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语文

2014-12-11 21:16尹红
亚太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三味小马语文课堂

尹红

常听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语文味”体现在哪里,最近在听几位老师的课时,再次激起思考,在观课和自己上课的过程中,我把对“语文味”的理解大致归纳为以下“三味”。

第一味“本质味”。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几方面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文本范例培养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是课堂对语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味”。要做好这些,教师钻研语文教材需要达到这些步骤: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还可以怎样写?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在处理文本的时候把大量的时间停留在“写了什么”,在追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常常追求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把“教什么”放在次要的位置,作为语文本体,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怎么写”,这个怎么写,说到底就是用了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写什么”的内容,语文味的呈现就是“怎么写”的实践,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品味的就是“怎么写”,说到底,追求“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具有如下特征,“深情诵读,潜心默读”的“读味”,“勾画圈点,补白天窗”的“笔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嚼味”,“雅谐相宜,情动辞发”的“言味”。最近听到的几位教师的语文课堂都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上天的蚂蚁》中有这样两个问题,巨人心里怎么想的?用“__鼓励__,试一试吧,__”的句式鼓励巨人;蚂蚁爬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么鼓励它?这两个问题,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中的留白,把大段说话的时空交给学生,我们嗅到了“笔味”和“读味”。《豆儿圆》中,教师不惜花二十三分钟时间强化生字的读音,“嚼味”十分有力和到位,更为后面诵读儿歌的“读味”流淌在课堂打下通顺、准确的基础。《小马过河》中,当学生将“为难”的词义理解为困难,并且思路在此僵化时,执教者见纠偏的难度比较大,于是例举自己晚上回家后想潜心备课,可是,三岁的女儿又在旁边要妈妈陪着玩,弄得老师不知道究竟该陪女儿玩还是该备课,这时候,老师的处境用一个词来表达就叫为难,这下子,学生的话匣子彻底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出了生活中让自己为难的情景,有的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发现别人为难的场景,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为难的心理活动,说出别人为难的动作神态,词语的“嚼味”满教室飘香,就连句子的幽香也荡漾在教室。在这种味道中,达到对学生思维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体现本质的味道。

第二味“情趣味”。动人心者莫乎情,能够历久弥新的语文课,可以是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得以“情味”而留驻于心田。语文课的情趣味可以分解为三种韵味:其一,文体味,语文教材充满情趣,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就能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预案,方能让执教者本身对课堂充满期待;其二,情绪味,人们常说,课堂氛围无价,无价来自对学生情绪的点燃,来自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更来自学生知识体系重建的满足感与成功感,假如语文课缺失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势必造成魂不附体之症状;其三,“人文味”,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格,发现学生主体的需求,赏识学生个体的创意,激活学生个体的潜能,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领地。《上天的蚂蚁》中,将学生童话中的人物的角度去鼓励巨人和蚂蚁,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被老师冠以童话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语文的文体味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豆儿圆》中,一年级的学生用最稚嫩的童声说出豆儿长得圆溜溜,肥嘟嘟的,那一刻,平静的课堂情绪瞬间被活跃占据了,就连听课者也忍俊不禁,环节进行到学生站起来跳着读“粒粒豆儿跳出来”的句子时,穿得像小企鹅一样臃肿的学生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那份快乐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似乎教室里的孩子全是噼噼啪啪从豆荚中跳出来的轻盈的豆儿;《小马过河》中,关于小马第二次过河,学生给出了很多建议,最有趣的要算一个孩子提议小马戴个游泳圈,这一来,其他学生就担心了,人是站立的带上游泳圈手在圈外,脚在圈内,小马却不同,它是四只脚跑,怎么下水是个问题,下水后前后脚怎么协调又是一个问题,另一个学生马上提议,马的特点就是奔腾跳跃,干嘛非得趟过去,跳过去多方便啊,这个问题一出,全班学生自动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小马可以跳,理由是小马善于跳,另一派反对小马跳过去,理由是文中只介绍了河水的深浅,并没有介绍河的宽窄,万一河很宽怎么办?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始终报以赏识的态度,宽松的氛围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情绪味”和“人文味”浓浓地恣意流淌;《古诗积累》中,男女生激烈地交锋、角逐,就连听课的教师都未能幸免地被“扯进”学生的活动中,趣味浓浓的课堂中,时间流逝的速度特别快。

第三味“文学味”。语文课堂就是文学浸润的课堂,如果教师的语言苍白无力,定然起不到能够牵动学生的“情”的作用,教学语言不等同于生活语言之处就在于启发性和煽动性。具有“文学味”的课堂具有“四劲”特征,第一劲,“嚼劲”,教师的语言初听引人入胜,细嚼回味悠长,仿佛空气中都灵动着飘逸的文字;第二劲,“掘劲”,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出口就能动人,挥笔亦可成文,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一座无底的矿山,无论怎么挖掘皆能掘到想要的宝藏,教师更是学生眼里优秀的作家;第三劲,“雅劲”,儒雅的教师形象,从容的课堂风采,纯正的情感交流,教师以自己的雅成就学生的雅,师生皆为雅士;第四劲,灵劲,充满文学味的语文课堂,师生常常灵光闪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在课堂实施上另辟蹊径。有“文学味”的语文课堂大有嚼头。《上天的蚂蚁》执教者的教学语言初听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写下来一看却经得起推敲,虽然,这位教师在语气语调上离儿童语言上有较远的距离,但是,她在有意识地向儿童靠近。《小马过河》的执教者能够收放自如亦让人佩服,才五年教龄的她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却处处显现出成熟与机智,当学生为小马第二次过河献计献策不止时,此时学生的思路已经跨越时空的界限了,大多数老师都会被学生牵得离课堂教学越来越远,但是,这位老师却用简单的一句话将学生马上拉回文本“你们的主意真好,但是,孩子们,别人的意见永远是别人的,你们得给小马留够思考的空间啊!”。《豆儿圆》的执教者,设计的充满童趣的儿歌不绝于课堂,师生的交流非常和谐:“小铅笔请回家”——学生整齐地回答:“小铅笔就回家。”老师马上来了一句:“我是指挥官”——学生流利地接到:“我要听指挥。”教师随口吟道:“灵耳朵听要求,小铅笔请出来”学生像得到命令似的,齐刷刷拿出铅笔。《故事积累》的执教者在整个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诗一般的语言和诗一般的情怀:“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你有诗人的情怀”“这首诗就送给你了”,针对学生年段特点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成为欢乐的创新园地。

语文与数学不同,数学追求简洁,语文追求有味。语文教学的根底就在于提升生命的韵味,陶冶人文的情怀。“语文味”的创生需要教师有丰厚的语文素养,才能展现出语文独有的本质、情趣、文学的“味道”。“语文味”源于文本,扬于课堂,只有深入地走进文本,沉入文字,才能真正“品”出语文厚重悠长的诸多“味道”。

猜你喜欢
三味小马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骄傲的小马
小马快快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三味”
酝酿语文“三味” 打造特色课堂
爱撒娇的小马
鲁迅的“三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