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对立统一原则

2014-12-13 09:28文湄
科教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语言文化英汉翻译

文湄

摘 要 英汉翻译活动涉及多种矛盾因素,译者应秉承对立统一的原则,兼顾原文语言文化与译文文化、译文读者等对立面,实现语言文化的双向交流。

关键词 对立统一 英汉翻译 语言文化 读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Opposites in EC Translation

WEN Mei

(Chengdu Institut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This paper, enlightened by the Principle of Unity of Opposites, is to discuss the handling of some major opposite factors involved in EC translation.

Key words Unity of Opposites; language; culture; reader

科学与艺术、神似与形似、直译与意译等常构成翻译中的矛盾因素,让译者面临各种难题。它们曾一度被认为是非此即彼不可调和的对立面。但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意识到,这种认知并不利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翻译是不同文化和语言群体之间的交流甚至融合的桥梁,翻译者应秉承对立统一的原则,尽力构建好这个桥梁。

1 语言层面的对立统一

英汉语隶属于两种不同语系。词义词法句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是要忠实的再现原文的语言,还是选用明白易懂的译入语语言,译者往往会进行两种语言的博弈,出现偏重矛盾的一方,忽略另一方的倾向。这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并无益处,可能造成译文偏离原文意思,或者译文表达让人费解。实际上,翻译是一门折中的艺术。译者应该本着对立统一的原则,统筹兼顾,力求在两种语言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忠实于原文,又能使译文清晰易懂。

原文:Phoebe was thin and black, 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

译文:菲比是个又瘦又黑的女人,瘦得简直像把雨伞。

上面的译文看似稳妥,但其实并不清晰,西方人用长柄伞较多,中国人则常用折叠伞,原作者指的应该是细长的长柄伞,为避免读者疑惑,“umbrella”应译为“长柄伞”更清晰。由此可见,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由语言的意指对象的相同性决定的,而不是语言在表面上的相似性。译者应当寻求意指方式的相互补充,相互妥协,在和解中达到交融。

原文:She applied herself to the key, and after moving it every possible way, for some instants, the door suddenly yielded to her hand.

译文:她又搬弄钥匙,朝各个方向拧了一阵之后,柜门忽然打开了。

文中“apply”和“yield”两个动词都表示抽象概念,如果按照词典给出的释义来进行直译,译文将会生硬费解,这种情况下,只能舍弃这两个单词的表面形式,根据上下文,按照其表达的具体含义,在中英文表达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用“搬弄”、“打开”这两个词汇来处理,既能表达原文含义,又能使译文表达准确自然。

原文:In her face were too sharply blended the delicate features of her mother, a Coast aristocrat of French descent, and the heavy ones of her florid Irish father.

译文:她脸上混杂着两种特征,一种是她母亲的娇柔,一种是她父亲的粗犷,前者属于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后者来自浮华俗气的爱尔兰人,这两种特征显得太不调和了。

从上例中,可以看到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序和句式。英语语言重形合,长句多,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而汉语语言意合形散,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英文句子一般按照语义重心来安排句序,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而汉语则不一样,一般是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句末。就陈述和结论的顺序安排而言,英文句子一般是先结论后陈述,而汉语句子一般是先陈述后结论。上句原文是一个倒装句,先给出结论,再给出细节信息表明原因;此外“a Coast aristocrat of French descent”用同位语来对主干做补充说明,这种陈述顺序和构句方式都与汉语有很大差别。那么在翻译过程中,是按原文的句式句序来处理,还是遵从汉语的句式句序?根据翻译的对立统一原则,在处理两种对立的语言规律或现象时,翻译者应尽量将对立的因素调和处理,上句译文中,译者既保留原文部分结构,又遵从了汉语句子先陈述后结论的顺序,呈现了句序句式的对立统一。

2 文化层面的对立统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会反映出其文化色彩和特点。中西方文化差异客观存在,英汉语言表达也由此存在大量差异,使得英汉翻译工作时常面临一些矛盾和难题。英语中有些富有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由于英汉文化差异,在汉语中很难找到既合适又对应的表达。

王佐良曾经说过,翻译者在处理文化因素的时候,翻译的是“个别的词”,但其实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翻译者若处理不好文本中出现的文化因素,就会造成翻译的失误甚至失败。若只考虑到源文化,译文可能晦涩难懂,不能成功传达原文信息,若只考虑到目的语文化,译文可能偏离原文,出现“失真”甚至“文化误导”。

原文:But you is all right. You gwyne to have considerable trouble in yo life, en considerable joy.

译文:可是你的八字还不错。命中有不少凶险,也有不少吉利。

尽管原文中说话人文化水平低,语言表达不太规范,但作为一个美国人,其口中是不可能说出“八字”这种中国民间流传的迷信之说,这就造成了译文的“文化错位”,显得不真实不合理。因此翻译时,还是要避开“八字”这一类独属于汉语文化的词汇,应该在汉英文化的天秤上再往中间走一走,选用一些折中的表达,才能够平衡统一。因此这句话还是翻译为“你的命还不错”更为合适。

Tom: Why hasnt he got any interest in girls?

Jack: Maybe he driv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ad.

这段对话中汤姆和杰克在说另外一个人。汤姆说,“他为什么对女人一点兴趣也没有?”杰克的回答如果按照字面直译为,“也许他在路的另一边开车吧!”就会让人不解其意,两句话之间似乎并无关联。要准确翻译这句话,应该分析对话的文化语境,理解杰克其实说的是这个人和他们不是一条道上的,其性取向与他们二人不同。这样,综合原文文化语境和汉语文化语境,两者兼顾,可以翻译为,“也许他在性取向方面和我们不是一条路的吧!”

由此看出,翻译者必须同时照顾到两种文化,本着对立统一的原则,在两种文化之间寻求一些平衡之法,采取各种变通手段,使译文既能忠实传达原文化信息,又能在目的语文化中以合适合理的形式出现。

3 读者层面的对立统一

在翻译实践中除了语言文化这两大因素,影响译者如何翻译的还有读者这一因素。译者还要将译文读者列入考虑范围,好的译作必须有译文读者的认可。只顾忠实翻译原文,不顾读者的接受能力,达不到传达原文精神和文化的最终目的,不能算为好的译作。只有将原文文本和译文读者两个对立面统一起来,两者兼顾,既忠实于原文,又照顾到译文译者,翻译才算成功。

原文: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译文:当时我们这世纪刚开始了十几年。在六月里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荫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肥胖的车夫戴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的速度不过一小时四英里。

上句原文结构符合英文复杂紧凑的句式特点,一个长长的状语从句,加上修饰语复杂的主句。如果按照原文的结构来翻译,译文将结构繁杂,表达生硬,而中国读者喜短小简单的流水句,生硬晦涩的译文会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这对一部文学译作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失败。因此,这里,翻译者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阅读习惯,将原句进行拆分重组,像杨必先生这样处理就相当成功。

原文:This book is a fool to that both in plot and execution.

译文:这本书无论是在情节上还是在写作技巧上,都比不上那本书。

语言表达有正说反说之分。所谓正说即肯定的表达,反说即否定的表达,含有否定词。英汉语言使用者在正说和反说的运用上有不同的习惯。同一种意思,英语使用者可能习惯用否定表达,而汉语使用者习惯用肯定表达,这有时候无关乎语言规则,仅仅是语言使用者的习惯罢了。如上文中,英文用肯定表达“is a fool to”,译者要考虑到汉语读者的用语习惯,像这类形式肯定但含否定义的意项,汉语读者是习惯于直接用否定句来表达的,所以译文用“比不上”来翻译,兼顾了中国读者表达习惯和阅读预期。

语言既有差异性也有共通性,原文语言文化与译文语言文化、译文读者这些因素,虽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虽对立但基本可以统一。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坚持对立统一原则,辩证对待差异,既照顾到原文语言文化和读者,也照顾到译文语言文化和读者,促成语言文化的双向交流。

参考文献

[1] 孙致礼,周晔编著.高级英汉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 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译林出版社,2002.

[3] 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杨必,译.名利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5] 陈刚.旅游英汉互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语言文化英汉翻译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