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时期外国学者对黎族人体质、语言研究

2014-12-12 22:12马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人类学体质语言

马蛟

[摘 要]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人类学包括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和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广义文化人类学又包括民族学、考古人类学以及语言人类学。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外国学者对黎族人体质人类学的研究。

[关键词]人类学;体质;语言;研究

一、黎族人体质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人类学包括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和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广义文化人类学又包括民族学、考古人类学以及语言人类学。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外国学者对黎族人体质人类学的研究。

欧美学者当中,关于黎族人体质特征的描述最早见于香便文在1886年出版的《海南纪行》,在描写到他们一行人在土著人家做客时,香便文观察到:“黎族人的身体之好,让我们震惊。有一些人个子小,确实非常小,但是大多数身高有五尺九寸或者五尺十寸,体形匀称。他们方形脸,鼻子不像汉人那样扁平,眼睛也是不同的类型。”这里描述的是黎族男人的身材,五尺九寸相当于一米七五,五尺十寸相当于一米七八,可见当时黎族男人的身高普遍偏高。五官不像汉人,也从侧面说明了黎族人的族源和汉族人不同,所以长相才会有明显的差别。此外,1919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成员之一的玛格丽特·莫宁格在其编著的《棕榈之岛——海南概览》一书中,谈到黎族人的外貌时说:“与汉族人相比,他们的身体较为柔软,脸部看上去较为棱角分明,眼睛更黑,鼻子的轮廓也较为鲜明。”这说明,她也认为黎族人的五官和汉族人是有明显差异的。

西方学者中,对黎族人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最深入的是史图博教授,史图博本身是人类学家,因此他在对黎族人种进行田野调查时,对他们的体格、外貌、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的描写是最专业也是最为细致的。他对四大方言区的黎人的体质特征都有详细的阐述,总结概括为:润方言的黎族人是相当高大且强壮的种族,男子的平均身高约一米六,与汉人肤色相同,大多数人是黑发,少数人的头发带红色,他推测可能是因族内婚所产生的。有的人体型像希腊型,表现为男人体格魁梧,女人的身材美好匀称。是结实的细长型身形,胸部很高,脚很长。关于润方言的五官,脸型是阔菱形或阔梯形型,极少人是椭圆形或圆形,颧骨突出;眼睛因结膜炎或沙眼变形为椭圆形;鼻子的形状形成了本地黎脸型的特征,大部分人鼻梁中等高度,鼻根塌得比较厉害;下颚普遍是圆的。健康状况方面,润黎大多营养良好,没有脂肪,但是妇女由于长年进行非常激烈的体力劳动早衰得非常严重。由于美孚黎的警惕心较强,史图博没能对美孚黎进行人类学的测量。他认为美孚黎的体格比润黎小而弱,但体形很美。美孚黎皮肤是淡黑色或黑赤褐色,头发是黑色的长直发。脸型是菱形或者倒置的蛋形,颧骨普遍很高,眼睛是平的,眼珠是褐色,鼻型像润黎,下颚是蛋形。史图博认为,美孚黎的体型和五官更像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地区的马来族人。杞黎的身型苗条修长,比较高大,皮肤颜色很白,头发也是黑色的直发,脸型是细长型的,颧骨突出,鼻子较短,鼻翼很宽而鼻根凹陷。有关健康情况同润黎一样,杞黎主要的民族病也是整年都会发生疟疾。哈黎是最为特殊的一支,哈黎的体格和整个身体外貌都同其他的黎族有着显著的差别。哈黎高大而强壮,骨骼结实,邻近的杞黎是苗条而细长的体格的人占多数。哈黎地区的疟疾情况也比较严重,小孩的健康状况较好,没有其他地区那么严重缺乏营养。

关于黎族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主要有小林喜久男和长谷川正共同发表的《海南岛居民的血型调查》一文,作者选取了乐安地区的191名黎族和514名汉族作为调查对象,将黎族人口和汉族人口的血型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族源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推测黎族可能和来自海南岛南部的马来族或者中国的蒙古族有关联。

综合看来,在对黎族人民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日本学者研究的程度相对于其他国家要深,范围要广,这也是出于当时对海南岛侵略的现实的需要,弄清楚黎族人的特性,有助于他们制定相应的侵略政策。

二、黎族人语言研究

欧美学者对于黎族语言的研究成果颇多也较为全面,可以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最早可见于1871年英国外交官,博物学家史温侯在《皇家亚洲学会北中国支会》上发表题为《海南土著居民》一文,文章详细介绍了黎族的语言,尤其比较详细的考察了语言的发音(文中有黎语与英语的对照说法),还对不同支系的黎人发音,以及与贵州土著方言的发音进行了比较分析。另外,1886年美国传教士弗兰克·吉尔曼在《中国记录与传教日记》上发表《海南及其传教事业》一文,该文章描述了19世纪末期作者在海南传教时的所见所闻,在第一章《海南概况与居民》中,作者简要描述了黎人与汉人的不同方言,并推测了黎人的始祖。1891年,弗兰克·吉尔曼发表了《海南方言》一文,文章指出美国汉学家卫三畏所著《汉英韵府》,将海南方言等同于潮州话的提法有误,弗兰克认为虽然海南方言、潮州方言、厦门方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海南方言的独特之处仍将它与另外二者明显区分开来。作者从原音、子音、声调、复数等几个方面,对海南方言特有的语音现象做了分析,以论证自己的观点。1893年,丹麦裔美籍传教士冶基善发表的《海南黎族及其方言》一文,作者将其接触到的黎人分为白沙黎、剃头黎、双尖黎、小尖黎、儋州黎及临高黎,并将其旅途中搜集到的上述各黎系的方言进行罗列对比。作者认为,这些方言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文中共收录了347条词语和短语,这是迄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最全的黎语和临高语调查资料。萨维纳在黎区考察时对黎族语言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调查结果《黎语——法语词汇》,发表在《法国远东学院》1931年第31卷。他在词汇表中没有提到他所依据的具体方言点,但经过专家仔细的调查对比发现,他的参照方言为哈方言的一支,主要分布在现今三亚市天涯镇一带。

20世纪30年代,史图博著的《海南岛民族志》,第一次系统的展示了黎族及其各支系(方言)的文化传统以及各支系之间十分复杂的关系。调查中,史图博从物质文化如体质特征、服装服饰、房屋建筑、经济生活、生产用具、饮食、工艺等,到精神文化如宗教信仰、音乐歌谣、造型艺术、语言、传说等,再到制度文化如村峒组织、村长职责、习惯法、取名等,都作了详尽记录,并进行对比,从而在整体上对黎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将黎族分为润方言、美孚方言、岐方言、哈方言四类是正确的。由于他的两次调查均为到达保亭、陵水境内,因此赛方言没有被他发现和认识,这一点令人感到遗憾。

此外,关于黎族语言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日本学者方面成果不多但比较精细。1942年浅井惠伦著《海南岛黎族语言调查报告书》,他在报告书中首先描述了黎语在海南岛的分布情况,接着对前人关于黎族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重合盆地(今白沙县七叉峒、重合峒、莪沟峒地区)居住的哈黎、细黎、美孚黎的语言进行调查,并以比较为目的对黄流附近及三亚、榆林附近的黎语也作了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黎语与越南语、傣语十分接近的结论。

由国外学者对黎族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研究也更加深入全面,明朗化。从最初的仅笼统的了解黎族语言的发音到拿黎语与汉族语言作比较,到最后具体分析得出黎语包括哪几大支系,这个过程是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

猜你喜欢
人类学体质语言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什么是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