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传播模式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启示

2014-12-12 08:31朱田媛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8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韩流韩国文化

杨 希 朱田媛(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8)

“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特指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因其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等特点,国内舆论数次铺天盖地展开对“韩流中毒症”的讨论和反思。

一、韩流传播模式

近些年来,韩国影视剧、韩国偶像明星、韩国娱乐节目和韩国产品在中国及周边国家风头正劲,所向披靡。以2014年的《来自星星的你》为例,抛弃了“车祸、癌症、治不好”韩剧传统三宝的这部电视剧在中国的风靡程度可谓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引领中国进入了“初雪时分,当吃炸鸡饮啤酒”时代。而剧中主角金秀贤和全智贤则依托此剧在国内外迅速蹿红。甚至全智贤在剧中使用的某品牌口红,因粉丝的狂热追逐,直接造成该品牌口红在全球脱销、断货。

这就是典型的韩流传播模式。仔细分析,韩流的传播之路并不复杂,“三板斧”即可概括——韩剧搭台,韩星唱戏,韩货锦上添花。

二、韩流模式成功原因

韩流,如同精神鸦片一般,让崇拜者欲罢不能,使其浸淫于虚幻的剧情之中,从而造就了众多忠实观众。中韩建交不过20余年,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冲击力,韩流的盛行,绝非偶然。

(一)同中国文化相通

韩流之所以在中国备受推崇,除了满足国人的审美需求和情感期待外,一个深层次的本质内因归结于其同中国文化存在相通性。中韩两国同宗同源,一衣带水,深层文化底蕴里蕴含着许多儒家共同的和相似的文化内涵。韩国通过韩剧将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演绎得炉火纯青,使儒教思想和东方文明所倡导的人性和文化精髓在韩剧中得以宣扬并光大。[1]

(二)政府大力扶持

韩国外交通商部曾提出韩国在中国的文化商品市场中至少要占有10%份额的目标。[2]韩国三面临海,自身资源有限。倘若以传统方式进行发展,恐难有所成。为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推动韩国经济的复兴,韩国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将目光转向文化产业。1998年的韩国金大中政府出台“文化立国”战略,决心将韩国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受众锁定准确

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人类一直构想的地球村日渐形成。年轻人永远都是站在世界时尚和流行文化最前沿的一个群体。如美国的快餐文化、日本的动漫文化正在全球市场中逐步蔓延,各国年轻人在文化传播中,既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同时也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韩流抓住年轻人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特点,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文化传播。同时,韩流也将受众锁定在中国的女性群体。因此,其传入中国的作品更多的是表现家庭观、夫妻关系,以及表达男女主角对爱情渴望、忠贞的韩国电视剧,这些展现儒家伦理道德的韩国电视剧往往能够引起中国女性观众的共鸣。

(四)包装恰到好处

无可挑剔的容貌,雍容华丽的服饰,童话般唯美纯洁的故事……这就是韩流的典型配置。现实生活中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当理想照进现实,国人的芳心便沉醉于韩流营造出的梦境。从剧本的编写,到道具的选用,再到明星的形象管理,从大的框架到细节之处,无不彰显着韩流的专业、精致、细心以及品位。

三、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对策分析

(一)政策为文化传播保驾护航

韩流,放眼全球,都可作为政府助推本土文化对外传播的成功范例加以研究。如果说韩流是一艘航空母舰,那么韩国政府就是环绕于这艘航母周围的护卫舰。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流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除去其自身的特点之外,韩国政府方面的努力功不可没。韩国政府推行的“文化立国”战略,使我们有幸领略韩国文化在全球的所向披靡。如今,韩国成功跻身于世界文化产业强国行列,其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仅次于韩国的汽车制造产业。

了解、研究韩国的文化政策,目的不应当只是借鉴和学习,而是督促我们客观、科学地审视中国文化,进而出台适合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文化政策。英国著名学者托尼·本尼特很早就提出“置政策于文化研究之中”。[3]所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向来十分重视在英国文化中研究文化政策。我们在制定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政策时,可采用类似框架,也可基于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4]理论,增强文化海外传播政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二)文化传播载体应丰富多元

《成都商报》曾于2013年11月13日刊登了一篇标题为《用民谣唱<道德经>泰国留学生走红川师》的文章。在这则新闻中我们能够发现,即便传播的内容依旧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但当传播载体不同于以往之后,其所爆发出的影响力就不可同日而语。而纵观韩流的传播载体,影视剧、歌曲、明星、服装、电子产品、汽车,甚至连韩国泡菜都担负着韩国文化传播重任,足以看出,只要是能承载文化的事物,韩国无不尽其用。

印尼国民大学中文系主任娣娣·拉哈简迪说,中国的文化传播能力10年来有了显著提高,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令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5]同时,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我们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不应仍停留于举办一系列的文化博览会,邀请外国友人来华交流访问的形式上,毕竟这只是“对外”,不是“传播”的全部内涵。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方方面面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在需要着重考虑如何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当诸如不断兴建孔子学院,不断派遣专家学者、交换生等形式所取得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就已走到革新文化传播载体的十字路口。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讲话谈到:“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出版‘走出去’方面,我们的出版企业要善于运用国际市场,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让世界了解中国。”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就《舌尖上的中国》的版权与韩国方面进行了签约。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对外传播,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方面,而应百花争奇斗艳。2013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坦桑尼亚的国事访问演讲中提及《媳妇的美好时代》这部内地电视剧,并表示看到此剧在坦桑尼亚热播感到十分高兴。习主席的这席表态,不仅表明我国政府赞成并支持通过影视剧传播我国文化,更是鼓励我国众多影视文化企业创制出更多更好的,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继《还珠格格》、《新三国》和《媳妇的美好时代》之后,更多的中国电视剧出现在外国荧屏上。

再者,当今社会早已步入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瞬息万变。新媒体的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以微博为例,韩国方面注册了众多账号,涵盖了韩国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方方面面。倘若我国也能积极采取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媒体宣传措施,势必将大大拓宽我国文化海外传播之路。

(三)以点带面进行文化海外传播

截至2013年底,成都在拥有外国驻华领事馆数量榜上排名第三,共拥有10国领事馆,分别为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然而,仅有韩国在成都坐拥6座主打本国特色的购物城或购物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便开设有3座韩国城。

表1 成都的韩国城

这些数据还并未囊括成都桐梓林小区、四川大学、成都龙泉驿区等在蓉韩国人聚集区。韩国以成都作为文化传播重镇,依托成都在四川的行政地位,以及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地位,很快扩大了其影响力与辐射范围。

包括北京、上海在内,我国共有一百多个城市与韩国各地结成友好城市关系。倘若我国这一百多个城市中,一半的城市能够效仿韩国依托成都进行以点带面的对外文化推广、传播模式,我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局面势必将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四)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文化传播

每每全球性赛事之际,我们总能发现韩国赞助商的品牌标识。赞助行为展示的虽然是企业形象,但在赞助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则是一个国家对本国文化传播的决心,以及对传播载体的信心。

论经济实力,我国吉利控股集团、大连万达集团、联想集团等众多企业不输于,甚至强于韩国的三星、现代、起亚等企业。但为何我们始终难觅中国赞助商的身影?对此,一方面我国政府可以在某些政策上,可以向有意愿参与国际展示与竞争的企业有所倾斜;另一方面,政府应大力扶持对外文化贸易优秀企业,加大优秀文化产品的事后奖励,鼓励文化企业海外并购,并助其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海外文化贸易基地。[6]有政府作后盾,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中国文化也能够借助着这些企业的产品,顺其自然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企业助推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借助企业向外传播,这是一条我们可以选择的双赢之路。

(五)加快文化品牌的建设

韩国影视剧、韩国服饰、韩国饰品、韩国食品,甚至韩国整形医院都在各自所处领域培养了大批“韩流品牌”。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文化产品品牌的形成势必伴随着其文化内涵忠实追随者、认同者的形成。[7]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创新上达到的高度,决定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达到的高度。[8]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品牌的建设相辅相成,不可独立而存在。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我们有了足够的文化人才储备,对外国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有了深度剖析,才能够打造出文化精品,我们的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也才会有发展可言。

(六)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文化传播

外国人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首先是对这个民族文化中所存在的共性的认同。[9]正如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当考虑到了传播受众的情感与需求,文化传播自然水到渠成。

传播过程中,将文化输出国文化特点与传播对象国运作模式有机结合,以当地受众能够,并且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从而增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及针对性。同时,建立文化感知数据库,定期对中国文化海外接收者进行跟踪调查,以便根据受众的实际反馈随时修正文化传播方向,调整文化传播策略。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不可能离开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而孤立发展,它必须在国际文化舞台展示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并吸收国外大众文化的优秀成分以发展壮大自己。[10]在中国盛行的韩流,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与视觉。同时,韩流现象也说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背景,必定同时代相适应。

[1] 赵凤兰.韩剧凭什么让中国观众集体“花痴”[N].羊城晚报,2014-3-16(B2).

[2] 姜妍.借鉴“韩流”在中国的盛行——探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J].中外企业家,2011(9):242.

[3][9] 李庆本.对外文化传播如何才能方法得当[N].中国文化报,2009-05-06(6).

[4] 周苏萍.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71.

[5] 张慧中,黄培昭,张梦旭,孙天仁,霍文,周之然,郑红,管克江,骆青,林雪丹,宦翔,刘军国.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成果[N].人民日报,2012-11-11(3).

[6][8] 宫若宇.从“韩流”看中国文化走出去[N].北京商报,2010-12-13(C11).

[7] 周晓明,朱长春.从“韩流”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出路[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43.

[10] 何新.“韩流”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1(6):152.

猜你喜欢
韩流韩国文化
韩国“第一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聚焦韩国大选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韩国走马观花
谁远谁近?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浅谈湖南地区“韩流热潮”与湖南高校韩国语教学
韩流文化的营销传播模式
韩流消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