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的叔叔于勒》与《变色龙》的人物比较的“变”看人的本性

2014-12-11 19:40黄文光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自然性同情心

黄文光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所谓的人性,说到底也就是一切人与生俱来、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①9换句话说,人生下来就有的本性,不是后天所获得的。其实,关于这个与生俱有的本性的观点在古代就存在了。在公元前三百多年,战国末期,儒家学者亦是性恶论的创始人荀子说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①373在同一个时代,性无善无不善的代表告子也有说过:“生之谓性。”①370由此可见,人们早已意识到这个与生俱来的本性的观点了。人性是人生下来就固有的某种本性,而这个本性不是唯独或只授权于某一个人;否则,这不是本性,而是特性。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的睡眠,这个本性是人生下来就已具备。然而,人性又为分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为了能够更清楚,接下来将以《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来说明“人性”。

一、从人性的自然本性分析

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相对于人的社会本性。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人的最根本的本性。那人的最根本的本性是什么?自然本性或自然性,则是人的那些仅仅关乎自己一人的属性。准此观之,显然也就只饮食、睡眠、安全等需要和欲望,才是人的自然本性或自然性,因为只有这些东西才是仅仅关乎自己一人的属性。①11如果想简单地概括人的自然本性是什么,笔者认为用“欲望”这两个字更加合适。在两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中的人物的“变”能否认定是人的自然本性呢?也就说,“变”和“欲望”是否有半点关联?在回答这几个疑问之前,首先捉摸一下,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 “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是社会的低层人物。作为低层人物的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先知道其最渴望的是什么,才能够了解他们“变”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可知他们(指菲得普夫妇)的“变”主要表现在于勒发财和破产的这两个时间段。通过这个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是围绕着“有没有钱”的问题而变化。因此,他们最渴望的正是钱财。那么,钱财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常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由此可见,他们也不例外,钱就是万能的、是“神圣之物”;作为底层的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钱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由此可知,他们的欲望是钱,钱使他们变,而“变”正是他们欲望的表现,也正是他们自然本性的表现。

人类是从猿类进化过来的,或是说,人是从猿变过来的。为什么人要从猿进化成人呢?答案是因为如果不进化,就难以生存下去,因此,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要进化变成人。那么,变就是“人”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由此可见,更好地生存下去就是人的欲望,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另一部小说《变色龙》中的人物是否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得普夫妇的“变”一样呢?奥楚美洛夫作为《变色龙》中的主人公,他的“变”主要表现于他随着狗的主人地位变而变。当狗的主人是将军时,他就变得恭恭敬敬的;而当狗的主人不是将军时,他就变得非常霸道。小说中,主人公为何而“变”?那是因为欺软怕硬的心态的缘故。对那些比自己软弱的就欺负,这样才能够显出自己的威望;而当遇到比自己强硬的,就懂得恭恭敬敬,这样才能够不被欺负。为何主人公会有这种心态呢?这种心态,人人都会有,或许在未进化成人前早已存在了。人也是动物,不同的只是,人是高级、头脑发达的动物。在动物世界,弱者会被强者欺负、伤害、或吃掉,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此,弱者必须避开强者,或者投靠强者保护自己。举个例子,在海里面有一种较小的鱼,它们总是跟随巨大的鱼(如:鲨鱼之类),并且为大鱼“做”一些“事务”,或负责清理大鱼身上的脏东西。同时,这些小鱼也会得到好处,由于受到“主人”的保护,就不需要担心会被其他巨大的鱼类吃掉。奥楚美洛夫就相当于小鱼,而将军则是大鱼。欺软怕硬其实是人的一种欲望,这个欲望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一些人欺负比自己 “软弱”的人,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也使其他人不敢随便欺负自己,自己才会过得更好。另外,怕“强硬”却是不与比自己更强的人争夺,目的就是图个安全,也都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总之,欺软怕硬就是人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表现之一。

二、从人性的社会本性分析

人性的社会本性是什么?所谓社会,众所周知,就是两个以上的人因一定关系而结合起来的共同体。因此,每个人的社会性或社会本性,也就是人与他人有关的属性。①11由此可能会提出疑问,社会本性是天生获得的还是后天获得的?根据上述解释,社会本性可理解为是后天获得的。但是,事实上社会本性并不是如此获得的,而是与自然本性一样,都是天生而固有的。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当然不仅生而固有自然性,而且生而固有社会性。①11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社会本性,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由此又有个疑问,哪些东西(属性)是属于社会性的呢?诸如同情心、报恩心以及男女需要等等都是人的社会本性,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与他人有关的感情。①11

以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为例,于勒的“变”正是属于人的社会本性。因为于勒的“变”主要表现在他去美洲之后的两个时间段。一是他去了美洲之后,却变成了一个懂事的人,懂得如何做生意赚钱。二是破了产之后,也不回家找他的长兄,而宁愿过着落魄的水手生活。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于勒“变”呢?那就是“社会”。现实的社会唤起了他本性的同情之心,使他清醒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家人。同情之心告诉他,因为自己以前的挥霍,使家人的生活过得很艰难。所以当他赚到钱时,第一时间就写了一封信告知家人,希望自己能赔偿家人的损失。当他破产时宁愿当水手也不愿回家,因为他知道家里人生活已经够艰难了,自己不应该“雪上加霜”。因此,于勒的变是因为他的同情心,他的同情心并非属于他一个人拥有,而是跟他的家人有关的。因此,他的“变”是属于社会本性。

三、结论

这两部小说里的人物的变,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经过笔者的详细分析之后,发现存在许多不同地方。他们虽然都是因为人的本性而变,但却不是同一个本性而变。根据上述从人的本性对《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的“变”进行比较与分析,可知人性并不单一,也并不是性善或性恶的,而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组成。由于人受到不同本性的影响,其行为表现也会不一样,如:菲得普夫妇为了钱而“变”,奥楚美洛夫的“欺软怕硬”的“变”,莫非是想让自己生存(生活)得更好点而已。其实,人性的自然本性的背后即是生存,而社会本性的背后即是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

注释

① 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迪丽娜尔·阿布里孜.试论人性与人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1:23-25.

[3]谢添玉.《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人性.http://baike.baidu.com/view/23644.htm.

[5]张艳娇.浅析《变色龙》中的人物与社会[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69,71.

猜你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自然性同情心
滥施同情心
机器人让人们更具同情心
从“福禄壶”看紫砂壶艺术的自然性与中国吉祥传统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伍尔芙小说的“真实与自然”
谈通俗唱法的真实性特征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