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年鑫
贵州江口特色小城镇建设之路
◎ 文/李年鑫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借“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巨大支撑作用,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村集镇为重点,全力推进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城镇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但受主客观因素制约,仍存在城镇建设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承载能力不强等问题,特色小城镇建设任重道远。
2012年以来,江口县以实施“5个100工程”为抓手,投入资金20多个亿,重点用于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和提升城镇承载能力。预计2013年江口县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城镇经济比重达到全县经济总量的60%以上。
1.城镇化带动,催生出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江口县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全县特色小城镇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太平观光旅游型、闵孝生态农业型、桃映工矿园区型、坝盘商贸集散型、德旺石材加工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集镇。特色城镇逐渐成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中心,特色小城镇日渐成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载体和支撑。
2.城乡大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特色小城镇的兴起,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而通过实施农业重点工程项目,过去单干自给的生产发展方式被迅速打破,城镇农业公园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先前“三就三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为生产、为生活、为市场)的布局模式被打破,并迅速向农村小城镇、工业小区转变、集中。同时,一批经济发达的乡镇以企业为支撑,把发展工业小区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3.农村产业链,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012年以来,中铁二十五局、香港领丰等国企、外企入驻江口,改变了江口的产业格局和经济格局,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35.8:24.7:39.5调整为2012年的29.5∶29.7∶40.8,城镇经济占GDP比重达到70%。同时,按照“山上烟茶药、山下瓜果蔬、养殖重点发展萝卜猪”的思路和“人均1头萝卜猪”、“户均10棵核桃树”的目标,江口县进一步加大高速公路沿线观光农业布局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坝盘、闵孝红石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步伐,打造铜仁市果蔬供应基地,使之成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
4.城郊型经济,保证当地农民的持续增产增收
2012年以来,江口县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作为基本方向,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一批重要城镇的城郊经济发展迅速,为城镇农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闵孝镇提红村、鱼良溪村立足城郊优势,围绕丰富群众“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茶杯子”、“钱袋子”,采取政策驱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科技助动“四轮驱动”措施,全力打造以果蔬、养殖为主导的“绿色产品”工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1.城镇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
目前,江口县9个乡镇大多为“小集镇、大农村”,仍然未摆脱村镇的痕迹。由于城镇布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产业不集中,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经济实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与江口在铜仁全市乃至贵州全省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2.产业层次不高,产业比重失衡
多数城镇属于自发形成的传统农业服务型的行政中心,结构单一,资源优势未转化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基本上还是以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为主体、二、三产业比重很小的结构特征,总体产出功能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特别是饮食服务业、商品零售业等第三产业仍处于落后状态,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文教卫生、金融保险等高层次的行业比重偏低。
3.市场网络不畅,产品销售滞后
当前,江口县大多数城镇市场特色不明显,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服务功能不完善。其中,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资源和产品输出渠道不畅,工业主导产品市场规模小,销售乏力,产品外销的售后服务水平不高。
小城镇作为扩大内需的有效抓手,应重点发挥其示范效应,优先支持经济实力强、人口密集、资源富集、特色鲜明和有主导产业支撑的小城镇,达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1.突出重点城镇,集聚区域发展要素
重点建设和发展中心城镇,高起点编制中心城镇行政区域、治所区域和中心村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与城市总体概念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交通、水利、土地、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在发展大中等城镇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大中等城镇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效益,推动小城镇发展。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从提高小城镇的整体功能上去完善小城镇的发展要素,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消费中心。
2.依托龙头企业,做强农村主导产业
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梯次推进”原则,加快特色龙头企业建设,做到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达到兴一座城镇,繁荣一方经济,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
(1)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合理确定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型小城镇。
(2)适度开发建设城镇工业集中区,引导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特色小城镇开展生产经营,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办企,建设家乡。
(3)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引导城镇居民向现代化住宅消费模式转变,提升特色小城镇的文化品位。
3.优化金融体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加快小城镇建设,资金是关键。解决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问题,有三条途径可以借鉴。
(1)充分发挥市场筹资功能,拓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推进小城镇土地资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2)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切实加大信贷协调和担保力度,树立诚信理念,自觉维护金融秩序,保障特色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顺畅。
(3)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多渠道投资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逐步走上依靠社会资金建设特色小城镇的便捷轨道。
4.创新工作机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对新入户的居民,在子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优惠待遇。鼓励农民离土离乡,加快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区、集镇和重点城镇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创新和完善扶贫开发制度、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流转,使之发挥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完善收入和分配机制,吸引城市国有、集体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充实到乡镇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去。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作者单位:贵州省江口县委办公室)
编辑:王二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