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102例*

2014-12-11 08:52孙宜保
中医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腕踝针腰背痛针尖

孙宜保,杨 勇

(郑州市骨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52)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针对此种骨折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该手术可迅速强化椎体、恢复骨折的稳定性,达到缓解患者疼痛,可早期下地活动;但术后部分患者残留下腰部疼痛,影响术后疗效。2011年3月—2013年2月,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10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腕踝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患者102例,男41例,女61例;年龄61~90岁,T9椎 体1个,T10椎体3个,T11椎体29个,T12椎体40个;L1椎体28个,L2椎体9个,L3椎体7个;单椎体骨折86例,2个椎体骨折15例(其中3例为连续2个椎体骨折,余12例为间隔椎体骨折),3个椎体骨折同时行PVP手术治疗1例;手术时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8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15例。所有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残留腰背部疼痛,其中以下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94例,下腰部疼痛合并双侧或单侧臀部疼痛18例。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标准。①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②X线片检查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③均已行椎体成形术治疗;④临床表现术后腰背部残余牵扯痛、腰椎活动受限,不耐久坐、久立等症状。

3 治疗方法

给予腕踝针治疗。针具:选用华佗牌针灸针。规格:0.25 mm×25 mm。产地:苏州市麒麟巷12~14号。取穴:因腰痛多位于正中线周旁,根据腕踝针身体分区、腕踝部分区及“上病取上,下病取下”的选穴原则,针刺点多选双侧踝部4,5,6区,以5,6区多用,针尖朝向腰部[1]。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皮肤常规酒精消毒,用3指夹持针柄,另一手拇指拉紧皮肤。进针时用拇指轻旋针柄,使针尖快速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30°),针刺在皮下的位置应尽量能紧贴真皮下。判断针是否刺入正确位置,有3个标志可供参考:①针尖刺人皮层时轻微刺痛,但疼痛较快消失;②针尖阻力由紧转为松软;③针尖已刺过皮肤后即可放开针柄,要求针自然垂到并贴近皮肤表面,针尖将皮肤挑起形成小丘状。如针尖刺入皮下过深,应将针轻轻后退并再观察是否能完全卧倒。将针缓慢刺入,要求针刺部位无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一般留针30 min,最长可留针24 h。针刺结束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1 d 1次,针3次后要改为隔日针1次,针5次后改为每周针2次。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标准。临床痊愈: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时无牵扯感,坐立无明显影响。显效:腰背部疼痛部分消失,腰部活动度大时略有牵扯感,坐立时间长偶有腰背痛及下坠感。有效:有轻度腰背痛,腰部活动时有牵扯感,弯腰轻度受限,不耐久坐、久立。无效:腰背部疼痛明显,弯腰受限明显,不耐坐立。[2]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分别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

5 结果

5.1 临床疗效

1个疗程后痊愈3例,显效35例,有效57例,无效7例 ,优良率为37.3%;治疗后 1周,痊愈11例,显效59例,有效28例,无效4例 ,优良率为68.6%;治疗后2周,痊愈32例,显效57例,有效13例,无效0例 ,优良率为87.2%;治疗后1个月,痊愈53例,显效42例,有效7例,无效0例,优良率为93.1%;治疗后2个月,痊愈69例,显效30例,有效3例,无效0例 ,优良率为97.1%。

5.2 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比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VAS及ODI评分对比

6 讨论

6.1 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原因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受伤时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是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患者多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周围神经感受器、运动传导功能逐渐下降,平衡、协调能力明显下降,导致老年患者易发生摔倒,致使胸腰椎骨折,同时使腰背部肌肉及腰背筋膜受伤。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前MRI检查也可以发现:很多患者合并有腰背部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骨折相应节段软组织T2加权像呈高信号。文献报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合并腰背筋膜损伤达到42.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合并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的几率更大[3]。

有学者认为:胸腰椎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疼痛存在其他原因,不仅与腰背部肌肉及筋膜损伤有关,还与该疾病自身特点、注入骨水泥的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应力集中,相邻椎体再骨折,以及相应手术并发症等因素有关[4]。

6.2 腕踝针治疗机制

腕踝针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首创,并逐渐推广运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它是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的部位分区,在人体腕、踝部的相应点进行浅刺,因而定名为腕踝针。

腕踝针的针刺部位虽远离产生疼痛的病灶,但可通过神经电位调节,抑制病灶部位电兴奋,使肌痉挛缓解,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消除疼痛;还具有体液调节的作用,通过离子通道的变化,使局部组织产生消炎、镇痛物质,而起到镇痛的作用[5-7]。经络学说中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与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基本一致。腕踝针针刺部位可以看作是在十二皮部,属远道取穴的浅轻刺法[8]。腕踝针疗法不要求有得气感,治疗腰痛具有镇痛迅速、作用时间长、无副作用的特点。

6.3 腕踝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于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患者,腕踝针可明显缓解疼痛,治疗后腰背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指数及临床疗效优良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渐改善,且在1个疗程之后,在治疗后的1个月后及治疗后的2个月后随访,疗效得以保持并逐渐改善。腕踝针用于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下腰部疼痛,可即刻缓解腰背部及臀部疼痛,促进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患者不仅可及早下地活动、极大地提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疗效,还可减缓骨质疏松程度的进展,取得了更好的长期疗效。

总之,腕踝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临床疗效可靠,简单易操作,便于临床推广运用。

[1]张心曙,凌昌全,周庆辉.实用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39.

[2]孟春,胡柏松,倪晓亮.豨莶狗脊延胡汤为主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J].中医正骨,2010,22(4):293-294

[3]徐人杰,朱国清,蔡小强.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与腰背筋膜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5):389 -393.

[4]Berlemann U,Ferguson SJ,Nolte LP,et al.Adjacent vertebral failure after vertebroplasty:a biomechanical investigation[J].JBone Joint Surg(Br),2002,84:748 -752.

[5]胡侠,凌昌全.腕踝针止痛机制的生物力学观[J].中国针灸,2004,24(5):361 -363.

[6]蔡亚红,叶富英.腕踝针镇痛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3):82 -84.

[7]符仲华,孙文颖,吕瑞和.腕踝针大鼠实验方法及其对痛阈的影响[J].江苏中医,1997,18(2):29 -30.

[8]温木生.腕踝针疗法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8):474.

猜你喜欢
腕踝针腰背痛针尖
基于FDTD仿真的高增益拉曼镀金针尖的可重复准确制备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腕踝针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腕踝针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