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莹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18-01
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当中充当“教练员”的角色,其实更多一些。作文实际并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练”的。老师的指导在大多数时候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在自己积累的“库存”中搜索材料。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兴奋起来,是快乐作文课的起点。因此,我一般不从作文理论入手进入教学活动,而是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把他们引入课堂积极的思维当中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爱上作文。而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与生活紧密联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尤其是作文教学,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是习作的源泉。如果脱离了生活这个大海洋,那么学生的作文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带领他们走向生活、感受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激动,乃至沸腾,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的内驱力,学生动笔就成了快乐的事。
二、与活动紧密相连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生涯中所参加的有意义的活动特别多,学生也很乐于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有些必要的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的不足。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比老师的苦口婆心要有效得多。
三、“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作文是思想的表达,是对主观世界能动的反映,是人与文化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内存有多少,他的作文中就能反映多少。可是作为语文教师总希望学生能看得多些,想得深些,于是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就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刀切”,差生写起作文来就更困难了。作文教学中这种人文性的失落也是导致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在作文教学中树立“人性化”的理念,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那么,学生作文起来才会“写并快乐着”。
(1)注意因材施教。作文教学从制定目标到具体实施都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区别对待。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积累不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领会精神的能力不同,表达出来的文章当然也千人千面。面对差异,我们语文老师就该分层指导。对理解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提出高要求,让这部分学生“吃透、吃饱”,使这些学生越写越带劲儿;而对于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一开始只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顺,使前后意思连贯,不要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这部分学生对作文就不会有畏难心理,写起作文来也不会觉得特别困难,也就愿意写了,久而久之,写作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2)注意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评价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亦存在这种现象。其实作文从构思、立意到选材、成文,再到修改,最后正式定稿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有时光注重结果是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所以,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就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并让它伴随和贯穿作文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过程”,通过评价“过程”来促进“结果”的提高。
四、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1)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局限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察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
(2)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
五、善于引导学生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导引学生进入一个最佳的情感(心境)状态。很多直接和间接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写作前的心境如何,对写作的顺利与否影响很大。教师绝不能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扔下一道冰冷的作文题就万事大吉,任由学生“自我调整”,这样做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而这种毫无乐趣和激情可言的不良写作感觉一旦沉积太久,厌恶作文的心理疾患就可能会伴随学生终生,甚至贻害他人。所以,老师作为引导者,就应该发挥教学的主导性,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努力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到最佳的写作状态,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把这种美妙的感觉多多储存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好作为日后重燃他们写作热情的宝贵火种。导引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读书、听音乐、赏电影等等,但都应以帮助学生调整写作心态为主,以有助于帮助实现教学目标为主,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死搬教条,相信只要老师心存导引之念,明了教学目标,肯定能做得更好。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