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丁光明
消费型社会旅游报道的三个着力点
□ 文/丁光明
我国正快速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当下,传统媒体所做的旅游报道不仅面临这一转型的大背景,还面对着新媒体报道时刻刷屏的“围攻”,如何及时做好旅游报道?本文从景区动态、本土资源、跨域融合三方面对旅游报道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旅游报道 景区动态 本土资源 跨域融合
2014年10月3日,《钱江晚报》封面配以游客拥挤在西湖的照片,图片说明仅柳浪派出所辖区一天就接到16起因孩子走失而寻求帮助的游人,从而提醒游客做出正确的旅游选择。《厦门晚报》10月4日“今日关注”版报道,前一天鼓浪屿迎来8.8万游客。该版一角有则旅游提示,鼓浪屿游客数量超过6万,最好不要上岛……这些旅游报道特点明显:一是所占版面多,力度大;二是内容动态化;三是或明或暗引导游客文明出行的主题多。
旅游报道内容做出改变无疑是及时有效的。现在的媒体很少会对吃住行娱购单一的静态内容进行报道,因为网络的原因读者完全可以随时做好这些相对静止的旅游攻略。这些旅游报道围绕景区动态如游客量、路况、天气等,可以较好地为游客与读者提供参考,达到预警效果,不少网络媒体对纸媒旅游报道内容的转载无疑是对这类报道的肯定。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那就是涉及国外旅游报道时,静态的内容仍然会很多,多为吃住行娱购的静态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多半是为了满足那些更多语言不通的读者需求以及消除景点距离产生的陌生感。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景点,媒体善于挖掘本土资源无疑会使旅游报道增色不少,尤为难得的是因活动结合本土资源进行,其它媒体不便复制,其报道往往可以成为难得的“独家”
“大美上饶行”是《上饶晚报》组织读者出行的又一种方式,至10月18日已行走10站。每一次“大美上饶行”选择一处生态景点为观光对象,面向市民有偿报名,根据旅途的远近报名者需交100元或150元,含交通、午餐、保险、门票等费用。每次都会有一个主题,如“杨梅之乡铁山行”“红色葛源行”“九仙湖行”等,周六进行。确定主题后,活动与报道内容在一周内完成,报道内容有报名预约、景点介绍及活动完成后的整版推送等。
“大美上饶行”选取辖区内的景点作为行走区域,有明确目的地,最远的离上饶市区有240公里,景点较全国知名景区虽稍逊一筹,在当地却很知名。
毫无疑问,《上饶晚报》在做旅游报道时充分挖掘了本土资源,把这些资源与活动有效结合,做出来的旅游报道因参与性、新颖性、娱乐性、知识性强等特点受到参与者和读者一致点赞,产生了良性循环,使活动一直可以顺利进行。对媒体而言,非假日期间,这种做旅游报道的方式不无可取之处。
媒体一直在创新旅游报道,如今又出现跨域融合新趋势。这些旅游报道或者跨地域或者跨媒体进行,令人耳目一新。
2014年国庆期间,《钱江晚报》推出“出卖朋友圈,国庆七天晒”活动,便是既跨媒体又跨地域的一个典型。该活动公告从9月30日至10月6日连续出现在《钱江晚报》官方微信上,10月1日至10月7日的《钱江晚报》则分别以“晒期待”“晒美食”“晒甜蜜”等为主题报道,被晒者既有孙杨、叶诗文等名人,又有普通劳动者,被采用者都会得到一份礼品。该活动以微信发布吸引了许多浙江以外的读者参加。
国庆期间另一宗热闹的事莫过于“坑爹景区”的评选及一些景区被吐槽,凤凰、三亚等地景区上榜。《扬子晚报》10月4日A5版“国庆长假·出游”将网络媒体评出的“最坑爹”景区和被吐槽景区及“游客吐槽”“景区反吐槽”“官媒反吐槽”一并刊出,让读者全面了解,孰是孰非,自己判断。同一版面的“扬子微评”《吐槽反吐槽背后是景区高票价之痛》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吐槽一事)刺痛网友的其实是景区高票价”。这类旅游报道将发生在南京以外的、网友热谈的话题很好地融合成读者关注点,既响应了网友的热议,又没有放弃自身的立场,不失为旅游报道的一种新拿来主义。
旅游报道跨域融合常见的另一种方式是紧跟事件节点进行。8月16日,沪昆高铁南昌到长沙段试运行。第二天,南昌一些媒体均以较大篇幅介绍了该路段沿线城市独特的“吃住行娱购”。受韩国《来自星星的你》影响,中国人赴韩国拍婚纱照者增多,一些媒体在做旅游报道时便把韩国适合拍婚纱照的地方进行介绍。10月27日,央视财经频道早间报道“第一时间”对此作了报道,对媒体延伸旅游报道内容有启示作用。
(作者是上饶晚报社通联部主任)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