦点。现行的、借鉴度较高的几种教学模式,其共性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巩固训练”。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有效情境是高效课堂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真实——有效情境的前提和基础
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脱离了生活、偏离了实际、远离了学生的教学,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设情境的材料应该是真实有效的,选择材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形成真情实感,感受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的内容时,笔者首先呈现了本县籍漆永祥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的事迹,特别突出其当年刻苦求学的经历。该情境一呈现,下面就有学生自豪地说:“漆教授是我们村的。”此情境材料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国内著名学者的艰辛以及其为此付出的努力,使学生深受触动,自觉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教学内容也就深刻掌握了。
二、有趣——有效情境的催化剂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改变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之间高效的互动,真正走向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的相关内容时,笔者要求各学习小组写一份在学校运动会上卖饮料的策划书,然后分组展示。情境一呈现,各学习小组顿时活跃起来,有人执笔,有人讨论,有人思考,全然改变了过去教师说单口相声的尴尬局面。几分钟过后,各小组的代表积极发言,在他们的发言中不但渗透了教材知识,还对教材知识进行了细化、拓展。
在教授政治生活时,针对中学生关注时事的特点,笔者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设置了时事播报与点评环节。在播报之后的点评环节中,学生发言积极,个别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新闻发言人的形象和气质。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描述、阐释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可见,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情境的趣味性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否则课堂看似异彩纷呈,实则脱离了教学的初衷,成为无效课堂。
三、启发——有效情境的目的和归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给学生最永恒的,也是最有用的,应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目的与归宿。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例如,在教授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对2013年江苏卷文综34题以及我校校歌的内容进行整合,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1)材料中中西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并请分析其原因。(2)从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到整齐划一的楼房,我们丧失了什么?(3)面对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中西对比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寻找应对的措施。这样在无形中便增强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让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后能够主动承担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增强其公民意识。
总之,创设有效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利于推动新课改,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