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春
对70到90后这个年轻群体来说,肩上扛着“结婚”“买房”“养老”“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显然资产增值就成了年轻理财客的最大需求。针对市场上应接不暇的理财产品,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做到理性正确的选择谈何容易。
方先生,今年26岁,未婚。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上班,月收入20000元,父母都在政府部门工作,没有经济压力。他一直想做点理财投资,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赚钱,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平时很少接触理财投资,闲钱一直存银行定期。去年,随着各种网络理财“宝宝”盛行,看到好些个同事赚钱了,方先生主动将银行定期存款买了货币宝宝,不幸的是,随着今年货币宝宝收益的持续下跌,投资都快赶不上定期储蓄,让方先生觉得真是“吃力不讨好”,花了心思也没赚到钱。
时下,互联网金融风声水起,各种理财产品正是遍地生花,基金、众筹、P2P、信托、保险等等。承诺高收益、高回报理财产品让投资者很难抉择。每每就能在网络上看到有理财公司“跑路”,像方先生这样没有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能不赔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对这些入门级投资者,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可以给出如下投资建议:
行业“望”。先从繁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去理一下思路,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尤其重要。在我看来,目前比较好的投资产品还是要首选基金。一是基金有严格的风控制度,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公司统一运作,分享资本市场红利;二是基金投资门槛比较低,几百元就可参与,对上班族来说压力非常小;三是基金购买者众多,已成为常态的理财方式;四是监管方面有证监会颁发的基金销售牌照,非常正规。如:众筹、P2P、保险等不是说不好,要么是小众、要么有投资门槛、要么有时间要求,无疑给投资者增加了投资难度。
方法“闻”。像方先生这样的不算是个例。其原因还是对基金投资不了解,所以才有了从众心理。假使医生给每个病人开同一张“方子”,能医得好所有病人吗?高明的投资者会根据年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需求来做基金投资组合,通俗的说,就是将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基金等进行混合搭配,根据经济周期来调整投资比例。
产品“问”。出现这一现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可以多问,多学习或者向专业机构请教,再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财务计划定制专属你的理财方案。
机构“切”。知道病根了,就一定要选个好医生,要不然也是枉然,自己给自己是看不好病的。“术业有专攻”,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随着互联网金融角逐日趋激烈,对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情。三方理财公司在追求客户体验的同时,也在挖空心思设计最好的理财产品,在差异化竞争中分得一杯羹。综合来说,一方面会给客户推荐目前市场上最好的基金产品;另一方面会利用先进的金融数学模型为客户搭建最优化的投资组合。比如:保值增值、退休养老、子女教育、结婚生子等等。这些资产配置方案的最大亮点就是因人而异、私人定制。最省心的就是通过简单的问答测试,短短几十秒钟就可以自动生成专属你的理财方案。
在交易体验上,与其他“宝宝”类产品一样,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可随时完成交易,全天24小时实时查看账户信息,在交易时间内,一键申购、一键赎回。今年已经陆续有第三方理财机构推出了在线自动理财服务,相信这种资产配置、私人定制服务会被更多投资者所接纳,从而满足投资者的不同理财偏好。
(作者系钱景财富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