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青
(南阳师范学院)
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经久不息的主题,爱情悲剧总是催人泪下,让人难以忘怀。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和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爱情悲剧,两者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却都歌颂着真挚勇敢的爱情。两个故事情节发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值得学者去探究比较其文化、社会、价值观、民族心理的差异。
《罗》讲述来自有着世仇的蒙太古之子罗密欧与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在家庭舞会上一见钟情,二人为了追求爱情,不惜放弃身份和姓名。罗密欧在杀了凯普莱特之侄后,受到流放。朱丽叶在受到父母之命的婚配手足无措时,吞下了劳伦斯神父提供的假死药。罗密欧听到消息后匆匆赶回,看到心爱的朱丽叶躺在墓穴里,遂喝下毒药。朱丽叶醒后发现爱人死去,便自杀殉情。
《梁》讲述女主人公祝英台聪明好学,说服父母女扮男装到杭州书院读书,途中遇到同窗学子梁山伯,同学三年,日久情深,临别时祝英台几番暗示自己女儿身,无奈梁山伯呆笨迟钝始终没有悟出,英台便以妹做媒,约定再会。等梁山伯知道后前去探望时,英台已被父母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从此郁郁不乐而相思成疾终于不久离世。英台出嫁途中到坟前祭拜,伤心不已,忽然之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坟墓一分为二,英台一跃而入,墓台复又合上。一阵雨后,坟墓上出现两只蝴蝶翩翩起舞。
两部作品都充斥着封建传统思想和制度与新时期新思潮的矛盾冲突,其中爱恨交织,悲喜交加,一波三折,成就了流传百年的经典爱情悲剧。
《罗》中罗密欧、朱丽叶生活的时期正值西方文艺复兴,倡导个性自由、解放思想、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这一思潮广泛传播,受到很多知识分子的追捧,封建传统思想开始受到冲击。罗密欧与朱丽叶个性奔放大胆,怀揣着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当时封建传统的父权为大、封建家长专制和顽固不化的家族世仇抗争,他们自舞会相识后便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互相许诺即使是放弃姓氏家族也要坚定不移地在一起。但是这种抗争没有很快被家族接受,朱丽叶的父亲依然决定把朱丽叶许配给他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也是富有自我思想的学子,却也饱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祝英台虽打破古代女子足不出户、不抛头露面的惯例,说服父母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倡导自由恋爱,但是仍无法逾越封建礼教 “男女授受不亲”、“女子要矜持不能大胆表露对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百善孝为先”的礼数,临别时几番暗示不愿明说,被父母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有过顽强的抗争,但在父母百般哀求下最后仍是上了花轿。而梁山伯虽也有着支持女子与男子平等自由的思想,倡导女子走出闺房读书,却仍无法摆脱封建传统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娶双方需门当户对的习俗,再次和祝英台相会时知道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后便郁郁寡欢,没有做出反抗;自身家境贫寒,觉得和英台门不当户不对,对英台有情但对事态发展却无可奈何,最后抑郁而终。《罗》中两人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抗争直接而激烈,《梁》中的方式十分隐晦和被动。
《罗》中两家固有世仇,不共戴天,与仇人的子女相爱不可避免要受到家族利益的阻挡,朱丽叶舞会后知道罗密欧是仇人之子后,心情十分复杂,她独自在窗台边发呆,强烈的爱情冲破了仇恨,她大胆对着天空向罗密欧表白心迹,宁愿放弃姓名也要追求爱情。罗密欧知道朱丽叶的身份后也是心情忐忑,但他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翻墙去探望朱丽叶,当他听到朱丽叶的告白后,马上出来决定和朱丽叶一起面对,一起与命运的安排抗争。他们二人都是置爱情于家族利益之上,明确表示要与家族传统作斗争。
《梁》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家族背景悬殊,祝家是当时的上流氏族,而梁家是普通人家,生活贫苦,在当时的门当户对的婚姻传统下,这种爱情是不可能的。祝英台知道被许配给马文才后以不吃不喝来反抗父母之命,梁山伯来探望时知道英台被许配给马文才后,对英台表明心迹,同时劝英台好好照顾自己,但是走后却没有做出行动抗争,也没有再回来提亲。后来祝家没落,在父母的跪求下,英台不得不嫁给马家。他们两人尤其是梁山伯都是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束缚在封建传统的条条框框中无法突围。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性格都是大胆奔放,不拘小节,敢于追求自己所想,但是他们自身和内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矛盾的。当朱丽叶得知罗密欧的家族身份后,她的内心一度痛苦挣扎,心里十分苦恼,罗密欧也是如此,他们在自身的责任、家族的利益和内心的情感之间挣扎和选择,最后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
罗密欧虽然敢爱敢恨,潇洒直爽,但是他性格有些急躁和莽撞,他为心爱之人热血沸腾却因过于急躁,没有弄清事实就贸然行动,听到朱丽叶的死讯就急赶回来,没有再次确认朱丽叶生死便喝下毒药,酿成了一场悲剧。
《梁》中祝英台有着含蓄大方、矜持乖巧的性格,梁山伯呆笨木讷、不善表达,他们深受传统思想的熏陶,恪守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准则,宁愿压制自身欲望,也不敢轻易违背礼教。同窗三年祝英台一直是衣不解带,虽然对英台的种种行为有所怀疑,梁山伯也没有发现祝英台原来是女儿身,两人虽然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但是未得到父母同意仍不敢自作主张地结合,他们自身与内心的挣扎更漫长也更隐晦,结果抗争不过,最后都向世俗妥协了。
这其中可见西方注重个性人文的解放,在个人与家族冲突时仍讲求理性选择,而不是盲从一方,多是选择个性。东方传统则偏重整体和家族,讲求牺牲个人成全大局,所以《梁》的抗争始终暗含着犹豫被动。
祝英台虽然聪明有加,但是性格温婉,规矩刻板,几番暗示梁山伯无果后,仍然不愿明示,最后以妹为媒定下约定,托师母保管定情物。正是这种模糊让梁山伯没有明白和重视起来,时隔一年才去探望,让马文才提亲抢了先。
梁山伯虽为男子但性格却有些柔弱,知道英台被许配给马文才后只是回家伤心,却没有奋起抗争,寻求解决的办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自身的身体状况也不好,心思不振遂卧床不起,一命呜呼。
性格是大环境养成的产物,梁祝和罗朱四人的性格是当时社会封建思想的间接产物,梁祝二人性格都很柔情,而罗朱则大胆热情,这也是文化环境差异的产物。
两对情侣和其他千千万万被封建牢笼围困的男女青年一样,尽管一路抗争,不断努力,四人所处文化背景、性格、家族都有所不同,但是抗争的结果却都是以死殉情,最终逃不出封建势力的魔掌,成为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由此展现新兴思想与传统文化不可融合的交火。两部作品对封建制度的抨击都十分犀利,发人深省。
两部作品同为经典悲剧,人物和情节都勾勒得十分细腻动人,探究其中的异同让我们看清了决定爱情发展的因素,个人性格、文化传统、家族背景都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缺一环则不可。两种爱情悲剧的根源、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对比研究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四)[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蒋前.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J].镇江师专学报,1998.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师风轩.中西悲剧文化观之比较[J].天水师专学报(哲社版),1994.
[5]儒家思想对梁祝文化的影响.中国梁祝文化网.http://www.chinaliangz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