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的更多可能

2014-12-13 15:00傅拥军
中国记者 2014年7期

□ 文/傅拥军

快拍App上线后,用户数直线上升,并呈现全国化态势。截至6月,快拍快拍网用户突破40万。就报业转型而言,这一数据背后是否隐藏着分享“手机摄影”蛋糕的可能性?

摄影记者出门竟忘带相机?!

准备动手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昆明出差。第一次到滇池,自然要拍点照片。同行的台湾摄影家阮义忠老师见我一直用手机拍照片,他问:“你现在只用手机拍照片,不用相机了吗?”我告诉他,因为走得匆忙,相机忘记带出来。

想想,一个摄影记者出门竟然忘记带相机?!这无论如何都是该打屁股的!虽然没带相机,但是我心里并不着急,万一要拍什么东西,我可以用手机解决。

本人是个地地道道的iPhone粉丝,自从买了iPhone手机,“走到哪里,相机背到哪里”的习惯戒掉了。以前不拿相机生怕会错过什么,可整天背着相机,其实按快门的次数并不多。但现在就不一样,手机常常拍到存储空间不够。让自己更吃惊的是,随身带相机时,见到想拍的东西,潜意识里先拿手机拍,拍完才考虑要不要用相机拍照,结果往往是不再动用相机。手机已完全满足我对摄影的兴趣。

西湖是我一直坚持拍的内容,一是因为我喜欢它,想给它拍点照片,二是因为顺便到西湖放松心情,当作锻炼身体,根本没有远大的创作计划,这是大实话。如果没有以上两点,怎么可以坚持这么多年拍西湖的一棵树呢?背着相机走西湖,走远了,觉得相机好重,干脆就只带手机逛西湖,轻松。不知不觉,手机里积累了很多很多“那么西湖”。去年挑了一些组成《树语》,到大理国际影会做展览,被藏家收藏了30多张,没有人觉得是用手机拍的。

好照片并不需要千方百计去寻找好角度,去刻意经营。心向往之,镜头向往之。我越来越觉得我的手机真的很懂我的心,有时候根本不需多想便选择角度按下快门。这样得到的照片,又真诚又自然,这正是我一直的主张和追求。我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拍摄的那些小照片,虽然它们不是最好的照片,也不是最漂亮的照片,但是对于我来说一定是最重要的照片。它们曾让我莫名喜欢和感动,或曾无意刺痛我的某个神经。这些非刻意而得的照片比那些为工作而拍的照片要来得更加有诚 意。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题便会有摄影。我的生活体验以及怎样面对这些问题都成为我拍照的动力。2013年元旦,快拍快拍网推出“快拍365天 每天拍一张”的活动,起始有一千多人参加,到年底时,400多人坚持下来。这些坚持下来的人,人人都可以做一本有意思的书和一个不错的展览。他们对摄影的体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每个人的发现能力、捕捉能力都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世界很大,互联网更大,我们需要把自己缩小。缩小了反而有自己的天地,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把握自己,随心所欲,自由呼吸。2013年元旦那天,我也参加了“快拍365天”,很快就坚持到了最后,回过头去看,这些用手机拍下来的照片是我最想与人分享,与人述说的东西。今年,我继续挑战自己,主题为《看相 ——365天,每天只看一位》,我觉得,365天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这是一种缘分。我准备将这样的缘分拍下,留作这一年的记忆。我拍每天遇到的人,倒不是真要挑战自己完成什么作品,我是当作与人沟通。现在我已经坚持拍了180多位遇见的人。今年跟我一起参加“快拍365 每天拍一张”活动的又超过1000多人,越来越来多的人用手机来完成。

手机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摄影时代

早在3年前,我们注意到手机照片出现爆发性增长,快拍快拍网便开始专门开辟“手机快拍”频道,每天上传的手机照片一天比一天多。正因为如此,我们专门开发研究手机客户端。今年5月,快拍快拍App正式上线运营。即拍即传,点赞加好友,还专门开发了荷赛黑、快拍黑等一些很有特色的滤镜。得到专业摄影师和普通影友的喜欢,被网友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Instagram 。用户数量直线上升,并且省外用户开始全面超越本地用户,网站呈现全国化态势。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必须懂得随互联网成长一代人的需求和兴趣。他们喜欢新鲜玩法和舒服的体验。快拍快拍网会不断推出一些新鲜好玩的快拍活动,比如最近推出的“看看你的照片能活多久?”如果10分钟时间里得不到3个赞,上传的照片将会被自动删除。短短几天便吸引上千人来挑战;世界杯期间,快拍快拍网又及时推出“拍个球!”活动,大多数人都不能到巴西现场看球,但大家也可以用手机记录在家看球的人。这个活动好玩的地方在于摄影人和被拍摄的球迷都有机会获奖。因为参与性强,得到球迷们的喜欢,快拍快拍网收到不少有意思的照片,也收获了很多新用户。截至今年6月,快拍快拍网用户已经突破40万。因势头强劲,吸引了多位互联网风险投资者的注意,一些项目开发和开展正在洽谈中。

2014年初,由快拍快拍网发起的“首届中国十佳手机摄影师”评选也得到空前关注,短短几个月便收到3553位手机摄影师的5万多幅手机作品。参加者中既有普通市民,也有专业摄影师。本届评选,评委阵容强大,在业界有良好口碑。经过5个多小时的认真评选,评委刘香成、阮义忠、王身敦、陈小波、任悦、秦伟、傅拥军,评出了最后入围的“20强”手机摄影师,在这些人选中,来自全国各地新闻单位的新闻摄影记者便占了一半,其中包括了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腾讯网等媒体和网站的专业摄影人。获奖者的手机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诸如马航飞机失踪、中东地区动荡等重大新闻事件,又有拍普通市民、拍摄自己生活等内容。一本关于“首届十佳手机摄影师作品及访谈”的书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结集出版。里面除了那些体现当今手机摄影水平的精彩照片,还有一对一的访谈,对了解中国手机摄影文化和指导手机摄影创作有参考价值。

手机摄影正在改变着生活,并影响传媒的发展方向。为传统媒体服务的新闻摄影人必须有所改变,否则会面临“被出 局”。

相比传统摄影,手机摄影的优势在于随意、自然、真实、可信、快速。有人担心手机摄影会使记者的新闻摄影报道更加快餐化,对此我并不认同。决定报道质量的因素是摄影记者的态度,而非所使用的工具。手机摄影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摄影。对职业新闻摄影师来说,只是多了一种工具而已。作为新闻摄影记者,我们必须把它用得比别人好才行。

传统相机有种庄重感仪式感,手机则不及。但正是消减了这种仪式感,摄影才有了更多可能和发现。手机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这个时代,一定会产生一些手机摄影大家。这是一个趋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