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市民感受到的“风”

2014-12-12 20:38
清风 2014年6期
关键词:老外市民官员

文_本刊记者

普通市民感受到的“风”

文_本刊记者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某官员在桂林遇一老外,老外搭讪:“我发现,你们中国人喜欢旅游。”官员答:“不是旅游,是开会。”该官员到黄鹤楼,又与那名老外意外重逢。老外问:“你是来开会吗?”官员:“不是开会,是参加培训。”再后来在日本富士山下,该官员再次碰到那名老外。老外又问:“这次是开会还是培训?”官员理直气壮地说:“不,我是来考察的!”

这则段子令人啼笑皆非,它讽刺了一些官员以前的日子“太好过”。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央禁令频下,反腐措施迭出,官员们自然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搞如此“滋润”的变相公款旅游了。除此之外,官员们的言行举止、思维定势和权力路径也收敛了许多,甚至变得“小心翼翼”。从本刊记者的采访来看,在普通市民(包括村民)眼里,官员们也确实有了许多改变,但不容乐观之处依然存在。

普遍关注反腐形势

从本刊记者对多位普通市民的采访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关注当下的反腐倡廉形势,几乎都对反腐新闻予以高度关注。

在今年人民网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这一话题的热度高居第2位。本次调查由“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两部分组成。“线上调查”关注前三位的话题,依次是“社会保障”“反腐倡廉”和“食品药品安全”。在去年的同类调查中,“反腐倡廉”位列第三。对此,有反腐专家表示,反腐倡廉话题热度不断升高,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不断增强,期待也不断增高。

人民网在宏观面上对全国群众的调查,无疑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也更能从面上反映群众对反腐倡廉领域的关注度。那么,具体到市民、村民个体,老百姓对反腐倡廉的关注度又是怎样的呢?近日,本刊记者对湖南、广东、江西等地的一些普通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不妨看看他们的态度和说法。

文彩霞是湖南省长沙市高桥大市场一家小日用品店的个体户,大学文化,前几年从一家民营企业辞职自己创业。“我一直保持着写随感笔记的习惯。”她对本刊记者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她加大了对反腐倡廉新闻的关注度,并且也在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上写了不少感想。每天她都会打开手提电脑,重点看看当天网上报道的反腐新闻及评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贪官落马的新闻,这让我们感到大快人心。希望反腐力度能够更大。”

广东省开平市市民彭更荣则在电话里对本刊记者说,他历来就痛恨贪官和腐败现象。最近一年多来,彭更荣换了可上网的手机,只要一有空,他就上网搜索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政策和贪官落马的新闻。“看到贪官落马,我就觉得心里痛快。”

从本刊记者对普通市民的采访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关注当下的反腐倡廉形势,几乎都对反腐新闻予以深度关注。因此,“既打老虎也拍苍蝇”“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反腐零容忍”等等中央的反腐论调,他们都能脱口而出。而对于反腐的前景,大多数人都表示信心很足,“只要中央将这种高压反腐的做法坚持下去,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贪官被绳之以法。”接受采访的市民纷纷反映,他们看到贪腐官员密集落马,“对我们来百姓来说,国家重视反腐就是好消息。”

对身边风气的感受

一度以来,在媒体报道的信息“放大镜”作用下,加上普通市民对身边腐败现象的感知,一些人对腐败蔓延的社会感到些许失望,对官员和官场也持不信任态度,这从本刊记者的采访可以管窥其心态。

“大概在四五年前,我们村的村务公开就是走过场,甚至干脆不公开。”网民陈金(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说,为此,他与村干部形同陌路。后来,他外出打工,也就懒得关心家乡的村务事宜了,但是,他听其他村民反映,村干部可能有见不得光的灰色收入。“都是一个村里的乡亲,当个村干部还捞油水,叫我们怎么不对一些基层干部心灰意冷呢?”陈金说。

在本刊记者采访的市民(包括村民)中,大家普遍反映身边的干部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受访者直言,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有的受访者表示,基层干部中不少人喜欢耍点“小聪明”捞油水;还有的受访者称,一些小干部喜欢说官话,打官腔,自我感觉良好,但不干实事。但是,受访者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说,随着中央反“四风”、厉行“八项规定”等一系列作风建设的措施实施以来,现在的基层干部明显“收敛”了许多。

前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广东市民彭更荣说,自反腐以来,他也感到身边的一些公务人员行事低调多了。他举例说,原来他经常看到一位科级干部抽价格很贵的烟,“那种‘极品’烟,一包要上百元。”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那位科级干部改抽每包20元的烟了,“我问他,怎么不抽‘极品’烟了?他说,反腐败抓得紧,没人给他送烟了,现在是自己掏钱买烟抽。”

从本刊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禁令之下,党员干部摆酒收礼的现象明显减少。湖南省纪委、省监察厅在2013年7月就下发了《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约束对象从领导干部扩大到了普通的党政工作人员。有人质疑“生子祝寿禁办酒”属于利用公权干涉私权,是没有道理的。对此,湖南省纪委调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接受不了“生子祝寿禁办酒”的可退党辞职。

这对各级党员干部产生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湖南省益阳市市民李云告诉记者,他认识的一位某单位的干部,因喜得贵子,原本计划在今年年初摆上几桌喜酒,把以前送出去的“人情份子”都赚回来。但最近那个干部取消了摆酒的计划,因为他怕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划不来。“不光是这件事,其他方面我也感觉到了地方官员行事、为人低调了许多。”李云说。

担忧和期望

在反腐不断加码、约束官员的政策接连出台的大背景下,官员们的日子确实过得不再像以前那样“舒坦”了。但是,党风、政风就此达到了“清正、清廉、清明”的目的了吗?广大市民就真的没有意见了吗?

有反腐专家表示,中央提出的“清正、清廉、清明”新风,其根本体现应是老百姓的心情舒畅,社会成员能够有幸福感、安全感。而这一点,也是群众诉求最强烈的。从本刊记者所获悉的坊间议论来看,老百姓确实将自己是否生活得幸福放在了衡量、评价政策优劣的主要位置。他们对政府不断出台的减负措施和惠民政策普遍持拥护态度,“只要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身边的腐败现象和特权现象大量消失,我们自然会拥护党和政府。”但从现实来看,显然,很多地方市民对现实情况还是不太满意的。

在反腐高压之下,玩猫腻、搞“变相”是一些官员的“创新”。就以中央要求的限制官员办公用房面积为例,全国各地的官员都在对照制度整改,但也不乏作秀的。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办公用房上,网友“人间正道”总结了五种猫腻:有的在清理检查后又出现超标准;有的弄虚作假在房间多放桌椅,伪装成多人一起办公;有的把分隔房间作为走廊,造成新的更大的浪费;有的调换房间,按照可暂时使用(即可超30%~50%)标准调换;有的分隔后,一两个领导就一个会议室、会客室,换汤不换药。对此,知道内情的市民自然不会有好评价。

报道称,更为诡异的事情发生在宴请上,网友“ZHB130619”说,一些地方公务员办酒收礼又变了新花样:只收礼不办酒席。客人送完礼金后,管事人员给你发个红包,说现在上头查得紧不敢办酒,吃饭的问题自己到外面去解决。

再如,在官员财产公开、住房信息公开、养老并轨制度改革等等方面,政府的动作也跟不上广大市民的预期。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事业单位改革受阻,仅10%在职人员会被转至企业;从2014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能够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用4年左右时间能够运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针对这些信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市民(包括村民)纷纷质疑:“为什么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就这么难?为什么官员们的财产公示至今还不透明?”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在报告中称,“苍蝇”的危害在于,直接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群众,不良作风和滥用公权将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从而直接损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比起“老虎”,“苍蝇”数量更大,传播病菌范围更大,其危害程度更深。或许,普通群众对“苍蝇”感受更为直观,只有真正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苍蝇”不再“扑面”,“老虎”不再嚣张的时候,“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目标才算真正得以实现,届时老百姓也会发自内心地给执政党、给官员们“点赞”。我们相信,此期可待。

猜你喜欢
老外市民官员
老外说汉语
吃饺子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红军中的老外
丘琼山巧对官员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搞”艺术的官员们
“意义”的问题所在
“老外”眼中的美国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